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影子下的仓库:贸易融资陷信用危机

2014-06-25 07:01
0

【新闻关注】

解读新一届政府首次全面督查:确保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国务院稳增长督查进入第二阶段动真格:追责更严厉

﹡     ﹡     ﹡

政治局:经济形势总体符合预期 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习近平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

习近平: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

李克强:要狠抓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

李克强: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

李克强:若用短期刺激政策 今后日子或更难过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久治不愈 体制因素是关键


 

影子下的仓库

贸易融资陷入信用危机 仓储业“病根”亟待铲除

因一名货主储存在保税仓库中的若干吨铜和铝,被指涉及一宗欺诈案件,青岛港就此卷入一场“仓单风波”中。

自6月初事发至今,公安机关仍未发布与案件相关的任何调查结果。目前青岛港事件风波尚未平息,中、外资银行开始对其他港口,以及铁矿石、大豆等其他大宗商品融资进行调查,特别是对保税仓库质押融资商品进行盘点。但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重镇”上海目前未发现类似重复质押事件,多数银行仓单质押融资虽谨慎但仍未停止。

中国证券报记者多地调研发现,继上海前些年发生钢贸重复质押融资事件后,再度被曝光的类似铜贸欺诈的融资事件,使得贸易融资又陷入“信用危机”,同时也暴露了仓储业“漏洞”以及保税监管“盲区”。“谁”的仓库,仓库里都有什么?阴影之下,一些乱象悄然滋生。若不及时铲除仓储业“病根”,类似事件仍将在下一个港口或大宗商品上发生。

真实需求VS“空转”贸易

融资背后 商业模式透明度低

日益收紧的信贷环境,使得更多的实体企业通过进口铜等大宗商品来突破银行信贷的限制。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业务与服务之一,旨在促进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口和出口业务。实际上,利用大宗商品进口进行贸易融资最早仅局限于金属,尤其是金属铜的进口融资,撬动资金多,周转快捷,但近年来,这样的操作已蔓延到大豆、铁矿石、铝、镍等多数大宗商品。

数位银行人士表示,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下,积极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为企业贸易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意义巨大。

青岛港事件发生后,一些外资行担忧在中国的贸易融资业务将遭受损失或有违约风险。但华侨银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其今年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之一是贸易融资板块,该业务需要境内境外配合,利用内地的资本运作方式把贸易融资做好。

“我们觉得风险点在于我们怎么样了解客户的贸易流。”上述华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假如了解贸易,他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不是真正的贸易,这个方面华侨银行非常谨慎。

但从舆论来看,目前聚焦在对事件本身的调查,以及呼吁打击贸易融资违规行为。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某地支行负责贸易融资业务的副行长表示,青岛港再度发生类似上海钢贸的事件,须找准“症结”所在,如果一味强调融资业务本身,不仅会严重损及国际贸易,还会伤害铜产业链。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铜生产商及贸易商认为,融资贸易是一般贸易进口,利用息差、汇差解决融资问题是很正常的,长期以来是存在的,令监管层担心的是,有些货物转口速度过快,“空转”导致融资杠杆过大,如果资金进入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风险就会快速暴露。

业内人士表示,从法理上说,铜融资有真实需求性,但融资背后企业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尤为关键,对于基于真实进口的铜贸易应该大力扶持,对真实的转口贸易可以有限支持,而对于虚假的“空转”贸易应该严格限制。

监管限制VS手段变换

风险当头 商品融资各有其“术”

目前对该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该事件主要涉及外资银行,但可能会导致国内银行收紧甚至关停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融资业务。

“通过商品来操作美元热钱流入中国,是比较可控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过热’。”上海一家从事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贸易商表示,这两年,中国银监会、外管局一直在给类似融资铜、融资胶、融资豆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进行“降温降热”,多数银行对信用证开具进行间歇性限制。

该贸易商透露,实际上从今年春节开始,一些银行开始慢慢留意此类风险,包括其他行业诸如铁矿石、大豆贸易传导过来的商品贸易风险,多数银行开始主动“降杠杆”,对开具信用证,也在降额度、降速度。

“即便融资铜业务收紧,肯定会去寻找下一个商品进行融资。”上海一家铜贸商相关人士表示,前两年融资铜业务降温后,一两个月就重新恢复,因为监管层想严查,但融资业务主体——银行、贸易商、仓储机构,都想从中获利,并不想关停质押融资业务,造成“上面查下面应付”,铜如果不好做,也可以换成镍或是其他商品。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在中国保税区较为普遍。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其中,黄金、铜和铁矿石是被利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宁波港调研时发现,铁矿石堆场已经满满当当,“压港”现象比较严重。据港口人士介绍,今年以来铁矿石进口的最大特点是贸易矿大幅增加,宁波港地区铁矿石港口库存在280万吨左右,而贸易矿占近八九成。

“基本都用于融资,否则这贸易做不起来。”上述港口人士说,钢厂如今都是“现买现用”,几乎把铁矿石库存都转移到了贸易商身上,这样一来对贸易商的资金占用就比较大,只有通过质押融资才能“滚(运转)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3亿吨铁矿石存放在中国沿海港口。

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则正在制定相关规则以加强监管。一位接受过银监会、证监会调查的知情人士透露,青岛港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可能调查包括铁矿石、橡胶、大豆等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并出台相关监管制度。

铲除病根VS误伤企业

“门槛”过低 信用体系亟待重建

监管必须抓住要害。业内人士表示,青岛港“仓单风波”虽未平息,但对商品融资业务而言,最深刻的教训是仓库即银行,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将决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未来,因此应该深刻总结钢贸及铜贸欺诈融资的教训,重建中国仓储业信用体系。

上海一家铜贸易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国内外银行到洋山保税港区仓库现场盘货,怕也出现重复质押,但目前上海尚未出现有色金属重复质押的消息,且上海港铜仓储量、进出量也未出现较大波动。

“对银行来说是仓库,只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仓库,融资业务的风险就非常低。”负责仓单质押业务的一位上海银行业人士说,上海经过“钢贸事件”后,大部分仓库被清理一遍,相较以前更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交割库,要买通一家仓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一些大型仓库不可能为贸易商“开后门”。其所在银行的仓单质押业务并未因青岛港事件而收缩或者停止,但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已经受到限制。

江铜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认为,金属仓单质押骗贷事件是个案,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就目前看,青岛港融资欺诈事件是否为孤立的个案,是否会牵出多个类似事件,尚待监管层及公安机关深入调查。

中国仓储协会保税仓储分会秘书长朱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大宗商品重复质押事件一般是贸易商与仓库经营者勾结,仓库为客户“打掩护”,因为有时候银行、有些机构可能拿到仓单要到仓库来查验,小仓库业主往往会配合贸易商客户提供一个虚假证明。

朱晔透露了一个普遍现象,仓储业的“门槛”非常低,即便在保税区仓库,要注册仓储企业也很简单,有些企业没有场地,只要租借场地就可以注册。

“海关作为现货的责任主体进行监管,但仓单不经过仓储企业和海关,仓储企业有可能就不知道仓库里面的货物被贸易商质押过,或者质押过几次。”朱晔说,在港口特殊监管区,仓单签发是不经过海关的,从监管层面来说,海关很难监管,如果仓单一定要海关签注,又不利于正常业务开展。

他建议,要规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需要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强仓单质押信息平台建设,避免重复质押出现,并进行预警;另外仓储企业方面,保税区要对仓库质押铜存放业务进行业务资质认定和审核,而非所有仓库都可以开展质押融资业务。(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官平)

→中国对金属融资调查引发新加坡银行家越来越担心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钢铁电商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市场快报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