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能源改革 雾霾是下阶段改革突破口

2013-12-30 06:47
0

 【新闻观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进

高炉容积将不再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创10年来新高

钢铁业形势好转?谁打悲情牌叫屈?

中钢协网站署名文章称:今年钢铁行业利润或超去年10倍以上

新闻纵深:“产能过剩”的体制之弊

工信部:我国钢铁产能目前有10亿吨

中国钢铁是否出现“高端产能过剩”?

我国钢铁新建产能降 在建规模仍庞大

吴敬琏: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到了临界点

樊纲:美国QE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

坚决依法严惩经济普查中弄虚作假行为

企业拒经济普查的背后:不满数据浮夸

温州市委书记呼吁金融界救温企 不能见死不救

钢贸业遭遇寒冬:银行“逼死”10多位钢贸商

聚焦债务违约 钢贸商热议钢铁老板“跑路”

80后钢贸商如何行走“钢贸江湖”?

FMG对中国需求充满信心 预计铁矿石价格将保持135美元/吨以上

中国房价为何越控越涨?

中国各大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央行向机构发出信号:要钱可以 价格随行就市

2013年国人最大感受:累!


 

三中全会后的能源改革 雾霾是下阶段改革突破口

“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第一次会议(下)

[改革价格的管辖权,权力要下放。过去政府觉得连一碗牛肉面的价格都要监管,但是明显的价格垄断却不管,这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

与会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 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

王文彪: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

王玉军: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兼总裁

刘京生: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 萌:第一财经研究院

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陈卫东: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

首席能源研究员

陈宗法:华电集团公司

政策法律部主任

范 必:国务院研究室

综合经济司副司长

郑新业:人民大学

能源经济系主任、教授

韩文科:发改委能源所所长

三中全会《决定》对能源领域改革的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改革论述,诸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也涵盖对能源领域改革的指导;二是直接对能源领域改革的论述,比如,“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等。

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能源改革提出了重要指引。如何进一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第一次会议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发起,本次会议由第一财经研究院与中华能源基金会合作举办。

刘京生:雾霾是下阶段改革的突破口

能源领域是计划经济最强大的领域,包括市场、价格等方面。能源领域的垄断也更集中,比如“三桶油”。能源领域的改革难度很大。

从5号文件开始(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国家电力公司被分为7家),关于能源改革的研究就有很多,包括价格和机制上的改革,但是成效甚微,包括最简单的把电网公司辅业剥离出来都非常困难,所以能源改革是一个攻坚型的改革,或者说改革难度最大的领域。

本次三中全会从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上强调了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有了改变,但是执行情况依然很难。这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利益集团的问题,国企的实力和能力已经今非昔比;第二是法律问题,现在涉及能源的法律非常多,中央地方的法律有几千条,而改革不能违法,这就意味着要对清理法律规定做大量的工作。

能源改革要从问题入手。首先,我们要了解能源领域到底有哪些问题。其次,改革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倒逼机制,因为利益集团主导的各方面法规已经形成,要冲破非常困难。

我在消费端有一个新思路。今天什么问题是当务之急?雾霾。什么问题老百姓感受最深?雾霾。污染的问题过去没有这么强烈,现在各级政府都把这个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雾霾的产生跟能源结构密切相关,这里是不是能够形成对改革的倒逼?

中国的生产方式到了转变的时候,中国的消费模式也一定要转变。过去对能源的关注在于满足需求,但现在中国的资源、环境恶化程度已经触目惊心,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要提上日程。我们需要各行各业把节能环保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现在以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环境为代价的GDP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应该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比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考虑如何匹配能源的问题。

所以改革应该从环境,也就是效率破题。另外,如果只是靠能源领域内部来推动,改革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我们要借用整个社会的力量,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够关心的问题,雾霾就是一个突破点。

王文彪:能源改革的三个目标和两个突破口

三中全会之后,我们首先关心中央三中全会改革方案怎么落实,三中全会的利好怎么落实?

