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中国海外并购被忧走日本老路:花了大代价最后不得不卖掉

2015-11-10 08:17
0

 

第一财经日报 金慧瑜

中国海外并购在走日本老路?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似乎正在上演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在美国等市场的风光。

2014年,中国1400亿美元的ODI(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越1200亿美元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且跨境并购从WTO[微博]开放初的8.8亿美元暴增至941亿美元。

来自M&AWorldwide的信息显示,中国在美国的跨境并购相较5年前在数量上也增长了三倍,中国买家最感兴趣的前五大市场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

但这样的荣光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不少中国买家在收购海外资产的时候花了过高的溢价,而这种代价或许会在十年间显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大的投资者,正如今天的中国,日本当年在美国做了非常多的投资并购,包括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加州鹅卵石海滩高尔夫球场。但大部分的大额并购都亏钱了,最后不得不卖掉。他们买到了最好的东西,但几乎每个日本企业都花了过大的代价。”上述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他认为,这种失败中最重要的因素或许是日本拒绝用专业顾问去做估值、尽调、谈判的工作,而不少中国企业也正在犯同样的错误,很多中国企业觉得自己知道也可以做这些事情,觉得没必要找人来专门做这些事情,费用太高、没必要花这种钱。“我不想指出具体哪些企业花了过高的价格买入海外的资产,但可以说过去一两年,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是花了高溢价的。”这名投行人士对记者说道。

一名从事跨境并购的律所合伙人也表示,他们了解到的一些案子中,中国企业在美国要做收购,竟然都不做完整的尽职调查。

“中国的企业不愿意找专业人员,他们往往会自己对要收购的对象做一个很快的估值,那么结果不外乎两个,要么太低,这样公司就会拒绝你,要么太高,那么你就吃进了。要自己估到一个准确的价格,其实几率很小。”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要买一家私人企业,很难去自己准确估到最合理的水平,而顾问会用他们的方法、资料和研究去告诉你到底值多少钱,这其实就是一种技术,而且这个行业的人是靠他们的专业技术活着的,但中国企业往往不认可这种技术。

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日本企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中国企业也许在未来十年也会渐渐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教训。“这种现象会慢慢改变,一旦有中国企业亏钱了,就会被大家知道,这种问题出现后,中国的企业就会有这样的意识。”

除此以外,他还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政府监管流程繁琐等问题。

“在欧美,并购过程其实很快,尤其是如果好公司要出售的话,往往在几周内就有一个节点,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但中国企业要拿到政府监管的允许、换外币等等,常常会耽误时间。”他认为,中国的管制措施,需要更自由或者更快速一些。

这名投行人士还谈道,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还要注意不同的会计、金融、税收政策等,而中国企业还同时面临着更多的国际市场管理经验、收购后整合经验等难题。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