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IMF印度会议: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风险

2016-03-14 08:20
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周艾琳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增速在危机后被各大国际机构几度下调,各国走到了一个不得不采取切实行动的转折点。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3月11日~13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题为“发展亚洲:投资未来”的会议。

“亚洲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目前占全球经济的40%,尽管未来四年亚洲经济会出现轻微的下滑态势,全球增长的近三分之二仍将来自亚洲。”IMF总裁拉加德呼吁,亚洲国家应推行货币和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IMF官员表示,其在4月春季会议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的可能性很大。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也指出,对全球经济增速和通胀下行、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和油价下跌、发达国家银行体系风险为四大主要担忧。不过利普顿也强调,中国当前不存在“硬着陆”风险。

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多种挑战:市场和资本流动不稳、许多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和金融紧缩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升级。

拉加德此前在上海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上多次呼吁,“必须结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增长目标”。二十国集团成员强烈表达了采取政策行动来进行风险防控和增加增长的迫切性。

IMF预计全球2016年经济增长3.4%,2017年增长3.6%,两者较之去年10月的预期均下调了0.2个百分点。新德里会议期间,IMF金融顾问、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负责人维纳尔斯(JoseVinals)表示:“我们下个月春季会议的时候,再次下调目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利普顿则认为,近期金融市场频繁、剧烈的波动则正是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例如,全球市场在中国春节期间经历了一场集体大震荡,全球股市哀鸿遍野,避险资产黄金、欧元、日元、欧美债券等价格大涨。

“近期的极端波动性令人更为担忧,涉及了大宗商品、股市、银行等方面,对于发达国家的打击最为严重。这一波动局面部分反映了金融市场估值过高,此外也表现了市场缺乏信心。”利普顿说。

值得注意的是,3月10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火力全开”,宣布下调三大主要利率,尤其是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4%(原为-0.3%),进一步扩大了负利率空间,扩大月度QE购买额至800亿欧元,并启动TLTRO2(定向长期再融资计划)。

然而,IMF仍然表示了对欧洲经济的担忧。利普顿认为,尽管当前欧洲货币环境非常宽松,但欧元区银行的不良贷款(NPL)仍然处于高位,不良率为5.5%,总值9000亿欧元,这也损害了银行进一步放贷的能力。

“负利率全球盛行,也可能影响银行盈利,因此清理NPL就成了第一优先。此外还需要妥善处理非核心欧盟国家的债务积累问题,缓和政治紧张局势。”利普顿表示。

中国不存在“硬着陆”风险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驱动全球增长和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普顿也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并不相信中国将面临硬着陆的风险,近期中国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宣布“十三五”期间(2016~2020)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2016年的预期目标是6.5%~7%。IMF预计,中国2016年GDP增速将达到6.3%。

不过,利普顿也指出了中国正面临的一系列的关键政策挑战:向由消费和服务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型、金融和公司部门脆弱性上升、非金融部门整体信贷占GDP之比从2011年的120%上升到2015年年中的160%。

“随着中国不断向市场化金融体系转型,上述脆弱性不需要及时解决。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重要一步。”利普顿说。

IMF进一步强调,中国对于改革和有效实行政策的承诺以及清晰的政策沟通至关重要,在汇率方面,中国央行近阶段也显著提高了市场沟通的频率。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也表示,“这段时间(汇率)有一个回归正常、回归理性、回归基本面的趋势,我认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

当然,中国是整个亚洲的重要部分,拉加德也强调,亚洲在全球经济扮演关键角色。拉加德也向亚洲的主要三大经济体提出了建议。就中国而言,拉加德建议改善信贷分配,帮助经济摆脱债务投资,实现再平衡;在日本,她建议解决二元劳动力市场问题、放开产品市场并改革公司治理;对印度,她则建议要提高产品市场效率、鼓励私人投资并改善基础设施。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