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解读山西一个矿产资源富县的“原生态”发展观

2012-10-30 10:20
0

面对硅矿储量亚洲第一的资源诱惑,一个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的山区贫困县,却走上了一条不挖矿产“卖”山水的“原生态”发展道路。山西平顺县,在追求短期收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对资源诱惑说“不”

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大沟深,石厚土薄,人均耕地只有0.8亩,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然而,与其脆弱的地表生态相比,雄伟的太行山里蕴藏着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铁、硅、氧化镁、大理石等20多种,其中硅储量在60亿吨以上,居亚洲第一。

为尽快摆脱贫困,上世纪70年代起,平顺县开始大规模开采铁矿。“当时到处都是小铁矿,最多时候有100多个。”时任平顺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常林山对当时的情景记忆深刻,“小散乱”的开采局面,导致矿山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对此,平顺县委书记吴小华认识到,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他说,在过去四十多年里,铁矿产业对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支撑全县财政收入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铁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铁矿开采造成的后遗症也十分严重。

“与铁矿产业相比,硅产业的耗能和污染更高,虽然能给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对老百姓的生活势必造成更大影响。”在吴小华看来,尽管面对亚洲储量第一的硅矿,但开采的阀门不能轻易拧开。

展示原始风光卖“山水”

不挖矿产的平顺,该如何发展?为此,平顺县委、县政府求教专家,问计于民,对自身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全新定位,认为平顺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希望在旅游。

“劣势中孕育着优势,困难中蕴藏着潜力。作为后发展地区,平顺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吴小华说,2007年,平顺县就将旅游业定位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为此,平顺县请来相关专家担任旅游开发总策划和旅游发展首席顾问,将1566处文物古迹、“西沟精神”与随处可见的山水风光有效结合,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

“我是在山里长大的,从小就在山上砍柴、摘野果、挖药材,对大山的感情非常深。”说起村里的山和水,平顺县井底村支部书记周成富十分感慨。井底村坐落于深山谷底,四周是悬崖绝壁,形如井底。随着一条投资1500万元、长45公里的柏油路建成后连通县城,以往是发展屏障的深山幽谷,如今成了井底村的“摇钱树”。目前,该村已经开发了30余处旅游景点,家家办起了“农家乐”。

与山西绝大多数资源型地区所走的路不同,平顺县要探索的是,绿中取富,挖掘山水潜力,以高投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昔日“穷山恶水”,今成“生态氧吧”

长期以来,“山连山,沟套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乱石河滩杂草生,一盏路灯照全城”,曾是平顺“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平顺人一向有植树造林、农田改造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此涌现出来的申纪兰、李顺达等全国劳动模范就有4位。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劳模精神,仅从2007年至今,平顺县就完成荒山造林20余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10,森林覆盖率上升至41.6%。

为发展旅游,平顺近年来还打通了3000余米隧道,建成公路272公里,修通循环旅游公路7条,架设桥梁12座,实现旅游公路大循环,将各大旅游景区连成一体。

平顺县环保局局长李仲勋说,近年来,平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始终维持在360天左右,一些绝迹多年的麋鹿、山羊、猕猴等动物频频现身,一些枯竭多年的山泉也开始复活,原本贫瘠的干石山区变成了一座生态宝库,成为华北地区的绿色“氧吧”。(新华网太原10月30日电 记者 高风、梁晓飞)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