能源改革,我觉得目的就三条:第一,最迫切的问题是环境问题,雾霾环境危机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进;第二,能源的效率如何提高?第三,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资源,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环境、效率和资源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去突破,我觉得有两个突破口。第一个突破点,是解决能源结构问题;第二个突破点,是打破垄断、推进市场化,解决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不打破垄断,资源在萎缩,效率在降低。

垄断怎么打破?我觉得不要绕弯子,既然叫市场化,那就要求市场来配置资源。要打破电网一统天下的格局,鼓励建立多个局域网;要开放能源进口,民企可以去国外开发资源,但资源回不来,因为民企运回国的石油还要交给两桶油,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放开。要打破国家政府定价机制,只保留最高限价机制。我觉得打破三个东西,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现在不优化能源结构,环境问题解决不了。只要有火力发电,就有硫和二氧化碳的问题,除非不上马火力发电。这就涉及到能源结构问题,我建议在太阳能等的资源利用上加大力度。另外比如页岩气,只要给政策,市场一定能开采出来页岩气。

韩文科:赋予国企真正的企业定位

围绕三中全会决定,对能源领域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有几个:第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一条主线;第二是关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企业更多平等进入能源领域;第三是天然气、电力等的价格改革,这是突破的重点,这样能源领域的改革就能推进。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要再强调每一个具体改革都要搞顶层设计才能推进,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是最大的顶层设计,改革的目标已经提出来了,改革的路径可以多元化。总体上我讲两个话题。

第一,从价格改革实现三中全会之后的能源改革突破。近期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必须要突破的是什么?应该是价格改革。

从政府来讲,定价权的让渡要推进。既然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改革价格,那么政府就是要和下放审批权一样,让渡定价权。

但这先得列出来哪些价格的管理权限要让渡。让渡清单搞出来了,就不能再继续打着完善价格机制的旗号继续延续政府对价格的管制。这是从政府方面谈价格改革。

改革价格的管辖权,权力要下放。过去政府觉得连一碗牛肉面的价格都要监管,但是明显的价格垄断却不管,这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在价格监管方面,到底哪些应该是中央政府重点监管的,哪些是应该下放的。有的是要下放给地方政府,有的是要下放给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实行自律性式管理,或者行业规范性的管理。总之,要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市场机制的价格管理体制。

从企业来说,在价格方面,就是要确立企业自主定价。什么叫企业自主定价,就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价。企业不能自主定价,资源就不能充分由市场来配置。企业自主定价可以作为价格改革的突破点,立马就可以做,比如说成品油定价。

成品油定价,为什么要发改委公布,为什么不让中石油、中石化自己定价?无非是担心企业把价格定高了,搞价格垄断,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如果中石油、中石化不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定价,搞价格垄断,正好就在它们头上改。所以我们可以叫人家自主定价。我们也要相信企业,我觉得企业也不会胡乱定价。反而是没有政府给它们扛着了,它们会更加认真地分析市场供求趋势,更加谨慎地制定产品价格。改革要用市场环境去约束,政府可以从监管的角度干预。定价不合理,老百姓会反对,消费者也会反对;如果垄断价格,违背市场规则,政府就给开罚单。这样,就会逼着我们完善管理机制。所以我觉得应该让企业有自主权。三中全会说得很清楚,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既然都是市场经济,为什么国有企业就没有自主定价权,这从道理上也说不通。

气价、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都应该市场化,应该由市场和企业自主定价。气价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等,但是也应该以市场定价为主。按照全会的精神,哪些是竞争性价格,要划出来。哪些应该属于竞争环节形成的价格,我觉得零售电价应该逐步市场化。

既然三中全会从价格说改革,那价格就是一个倒逼机制,我们就应该推这个。从价格改革来讲,我认为如果只是在原来的机制上修修补补,不能体现价格改革的大步往前迈进。大步迈进就是往前走。价格不能由政府通过算成本和利润定价,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亏本还是大赚,完全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的责任就是不要让企业垄断性地赚钱。这是我说的价格改革。

第二,国企要回归企业属性,打破垄断要落实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上。

国企改革要遵循国际和市场惯例,就是要国企回归企业属性。因为三中全会提出国企要搞活,到底是混合所有制,还是什么,我觉得这是实现形式,这是为了在所有制上有所突破。首先应回归国企的企业属性。

资本和经营分开,做三中全会辅导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过去就一直在做,国资委一直在尝试做。但是我认为核心不在这里,核心就是国有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企业要由企业家经营,如果不把它按照企业看待,认为它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承担很多别的责任,又按照很多其他的方法去管理,市场竞争好多规律就切断了,就形成一个很扭曲的东西。

