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范剑平:经济筑底但回升有限 “L型”走势尚待破局

2012-11-27 11:17
0

 

经济开始筑底但回升有限 “L型”走势尚待破局

在“梦想的力量·梦之蓝 2012中证金牛会”成都专场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就经济发展趋势和调控政策取向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筑底,但回升有限,企业“去库存化”不充分,中国经济“L型”发展走势何时能向上突破有待观察。

2012年以来,受出口下滑、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乏力等三个主要减速因素拖累,工业生产持续放缓,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比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当季GDP同比分别增长8.1%、7.6%和7.4%,已经连续10个季度减速。尽管如此,诸多信号显示,中国经济开始筑底。

范剑平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进出口下滑明显影响经济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已是连续多月呈现负增长,基建投资低增长拖累装备制造业,房地产拖累相关产业去库存化,M2已经放松,但M1回升不力,上述因素导致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争议声四起,看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也比较多。但是,多个信号显示,中国经济已经缓中趋稳,开始筑底,继续下滑可能性下降,主要表现十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放松已经使市场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二是发电量增长率缓中趋稳,三是9-10月出口均超预期;四是10月制造业PMI回升到50.2%,五是10月份工业小幅回升;六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转正;七是9月工业企业当月实现利润4643亿元,同比增长7.8%;八是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九是第四季度选择增加雇佣的比例仍保持在往年平均水平;十是换届效应推动投资增长。

范剑平指出,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预计比2012年有所改善:一是美国房地产、页岩气、智能化制造业、QE3强化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二是OMT为欧洲赢得了解决债务危机的时间。三是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谋求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的政策突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率将略高于2012年。

范剑平表示,经模型测算,中国经济2013年可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左右。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自信地重申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宏观政策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

范剑平认为,未来中国宏观调控将突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灵活性;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取向。

他建议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依然保持较高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紧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行业和地区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此外,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环境,积极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费。

围绕住房、汽车、服务业发展,扩展城市化发展的增长空间,城市化是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连接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最大内需空间。他建议一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加快推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扩大中小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农民工就地入籍改革试点范围;二要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抑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政策目标实现后,要优化相关政策,放宽对改善性购房需求的限制;三要对地方汽车消费限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四要培育和扶持有利于服务消费的建设项目。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十八大 钢市 矿市 煤炭 钢贸商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专题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