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或崩盘?

2014-04-20 14:38
0

【新闻关注】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分析师看数据

2014年1季度GDP初步核算情况

从煤电油指标看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全文

﹡       ﹡       ﹡    

“司空见惯”现象:统计局与中钢协数据再“掐架” 又听“解释”

新闻纵深:中国钢铁产能究竟是否过剩?

中国钢铁:峰值区判断 转型及调整

钢企盈利能力分化严重 10企业包揽整体亏损额96.7%

2014年国内钢市将“弱平衡”运行

钢企“退路”难走,“新路”在哪?

治污染、压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专题

媒体揭露环评造假乱象

高炉容积将不再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河北:钢铁税收“大戏”还能唱多久?

新闻背后:河钢为何与12家民企分手

重点钢企完成投资同比大降

李新创:2014年国内粗钢产量将突破8亿吨 建筑业钢铁消费3.9亿吨

﹡       ﹡       ﹡

河北钢铁总量控制方案出台 必要时将以资源环境上限倒逼超标产能退出

工信部:钢铁产能利用率72% 负债高风险大

中国2017年以前钢铁不再新增任何产能

朱小丹:确保湛江钢铁项目按期建成 徐乐江:圆湛江钢铁梦

记者探访:防城港钢铁项目整体推进缓慢

萧条笼罩曹妃甸:一个开发区动辄负债几十亿

民企说:把我们“妖魔化”觉得有点委屈

国企称:最希望公平竞争的环境

审计署:央企决策不合规造成损失数十亿元

﹡       ﹡       ﹡

海鑫钢铁深陷三角债 上周未能偿还逾期贷款 冲击波究竟有多大?

上海“周宁帮”的命运过山车

钢贸“黑洞”究竟有多深?

华南钢贸圈危机:民间融资近千亿 多家大型国企卷入

钢贸玩金融遭诉讼 银行加速不良核销

聚焦债务违约 热议钢铁老板“跑路”

80后如何行走“钢贸江湖”?

企业家犯罪现象研究报告:去年357企业家犯罪 民营企业家占75%

企业家犯罪报告背后的那些事

统计局:高收入人群不单指富翁

﹡       ﹡       ﹡

铁矿石进口“融资属性”演变调查

中国矿商赴海外投资开发并非易事

中国强劲的出口数据令人生疑

刘明康:银行坐着收钱是错误想法

267家制造企业利润不及5家银行

经济学家论中国影子银行真相

QE3提前退出对中国影响不大

中国各大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中国央行给人民币玩家亮“黄牌”

﹡       ﹡       ﹡

楼市崩盘论有失偏颇 不符合国情

中国楼市真的会“崩盘”吗?

中国房价为何越控越涨?

一夜暴富神话不再:煤老板纷纷遭深度套牢

﹡       ﹡       ﹡

国际钢协预测:2014年全球钢铁需求增幅放缓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摩根大通说将放缓 交行说将保持较快增长

IMF预计:全球经济成长加速 但警告通缩风险抬头

联合国预测:2014全球经济增速3% 中国增速7.5%

发改委2014年首次发布会/实录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年报)》

﹡       ﹡       ﹡

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DP为56.8万亿

工信部:2013年钢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特别策划:2013怎么看?2014怎么走?


【更新】

经济观察:房地产风险致中国经济崩溃危言耸听

近日有外媒报道,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接受记者采访的权威专家表示,房地产泡沫可能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但这一风险还不至于导致中国经济崩溃。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房价上涨日渐乏力。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或保持不变的城市有14个,为2013年以来最多。70城房价环比平均涨幅也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确实值得警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市场分化意味着一些城市的房价要回调,如果资金链跟不上,回调的时候不出手,就会遇上大麻烦。少数城市如上海、北京风险不大,但其他有分化苗头的城市就要十分小心。”

专家表示,经过多年的膨胀式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小的风险不足为奇。鉴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贡献”,其风险管控对于金融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银行本来就有坏账,现在还在上升,金融风险已经进一步显现出来。而且,影子银行等风险都和房地产行业有关,因此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