比如出了安全事故,要很好地总结教训。为什么会出责任事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按照企业经营规律解决好经营和安全问题,很多问题被掩盖了,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再大的国企也要把它当企业。

还有垄断的问题。比如电网垄断怎么打破?要遵循国际惯例。上游肯定个头儿要大,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是,卖电在商店就可以卖,社区也可以卖,报亭也可以卖,要把不该由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的东西划出来。属于竞争性领域的,要让渡给民企,比如加油站,不是国企主业的东西应该弄出去,这些也是应该改革的。

还有中石油案件暴露出来的,就是有一些机制要完善,那些不好采的油田,要允许它的资产在国内进行交易,进行资产置换。搞活国企,国企要不断有优质资产,这样就会促进竞争。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从制度上改。现在国企有很大程度的虚胖。

张萌:以深化开放促能源改革

美国能源独立推动国际能源新格局,这给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新的历史性机遇。

过去很多年,全球能源的基本格局是供需紧平衡,中国能源开放的主要定位是保障供给,为此可以付出很多溢价。比如中国能源走出去,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并购,是试图保供给。但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的大发展,包括伊拉克等的回归,供给大幅度上升,全球油气进入一个新的充沛时代。这样,需方优势开始体现,能源供给国开始主动对接能源需求方。

目前,中国进口的煤炭价格要低于国内生产,LNG进口价格存在很大改善空间并且低于管道气价格,石油进口也有很多新空间。这总体给了我们以开放促改革的机会。通过新的低价能源的引入,冲击原有的能源结构。因此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放到有效促进能源进口、放开进口管制的方向上。

下面谈一个具体的领域。我们现在要进口LNG的成本很高,要建耗资巨大的接收站,要签长期协议,要租专门的LNG运输船。目前也就广汇能源(8.81, 0.08, 0.92%)和新奥能源两家参与了LNG接收站的建设,但这是大的民企,小的民企参与不了。

现在一种新型的LNG运输技术有望会打破现今高成本的贸易模式——通过小型LNG的集装箱储罐来运输LNG。这种储罐是放在集装箱里(LNG要在零下162摄氏度保存),可以在这个温度下保存46天。这个时间很重要。美国到中国的海运时间大概半个月,46天减去15天,也就是说这个储罐可以储存一个月,那么运到中国市场,就有形成一个现货交易平台的可能性。

这个现货交易平台民企完全可以参与,因为相对于原有的LNG贸易方式而言,采用小型集装箱储罐的交易方式成本很低。一个罐箱的成本中国现在大概60万元,美国100万元人民币,而且可以选择租用而非购买罐箱。一个罐箱可以储纳20吨LNG,按照最近上海LNG到岸价格为12000元。这个集装箱储罐可以直接将LNG灌在LNG汽车里面,也可以拉到天然气发电厂做气化用。

另外,现有LNG接收设施都在沿海,而集装箱船是可以进内河。LNG储存地点就灵活得多,运输成本也会降下来。可以说这从物理上打破了三桶油对LNG进口的垄断,为民营企业参与LNG进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第一财经日报 张萌)

三中全会后的能源改革:价格市场化是改革关键

“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第一次会议(上)

与会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 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

王文彪: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

王玉军: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兼总裁

刘京生: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 萌:第一财经研究院

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陈卫东: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

首席能源研究员

陈宗法:华电集团公司

政策法律部主任

范 必:国务院研究室

综合经济司副司长

郑新业:人民大学

能源经济系主任、教授

韩文科:发改委能源所所长

三中全会《决定》对能源领域改革的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改革论述,诸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也涵盖对能源领域改革的指导;二是直接对能源领域改革的论述,比如,“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等。

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能源改革提出了重要指引。如何进一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第一次会议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能源政策与战略圆桌会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发起,本次会议由第一财经研究院与中华能源基金会合作举办。

市场要在能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能源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变的动力。但是,能源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是高度计划管理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市场化方向迈出了步伐,但计划与市场并存的问题仍很突出。

解决对能源市场属性的模糊认识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过去发挥“基础性”作用,到现在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市场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能源是不是商品?是一般商品还是特殊商品?能源的配置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还是市场发挥主导作用?这些问题在能源界一直有不同看法。事实上,能源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绝大多数能源品种不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在世界上,无论是能源富集国还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会把能源当作商品。过去一些对能源行业干预较多的国家,现在也在进行市场化改革。

