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专家称:城镇化大趋势下楼市调控将从严

2012-12-07 06:29
0

    【昨日要闻回顾】

中小钢企海外挖矿未成气候

有销售无利润 中钢海外三大项目皆失意

中钢协:后期铁矿石价格呈波动下行走势

今年钢铁业历史性亏损已定局

包钢集团8亿卖矿一举两得

家电企业毛利率不足20%

范剑平:经济已触底企稳 V型反弹无望

台塑集团越南河静钢铁厂正式开工

总投资130亿 川威集团钒钛一期试运行

47个城市将限制钢铁等行业中高污染项目

火电新项目审核加快 不少项目被指只批不建

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已获批 电价实时联动落空

煤炭商年底“挥泪”大甩卖 市场回暖有待春节后

产能供大于求 3亿吨煤炭库存压货创纪录

中国页岩气第2轮招标结果出炉 民营企业竞得2块

铁路系统内外改革压力大 铁道部或并入大交通部

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和申报奖金通知

财政部发布运输业等营改增若干税收政策通知

中国年内货币政策放松预期降至冰点

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实施意见正在制定

汇丰银行或将因洗钱受罚18亿美元

央企退房令3年不到20央企退市 利润丰厚成主因

中国企业“走出去”动力足 面临诸多问题

新疆钢铁发展迅猛 今年产能已超过千万吨

央行开展两期共1170亿逆回购操作

铁矿石煤炭等出口价格下降 澳洲经济增速减缓

人民日报记录北京白领买房故事:想当房奴谈何容易

北京交管局长涉嫌在购车摇号中徇私舞弊被查

建筑商举报厦深铁路偷工减料:少用1002吨钢材

国家能源局:举报刘铁男为污蔑 正联系报案

智利来华推销千亿美元项目 中智合资探矿全球

欧洲央行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专家称:城镇化大趋势下楼市调控将从严

从近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会议也指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从高层表态和未来经济增长模式来看,城镇化趋势下,楼市调控将继续从严。

中央进一步强调加强楼市调控和住房保障的背后,其实预示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过两年来的调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最初定下的宏观调控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这不仅表现为房地产价格与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能力的理性价格还有很大差距,还体现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性质还没有真正转型,投机炒作现象并未彻底杜绝。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如此,与解决中低收入民众住房要求同样有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文件中,有一个特别有新意的提法,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城镇化,也不是城市扩张的城镇化及推高的GDP城镇化,而是把城镇化与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未来中国城镇化就是农村进入城市的城镇化,就是让成千上万的农民真正进城。

我们可以看到,早些时候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一直在强调城镇化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在强调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在动力。笔者认为,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不仅会生发出大量的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够让进城后的农民各种消费水平全面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就业机会增加。

如果这样,从明年起,国内住房市场政策逐渐调整是必然。因为,就当前中国住房市场的性质及房价水平来说,它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所要求的城镇化好像没有准备好。现有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其房价水平连在城市里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支付能力购买,更谈不上让将要进城的农民有支付能力来购买了。所以,明年住房市场政策或房地产宏观调控,会更加注重让当前住房市场价格回归理性,让中国住房市场真正转型为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为农民的市民化做好准备,并以此来增加中国经济的内生活力与动力。

而这种房地产政策的调整重点会放在严厉遏制住房投机投资炒作上,可能在信贷政策、住房的税收政策方面有新政策出台。这样才能真正让住房市场赚钱功能逐渐去除,让国家的住房市场的性质真正转型,让国内房价真正回归理性等。可以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该信息已经传递明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的明确信息。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没有结束,反之要加强。至于早些时候市场对明年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各种猜测也就烟消云散了。(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十八大 钢市 矿市 煤炭 钢贸商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专题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