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中欧工商峰会召开 600中欧企业家 寻找“新机遇”

2016-07-14 08:25
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丁 广州报道

7月13日,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主题是“新领域、新机遇”。自2004年起,中欧工商峰会已经举办了十届,成为中欧工商界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活动。“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是,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经贸成果。”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发言中说。

最关心新增长领域和新商机

本次中欧工商峰会,有600余名来自中国和欧洲的知名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参加。企业家们分为“共同迎接新工业革命”、“促进双向投资”、“深化交通、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三个小组进行讨论。企业家们最关心的还是新兴的增长领域,新的商业机遇。

“在创意产业方面,我们发现中国和欧洲之间有很多新的增长和新机遇。”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在发言中说,“比如,我们此前让法国团队做《射雕英雄传》,法国创作人员从来没看过小说或电视剧,我们让中国团队描述故事,法国创作人员就根据理解创作出几个形象,非常不一样,但非常有创意,很有意思。”

“一方面,创作团队可以全球化,全球人才组合的方式让创意不断产生,从而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和欧洲也可以共同开发IP。欧洲的IP是世界级别的,甚至说欧洲每一栋建筑都是有故事的。我们希望跟欧洲的企业合作,一起寻找新机遇。”萧泓说。

默克生物制药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李晔则认为,把握新机遇的办法是,“掌握中国新一代人的价值观”。

“默克公司历史虽然很长,但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原因就是我们在中国招聘了大量年轻的、优秀的人才。”李晔说,“虽然40岁、50岁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但我们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并且让他们融入公司,使公司文化更年轻,以期创造新的价值观。”李晔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新业务和传统业务。”

本土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发现机遇并不意味着能抓住。“欧洲确实是个特别复杂的地方,其文化每50公里就会不同。你需要花学费去学习。”德国工业联合会(BDI)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柯尔柏博士在发言中说。

“企业要用当地的人才,本土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说。

“TCL集团2004年开始拓展欧洲市场,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障碍。法国节奏慢,在法定的28天假期或者周末的时候,你根本找不到员工。在法国高管不在的这28天假期里,企业需要学会怎么运营。另外就是法律,欧洲法律体系复杂,各个国家都不同。尤其是劳工问题特别难处理。你要辞退一个员工,没有半年时间,付出巨大代价,是不可能完成的。”薄连明说。

“我们的窍门是本土创新。”诺维信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负责人赵爱民在发言中说。

“诺维信的亚太区办公室就设置在北京,员工都是本土招聘的,现在领导也都换成了中国人。”赵爱民解释说,“在诺维信研发中心里,有一排洗衣机,中国品牌、欧洲品牌、美国品牌都放置在一起。工程师们不断地测试,以确定用怎样的配方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洗衣机和人们的需求,怎样的配方才能洗得更干净。”

“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萧泓说,“怎样才能把不同国家的员工融入到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有一套价值体系,能够适应全世界人的价值观,并吸引他们。”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