大幅度减少能源审批事项

《决定》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这些思想在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如果我们承认市场可以在能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应当重新审视现在的能源审批权力和政府职能定位,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能源领域的干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将过去的以批代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向自然垄断环节监管转变。

目前制定了很多细分领域短期和中长期的相关规划,这成为管理能源行业的重要依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制定规划是必要的。只有经过规划,发展才能心中有数。但是,现在出现了规划数量越来越多、约束性越来越强的趋势,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计划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认识到规划和计划总体上是指导性、预期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各方面凝聚共识、完善政策的过程,而不是下达任务、衔接任务的过程。因此,行业发展不需要规划过多过细的指标,更不应以完成这些指标为由干预能源企业的自主权。

电力、油气应当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

《决定》表述中没有直接提到“能源”或“能源改革”,《决定》的语言是高度概括的,文件中提出,对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改革。能源领域中的电力、油气行业中都有网络型业务,如电网、石油天然气管网,对它们应当实行网运分开的改革。《决定》还要求放开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竞争性环节价格。

电网系统怎样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2002年实行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对原有国家电力公司进行了拆分,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四个辅业公司,组建国家电监会,打破原国家电力公司垂直运营、高度集中的体制。可以说,电力体制改革在所有网络型垄断行业改革中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但是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在发电环节,国家计划管理的程度仍然很高,电厂的发电量、电价仍由国家制定。电网集购售电主体为一身,输、配、售电仍然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电网企业覆盖了电网资产运营、工程施工建设、电力系统调度、电量财务结算等业务。近年来又收购了一些上下游企业,从事非主营业务。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应当进一步完成厂网分开和主辅分离的任务,实施交易或调度独立,取消不合理的发电量计划。让发电方与购电方直接进行交易,形成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同时,政府对电网企业应当单独定价、单独监管。最终建立起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严格监管的电价体系。

油气领域改革和油气管网的网运分开,似乎此前没有被特别关注过。目前,油气体制改革还没有破题,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方案都没有。这次《决定》应该说是提出了一个油气改革的方向。我国的油气行业由若干国有大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可以说,管网是其保持垄断地位的重要环节。以管网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油气体制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但相比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在研究深度上还有一定差距。油气领域目前只做到了部分业务政企分开,有些政府职能还在企业手中。没有政府机构对油气管理网进行监管。

从放开竞争性业务角度来说,虽然2010年出台的“新36条”提出,允许非公经济参与油气开发,允许参股国有企业,但实际的运营主体还是三大油企,并没有允许其他主体以独立法人的资格进入到这个行业。按照“决定”的要求,油气领域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价格改革应与能源体制改革协调推进

《决定》提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那么哪些是政府定价的环节,哪些是竞争性环节?

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也就是我们说的电网、油气管网。单独的价格改革很难实行,必须与行业改革协调推进。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放开价格就可以释放生产力。如果仅仅把价格放开,由垄断企业定价,会使它们更方便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这种情况非常糟糕,甚至不如现在的政府定价。《决定》关于价格改革的阐述,是与垄断行业改革同时提出的。

也就是说,未来国家不应是一步放开所有政府定价,而是在厘清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基础上,放开竞争性环节的价格,政府对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定价。同时还要监管网络的成本、收益及是否向第三方安全开放。

价格市场化是改革的关键

当前推进能源改革的一个重大契机就是三中全会的决定。《决定》中与能源改革相关的内容一是正确的,二是说清楚了。完全可以满足指导下一步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需要。

电力最有条件率先实现改革突破

在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到了能源领域不少行业的改革。我认为,电力是最有条件率先突破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网运分开”,即电力的“厂网分开”,十年前已经基本实现了。

2002年根据5号文件开始实施电力厂网分开,2003年基本完成重组。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涉及上万亿的总资产,更为重要的是,各方面公认,电力“厂网分开”的重组改革效果明显,十分成功。这意味着,电力在2003年就已经实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定的“网运分开”的改革,如此超前!相比之下,其他行业、领域还没有动静,有的还处于政企不分阶段。前一段铁路行业成立了总公司,仅仅相当于电力行业1996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革进度,相差17年。所以,电力行业过去发挥了市场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尽管后来改革停滞多年,但至今无疑还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改革突破的行业。说它最有条件,还体现在电力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事关重大,改革的红利巨大,属于李总理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改革。