有人据此认为,这种风险将传导至金融体系,并最终拖垮中国经济。对此,王小广说:“从目前来看,这是一般风险,是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的正常风险。如果有人说房地产风险将导致中国经济崩盘,把房地产风险形容成恐慌性的风险,那完全是有另外的目的,是别有用心的。”

最近,一度火爆的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地的楼市出现大幅回调,引发广泛关注。王小广说:“从这两个地方的情况来看,风险显露并不是很大,就像一个人生了一场病,病要生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非要采取什么保护措施,把病强压下去。”

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是否将实质性打击中国经济。王小广说,“我认为它还不是系统性风险,目前的风险还是表面上和局部的风险。”

王小广举例说,那么严重的次贷危机以及金融危机也没有让美国经济垮掉。尽管中国房地产风险很大,但市场有能力化解,要有一个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所留下的后遗症的过程,这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在中国,购房人要获得按揭,其首付比例通常要达到并超过50%。观察家认为,这意味着,即使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金融业和整个经济垮掉的可能性也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21日的《中国证券报》上撰文称,假如房价难以出现像50%这样大幅的下跌,则泡沫破裂就不会拖垮中资银行。即使房地产价格下跌超过50%,商业银行也可以存活下来,因为次级贷款仅占银行总资产的20%左右。

余永定说,此外,房地产价格剧降会吸引大城市的新买家,这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中国最近宣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能确保城市人口结构,从而支持房地产内在需求。如果这还不足以防止灾难,那么政府还可以收购未出售住房用于社会保障房。

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分化也未必是件坏事。贾康说,“今年已经看到比较明显的房地产市场分化现象,总体是一个好事情,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把房地产市场简单看成“单边市”的状况,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入场炒作。”

贾康认为,这种区域分化今后如何演变还有待观察,但是出现市场波动符合市场规律,没有必要过度反应。

专家认为,与众多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所走过的路径相比,再结合中国目前较低的城镇化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出现的风险只是发展过程中的波折,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区域特点的结构性风险。

为了让房地产回归健康发展轨道,贾康建议构建“双轨统筹”框架。一方面加强保障房建设,提供托底有效供给;同时加快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先行先试。

至于是否需要出台所谓“救市计划”,王小广说,“救市”是没有必要的,“很多房地产商盲目开发,为什么不承担责任?经历了这个泡沫破裂的过程,以后就学乖了,他们必须承担风险,风险释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越来越健康的过程。”(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张正富 徐兴堂 郭信峰 参与采写记者:闫祥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楼市崩盘说危言耸听

一季度7.4%的GDP增速创下新低,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昨日,湖北民营经济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2014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在黄石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将长期保持7%至8%的中高速增长。

张立群用“喜忧参半”形容一季度经济数据。忧的是GDP增速和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外贸出口负增长,喜的是GDP增速高于预期,同时第三产业、消费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首先是13.6亿人的生活”,张立群说,投资可急可缓,基本生活消费则是持续不间断的,而且消费也在升级。“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无限,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中国经济的韧劲大”。

一季度投资增长略有下降,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有所下降,不过张立群并不认同楼市“崩盘说”,“那是危言耸听”。他认为中国楼市处于分化局面,在快速造城运动下,三四线城市的产业规模、就业规模和城市扩张有一定脱节,楼市缺少市场需求面来支撑,存在一定泡沫;但在一二线城市,需求是充足的,特大城市仍将面临房价上涨压力。未来随着楼市转型升级,房地产投资也会保持稳定。(楚天都市报 记者 刘莉)


樊纲:“我不同意中国整体房地产出现泡沫”

“我们怎么看待一季度GDP是7.4%的增长?”“什么是影子银行?”“房地产经济过热后,中国房地产是不是出现整体泡沫?”18日,2014中国产业与金融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就上述问题与成都金融机构、企业、高校等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一季度的GDP是7.4%,有人说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高增加时期,进入了中低增长时期。”樊纲说指出这句“貌似正确”的话的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过去20、30年中国经济不都是两位数增长,多数情况是一位数增长。90年代末期,就是6到7之间。有时候突然13%、14%的增长把平均数拉上去了,有很多时期增长速度就是7%、8%左右。

