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媒体报道 >> 正文

对日本量化宽松政策需保持足够警惕

2011-03-25 08:16 来源:中联钢
0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日本此次发生大地震的北部六县的GDP占整个日本GDP的7%,即3500亿美元左右,而灾后重建投资(对资本的替换)占到相应GDP的40%左右,也就是1000亿~1500亿美元。如果将这部分投资分成2~3年投入建设,折合成对GDP的年贡献率也就是0.7%~0.8%。这样的一个重建经济总量显然不能成为日本经济走出长期低迷的转折点。”

大地震发生前,日本的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已经超过200%,即使排除地震后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累积效应,单从这一数据来看,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出现债务危机时的情况。由此可见,日本因突发事件诱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必然导致货币危机,导致日元大幅贬值。在这一进程当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同样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的美元走势。从中长期来看,日元的走势还是会沿着美元汇率需要的方向演进,日元自身很难主导自己的命运。

关于此次灾难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警示,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其一,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演变成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一种常态性货币政策,那么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尽管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尝试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规模都比较小,而本次地震后,日本央行已累计注资逾50万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还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的震后重建债券,日本央行将直接全额买入这些债券。

在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和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背景下,一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看是救助国内经济,而长期来看,多余的流动性必然会向着收益更高的发展中国家方向流动。

这样一来,量化宽松政策的短期受益者是发行货币国家,长期受害者则是货币接受国家。因此笔者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纳入全球治理架构内来决策,任何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无权单独决定。即使短期不能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约束性协议,至少应该在道义上形成共识。无论如何,量化宽松不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工具,需要有个标准。对此问题,中国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

其二,此次日本地震为中国的投资选择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包括巨额外汇储备以及民间资本投资的管理和投向的问题。

其三,我们应始终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保持警惕。

从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QE2(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争议越来越大,QE3估计无法推行,但并不能确定美国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出现明显转折。奥巴马提出的用5年出口倍增计划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需要弱势美元来提供支撑。

影响美元汇率政策的最大变量是美国2012年的大选,如果2012年奥巴马可以连任,则这个思路还可能延续,如果共和党人重返白宫,则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转折。

在弱势美元情况下,我们要防范美国将货币低估的压力转嫁给中国,在美元重回强势的情况下,我们要防范美国对中国定向贬值。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全局性地去考虑并提前做出一系列政策安排。(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