以改革推动红利释放

我国现在很大的问题是占全部用电量80%多的工、商业用电量,电价太高,一度电超过一元钱的越来越多,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符,致使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其根源是电力行业、能源行业整体效率过低。

中国其实能够实现非常低廉的能源价格。去年媒体报道过对山东魏桥民营企业电力系统的争论。魏桥一个镇子的独立电力系统已经发展到300多万千瓦,一直是“孤岛”运行。在去年电煤价格上千元钱的情况下,其自供电实际的工业和民用平均成本不到四毛钱。8年前它整个运营成本不到三毛钱,这说明中国电力的效率能够实现这么低廉的价格。魏桥就是因为孤岛运行,其能源成本、电力成本非常低,纺织、电解铝都是世界最强和最大的企业,年产值超过1600亿元。我认为如果搞成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中国经济能够焕发出来的红利之巨大是难以估量的。

十年前的“厂网分开”重组,仅仅将发电环节独立出来,仅给出了电力市场竞争的前景,就使发电领域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很快扭转了过去“审批定价机制”造成成本不断增加的势头。几年之内,水、火电工程造价降低了一半。粗估十年间在电站建设环节上少用资金近3万亿元,大幅度提高了发展效率。年度新增发电装机规模从改革前的一两千万千瓦,迅速增加到一亿多千瓦,一举解决了困扰我国经济多年的电力供应能力和电力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

从这段历史可看出,改革能够收到红利,能够收到巨大的红利!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步骤

能源行业一些领域有着自然垄断的性质。改革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自然垄断和竞争性领域分开,即:网运分开。带有公益服务性质的自然垄断领域由政府单独管理、单独定价,严格监管。其他部分都要实行市场化,放开价格,将市场供需形成价格的机制引入竞争性领域。对此,《决定》的阐述是非常精确的。

电力体制改革理应遵循这个思路。应当看到,2002年的5号文件和现在的三中全会《决定》对此如出一辙。电力行业虽然早已实行了“厂网分开”,但电价改革停滞不前。时至今日,管理部门还要继续完善对竞争领域电力的成本定价机制,这就有违全会《决定》的改革方向了。5号文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通过的,但这个改革方案不了了之,改革进入到厂网分开就走不下去了。

电力有条件率先改革,那么下面做什么?我认为就干两件事,而且这两件事一定要有先后次序。第一步,尽快给各个电网企业单独定价,实现电网企业的收入与发电企业售电和电力用户购电脱钩。这件事不做的话,后面的电价改革就没有条件推行,比如会巩固计划内、外双轨制电价体制,电力市场交易将变成向计划外电量寻求优惠,这对改革是十分有害的。第二步就是放开电价,政府不再定价,而是由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形成电价。

关于第一步,国家对电网企业定价的时候,要按照5号文件确定的6个区域电网经营范围,作为全国6个区域电力市场基本单元。5号文件对区域电网的描述是“实之又实”,各省级电网公司是区域电网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对电网定价可以“先粗后细”,可先用现有的购售电价差为基础,形成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以后逐步过渡到对电网企业按照“资产利润率”严格管理考核的、比较精确的定价方式。

关于第二步,放开电价。大家常说的“大用户直接购电”是不准确的。我们在英国看到,所谓大用户直接购电,是英国开始实施放开电价的时候,分为几个电压等级,逐级、限期放开电价的做法。不是说大用户就可以直接购电,而是要从高电压等级的大用户开始,逐级放开,直到低电压的小用户。放到哪一级,哪一级的用户必须实行合同购电,否则无电用。

“竞价上网”现在完全可以不搞。竞价上网是非常好的发明,但是英国2001年实行新电力交易办法,全部电力都要求通过交易合同购电,竞价上网就停掉了。现在购电合同全世界都通行,电力调度就是调度合同,电力价格都在发电厂和用户所签合同中做出约定。从大用户到小用户,花一年的时间,经过几个电压级别的放开,就可以将占全部发电量85%左右的工业和商业用电改为合同定价,剩下的15%左右的电量(居民生活用户、农业生产),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执行政府指导定价。以后随着零售环节市场化的深入,再逐步放开。