第二个错误,中国过去20年,增长速度一超过9%,一定通货膨胀。即使在过去,两位数增长也是过热增长。若干个研究小组,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潜在增长率究竟是多少?7%到9%。现在是回到了正常速度

第三个错误,如果说7点几是低增长的话,那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比我们更高的增长。非洲的几个小国可能比我们高一点。7%到8%依然是世界最高的增长,它告别了过热增长,进入了正常的增长时期。

樊纲说,下一阶段资本仍然是充裕的,创新肯定比前几年强。“过去30年中国没有创新非常正常,人家搞几百年,中国刚刚起步,就是一个学习,消化、吸收、模仿,然后才能逐步走进前沿、接近前沿,然后才能创新。”樊纲表示,过去30年由于劳动力的因素贡献大一点,创新贡献小一点,今后30年是创新因素贡献大一点,劳动力的因素贡献小一点。但是它仍然能够维持一个7%的正常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我不同意中国整体房地产出现泡沫,是有泡沫,一线城市上升很快。但是,由于政策调整相对比较及时,还是没有波及到全国二、三线的绝大部分城市。”关于房地产局部泡沫问题,樊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内陆中西部地区,在一些边缘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正在流出,政府搞了很多的项目,房地产又搞了一些项目,可能会形成一些过剩产能。”樊纲强调:“这说的还不是什么资源性城市出现的一些鬼城,而是说的中小城市人口在流出,可能会有一些局部性的过剩和局部性的泡沫的问题。”(中新网成都4月18日电 记者 张浪)


中国房地产有泡沫吗?

媒体常有关于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的言论。近年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与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牛霖琳教授共同研究。今年二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供求决定的中国城市房产价格”,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房地产总体价格的大幅上升,而没有发现泡沫的影响。现在向大家报告。

先看理论。房产是人们需要用的耐用消费品。每年消费量是所有房子的使用量,而不是当年购买房子的数量。根据经济理论,消费量的需求q是由居民的收入y与房子的价格p来决定的。y的影响是正的,p的影响是负的。这里用的y与p是经过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实际收入和相对价格。如果只有通货膨胀发生,我们用的y与p不会增加来影响q。房屋的供应量等于它的消费量q。我们研究的城镇住宅是人均消费总量。供应是由建筑成本c与房屋价格p决定的。c的影响是负的,成本增加会减少供应;p的影响是正的,价格提高会增加供应。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来描述,需求方程用y与p来解释q;供给方程用c与p来解释q。假定y与c是已知,这两个方程可以用来解释两个变量p与q。得到的结果p与q都是由y与c决定的。也可以说得到的结果是两个方程式:第一个用y与c解释p,第二个用y与c解释q。

第一个方程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城市房价p为什么增加得那么快。p的增加大部分是y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居民的收入y也增加得快,y这样快的增长大大提升了房价p。换句话说,y的增加提高了房产需求。与此同时,供应的增加却没有那么快,因为城市房产的总数量是每年新增房产量的十几倍。每年新房可能增加得快,但房地产总量增速有限。当需求大大提高而供应增加不足的时候,价格就会升高。这便是中国房地产价格十多年来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虽然上面的经济理论可以解释房价的大增,但是解释了多少,是不是还需要用其他的因素如地产泡沫来解释,我们要用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看数据。我们研究的范围是中国全国城镇住宅,房价是各地平均的价格。某时某地的价格可能发生局部泡沫,是我们的研究不能判断的。我们的数据样本是从1987年到2012年。1987年以前住宅大多是由各单位拥有和分配,价格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原始数据是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公报获得并进行计算整理的。p是房屋每平方米的平均销售价格。q是平均每人拥有的面积。y是城市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c是经消费者物价指数调整的建筑材料工业价格指数,从中经网(CEInet)取得。拿到数据以后,我们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把每个方程式的参数估计出来。好比在用y与c来解释p的方程里,有一个参数衡量y的影响有多大,另有一个参数衡量c的影响有多大。以后我们还要衡量上面的方程能否满意地解释了p,是不是还需要其他的解释,如用房地产泡沫的理论。