国企改革要推进资产流动

股份制最重要的优势,是把企业的资产界定之后,让它可以在资本市场自由流动,哪里实现的价值最高,资产就流哪里去。并购、买卖、入股全都是资产流动的形式。但是,央企虽然上市了,资金却是不流的,只进不出,我把它叫貔貅附体。貔貅是中国的神兽,只吃不拉,可以放在家里聚财,但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中石油、中石化等等,都是因为要保值增值,资产不能流失,不能流动。

当资产积累了以后,一定是逐渐低效的。中石油的例子很明显,2007年中石油回归的时候,它的总资产是12000多亿,去年底是25000多亿,这个数字很漂亮,符合增长率年21%。2007年的时候,它的营业额8500亿,去年22000亿。但是净利润呢,去年是2007年的79%。每股净回报是2007年的76%。

过去11年,中国三桶油海外并购总投资是1797.5亿美元。这段时间,这三家公司卖出多少呢?卖出了55.9亿,等于净投资净值增1040亿。美国我也列了三家,同样这段时间,共并购投资594亿,同期卖出419亿,买卖相抵,净增油气资产90亿。中国三家5年净增的油气资产,是美国同行的11.5倍。欧洲我列了四家公司,同样是5年,这四家公司5年并购投资511亿,资产出售965亿,是资产的净出售,而且是中国公司拿了。美国这500多亿美元的投资,埃克森一家是440亿,买了天然气公司XTO,卖出的都是石油资产。中国买入的都是石油资产,一项天然气资产都没买。

过去这几年,我把它称作“中国并购时代”。过去我们投资1000多亿美元,获得了1亿多的份额油,这1亿多的份额只有10%拿到国内,剩下90%都在国际市场卖掉了。但未来,这些东西是玩不转的,出手得越晚,砸在自己手里越多。改革需要资产可以流动,打破垄断也可以从这着手。

中国常规探明石油储量是220亿桶,美国探明石油储量240亿桶,储采两国比差不多,但美国采收率高,已经超过50%了,中国的采收率还在30%。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三桶油结构很单一,形象说叫做“大鸡难吃小米”,很多边际下的油田是开采不出来的。美国的产业链是大公司、中公司、小公司、个人,因为一条龙配套,所以采收率很高。而中国没能配套,因为法律界定只有三桶油才能开发,油气资产出不去。

改革要有自然搭配,要有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效率和资本最优的搭配,这才能把采收率提高。而且这么一来,也可以培育一批多元的石油上游主体,之后就方便形成现金流,进而可以参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而国土资源部和能源局就起到评估和监管作用即可。所以,我认为把边际油田划出来,公开招标,是比较现实易行的打破垄断的路径。

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才能打破垄断

下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但到底怎么改,目标是什么?我也做了一些思考,改革的目标无非两个,社会目标——保证清洁、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行业目标——实现电力企业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目前争议很大,我个人感觉有三种:

第一种思路,还是坚持国务院电改5号文件,也就是拆分的方案,现在基本做到了“三分开”(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还没有输配分开、配售分开,这个声音还是非常强烈。第二种思路,必须立足国情,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反对以全面拆分和私有化为导向的“破碎式”改革,坚持“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全国一张网,电从远方来”。第三种思路,要与时俱进,既不可能完全按照5号文件来,也不可能按照电网的思路来,以市场化改革为原则,以调度独立与电价改革作为突破口,同时赋予电力改革新的内容、新的目标,如怎么样建立起一个低碳的电力系统、怎么样鼓励节能减排、怎么样增加用户的选择权等。

目前,“深化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更有风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几乎成了全社会以及电力行业的共识。当此关键时刻,热切希望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能够挺身而出,拿定主意,借鉴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综合各方意见,继续积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确定新一轮电力改革的任务。我个人认为,能源企业怎么市场化改革,关键是要建立众多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样才能打破垄断、提高效率、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证明了这一点。实行厂网分开,在发电侧形成了国有、民营及外商等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现了全方位竞争格局。从电力、煤炭资源到装机规模、煤炭产能,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基本建设造价到生产运营成本,从新建项目到并购重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竞争理念渗透到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并购重组各个领域,从总体上确实起到降本增效、保障供给的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 张萌)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市场快报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