研究结果显示,我们估计了每个方程的重要参数。比如,收入对房产需求的弹性(收入增加了1%,需求会增加多少个百分点)大约是0.92。价格对房产需求的弹性是-0.78。前哈佛大学教授H.S. Houthakker在1957年的Econometrica期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报告与分析了世界三十五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对各种消费品的弹性,其中有北京在1927年和上海在1929年的居民收入对房产需求的弹性,分别为0.940 与0.714,和我们估计的0.92接近。最重要的结果是,我们用来解释房价的方程能够解释从1988年到2012年城市房价的大部分变化,从头到尾的误差较小。

结论是什么?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利用需求与供给的因素来解释为什么中国城市房产的相对价格(经消费物价指数调整的价格)从1987年到2012年快速增长了2.3倍,不需要用什么泡沫的理论来解释。读者如果怀疑这个结论,可以先假定一个具体的泡沫理论,找出数据,用计量方法来实证,看它是否比我们的解释更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邹至庄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3月份房价走势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3月份房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略有减少,持平的城市个数增加,涨幅总体平稳。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56个和42个,比2月份分别减少了1个和4个;持平的城市分别有10个和14个,比2月份分别增加了1个和5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56个城市中,涨幅比2月份回落的城市有27个,比2月份减少了13个;最高涨幅为0.6%,最低涨幅为0.1%。70个大中城市涨幅总体平稳,不同城市涨幅扩大缩小之势互现。

二、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与2月份基本相同,涨幅有所回落,部分城市较为明显。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9个,与2月份相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8个,比2月份减少了1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69个城市中,涨幅回落的城市有68个,比2月份增加了3个;最高涨幅为15.5%,比2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最低涨幅为1.2%。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68个城市中,涨幅回落的城市有58个,与2月份相同;最高涨幅为13.2%,比2月份回落2.7个百分点,最低涨幅为0.6%。(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民日报驳经济崩溃论:高楼大厦频建 工地一派繁忙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经济增速目标为7.5%“左右”,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外国媒体更多围绕经济数据出于“左”大做文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大谈“中国经济正失去动力”,《纽约时报》网站则讨论“中国是否会出现下一个雷曼兄弟”……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经济增速目标为7.5%“左右”,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外国媒体更多围绕经济数据出于“左”大做文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大谈“中国经济正失去动力”,《纽约时报》网站则讨论“中国是否会出现下一个雷曼兄弟”……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可能忘了,所谓的“经济危机”“经济崩溃”,往往有明显表象。2008年秋天,笔者在美国观摩大选,走访了东中部六个州。当时雷曼兄弟刚破产不久,每走访一地,听到美国朋友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谁失业,哪个朋友又被炒鱿鱼;所见到的,是各地商场门可罗雀,工地几乎全停工。2010年前后,希腊主权债务发酵,笔者先后在欧盟五个成员国调研,听到的,也是此起彼伏的失业消息;看到的,是商业街的冷冷清清。

看当下中国,经济状况完全不同。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复杂,但现实中的许多企业要么用工荒,要么招人难。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到处人头攒动。每周末甚至工作日的晚间,商场、夜市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大城市里,高楼大厦频建,工地一派繁忙,道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未有中断。这些凭肉眼就能看到的社会表象,与经济动力息息相关。

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动摇。去年博鳌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经济增速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今年博鳌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也表明,“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宏观政策当然应未雨绸缪,但对数据波动也应保持柔韧性。手段和政策都在,但不一定要出手,这样的定力,源于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底气,来自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全面把握。

相比于欧美的态势,中国市场完全有理由保持更多自信。自信首先来自政策余量。中国许多行政限制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金融手段也留有巨大后手,招数远比欧美多,只是目前远未到“救市”摊牌期。

其二是发展潜力。新型城镇化未来6年就有“三个1亿人”的巨大拉动,加之现有城镇基础设施的优化、生态环保产业的崛起、中西部产业纵深发展、医保社保等民生保障的完善,未来十年经济总量增长依然相当可观。

三是创新红利。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代差的减少,使中国社会创新潮呈现前所未有之势,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已具备先进水平,电商和微信等均站在世界创新前列。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多。但30多年的改革进程本身就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着眼于系统和结构、全面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信心不丢,常识不放,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前进中的小波动,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无法遮挡中国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 王文)


综述:中国楼市一季度放缓 但需求支撑下尚不必悲观

* 数据显示中国房价涨势持续放缓

* 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投资减速

* 紧信贷和观望情绪主导楼市

* 但需求支撑下不必过于悲观

在紧信贷和观望情绪主导下,中国楼市一季度从销售、投资到房价全面放缓,并引发拖累经济增长担忧。不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得益于依然强劲的需求,以及分城施策带来的政策灵活性,对于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倒不至于过于悲观。

路透根据国家统计局周五刚公布数据测算,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含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和环比分别上升7.7%和0.2%,两者涨幅均继续缩窄。

而本周三统计局公布的投资等数据亦显示房地产放缓迹象,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16.8%,低于前两月的19.3%和去年全年的近20%;同期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大降25.2%。

“今年房地产在涨价预期改变和信贷约束下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他认为,现在房地产拐点已至,但随着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其走势更像是圆弧顶而非尖顶,这体现在调整速度较慢且程度不会剧烈,调整时间偏长,为基建投资和其他投资政策对冲做缓冲,总体而言房地产风险可控。

今年一季度,全国范围内楼市成交明显降温,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从去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速转至同比下降,房价虽然持续上涨但已逐渐丧失动力。

企业投资意愿也受影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期报告称,今年一季度地价水平温和上涨,环比增幅为七个季度来首次收窄,预计住宅用地等的价格涨势在二季度将进一步放缓。

统计局初步测算,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楼市的明显放缓主要受信贷偏紧影响,从中原地产4月最新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7个热点城市的调查看,大部分城市首套房贷执行基准或上浮利率,银根仍然紧缩。加之部分库存偏高的城市不时有楼盘降价传出,使得市场观望情绪愈加浓厚,不少买家推迟购买计划,买卖方博弈进一步加剧。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房地产业放缓发出警示,认为这将是中国经济潜在主要风险。

国际知名投行--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即表示,考虑到房地产销售疲弱、市场前景恶化可能会迫使开发商进一步调整开工计划,房地产建设活动仍将是年内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

**尚不必悲观**

不过,房地产业内早已有认识,今年整体增速放慢是大概率事件,楼市从阶段性高点回调也在意料之中,对于当前的降价和低成交,不必过于紧张。

“预计(商品房)价格涨幅继续放缓,但后期会稳住,不会扩大到全国范围。”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总监刘渊指出,降价城市楼盘都卖的不错,说明需求还在,而且已传部分地方政府会适当放松调控政策。

中原对17城的调查显示,4月初武汉、佛山等部分城市蓄客及销售已经出现回升。而从统计局房价分项数据看,北京和上海等城市3月环比价格涨幅均有所上升。

另一家房地产咨询机构CRIC研究中心也预计,二季度开始市场将逐渐恢复正常,企业将为今年业绩目标努力,新开工面积将有所提升。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释放出稳定发展信号,房地产行业政策面总体趋于缓和,且在新型城镇化加速之下,庞大而稳定的首置和首改需求都将是市场发展的动力。

在领导层强调分类调控、分城施策的背景下,市场对部分面临库存高企困境的城市微调政策的预期渐渐升温,并预计这类微调很可能通过适当放松信贷、降低限购门槛、调低交易税等方式来进行。

“房地产业发展现在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过程,它和整个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调整结合在一起,重新建立自己新的发展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最近点评房地产数据时表示。

他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总体来看还是靠居住性来支持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房地产发展速度的平稳下降,质量的逐步提高等特征也会逐渐呈现。(路透北京4月18日 -作者 宿泱韫/北京英文部邵晓忆对本文亦有贡献/审校 张喜良)


国家统计局:2014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2014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增速比1-2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530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7%……(详细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市场快报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