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南沙新区规划

2012-10-16 11:49
0

 

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南沙新区规划

与港澳通信结算有望看齐广佛同城

晋升国家新区的南沙,未来将成长成什么模样,覆盖在这80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最后一块神秘面纱终于揭开。记者昨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全文发布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财税、金融土地、海洋以及对外开放方面均给予优惠政策。

其中提出,将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研究建设公务机机场等。

亮点1

将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

按照《规划》,南沙新区范围为广州市沙湾水道以南区域,包括南沙街、珠江街、龙穴街、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2011年总人口73.6万人,规划面积约803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2至2025年。这也意味着,目前尚属番禺的三镇即将正式划入南沙,南沙“扩容”箭在弦上。

记者看到,在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共享方面,《规划》给出了诸多新的思路。

《规划》提到,将建立跨境民生和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努力为港澳居民创造社会保障可携环境,鼓励港澳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服务合作。推进与港澳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优化通讯及信息交流环境。这也意味着,港澳与南沙之间的通信结算或许可望像广佛同城一样迈出历史性的步伐。

南沙新区还将建立与港澳医疗机构沟通机制,推进互认检验检查结果,使港澳居民享受到更加便利的转诊等医疗服务。还将扩大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引入港澳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开设医疗门诊部,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南沙新区还将探索实现港澳台和外籍游艇在南沙新区航行和停泊便利化,为港澳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吸引国际高端游客。

亮点2

或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

在产业方面,南沙将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规划》,南沙新区将剑指高端商贸与专业会展。

南沙新区将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地标性商业设施,大力集聚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国际都会级商业功能区。

南沙还将完善会展基础设施,构建穗港澳展览业合作协调机制,联合申办国际知名展会和综合展会,支持联合办展和差异化办展,从会展规模、类型、目标客户等方面错位发展,重点培育时尚消费、高端装备、游艇、海洋等专业会展品牌,形成互补的会展集群;大力发展保税商品展示。研究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增强国际商业服务功能。

事实上,去年,广州市政协经济委的调研报告便提出建议,南沙应该积极争取旅游购物免税制度,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全面优化购物环境、消费环境,打造奢侈品购物天堂。

在特色金融与专业服务方面,南沙将推进保险改革创新项目在南沙新区先行先试,研究制定港澳保险机构进入南沙新区的政策,在南沙新区开展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试点,大力发展再保险、航运保险、货运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同时,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亮点3

研究建设公务机机场

南沙新区如何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成为珠三角的交通枢纽,是不少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南沙新区将重点布局快速直达港澳及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积极推进深圳—茂名铁路和肇庆至南沙、中山—南沙—虎门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区域轨道交通枢纽中心。加快南沙金洲至客运港线路(四号线南延段)建设,实现南沙新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高速快捷直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探讨颇多的广州第二机场也写入了《规划》之中。《规划》明确指出,将研究建设公务机机场。

“南沙商务机场一旦建成,政府可考虑将其打造发展成基于通用航空目标的飞机组装、销售、维修、运营的综合通用航空产业集聚示范经济区,带动周边经济的整体发展。”有专家表示。

亮点4

广州新领事馆区落子南沙

在南沙新区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更加开放的特区即将破壳而出。

《规划》提出,南沙新区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携手港澳台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建设与东盟、印度洋周边国家、英联邦国家和葡语系国家在投资贸易、文化旅游、临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拓展与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国际经贸合作,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规划》甚至明确给南沙新区下了这样的任务:营造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城市文化氛围,吸引国际组织、知名机构进驻。规划建设广州新领事馆区。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总体统筹和规划下,积极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性会议以及商业旅游、展览、论坛、体育赛事和大型文化活动等对外交流事项,携手港澳共建多功能、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亮点5

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

可以预见,南山新区的未来开发,将大打“海洋经济牌”。

《规划》提出,依托南沙新区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吸引内地与港澳各类涉海科研资源在南沙集聚,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利用能力。

对此,国家层面赋予南沙新区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先行先试权,包括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探索建立海域使用二级市场;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不破坏海岸带、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对重大项目用海的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

此外,允许南沙新区对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域按照相关政策依法申请使用海域,优化申报程序,探索用海管理与用地、供地管理衔接试点。

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意味深远。南沙陆域面积虽然超过800平方公里,但伴随市场资源的集聚,土地瓶颈迟早会遇到。

“对于珠三角这样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有其必要性。目前广深的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概只有0.2亩,远低于联合国人均用地标准。”省地质调查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室主任支兵发说,“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科学地填海,怎样将其影响降到最小。”

有观察人士认为,填海带来的生态影响不容忽视,但填海用地带来的规划整合难度小,规划控制执行力强,很容易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建设。

亮点6

试点建设用地审批改革

伴随南沙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压力凸显。记者看到,《规划》推出一系列土地管理政策创新破解难题。

政策优惠包括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在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国家在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根据南沙新区建设实际,给予适当倾斜;在南沙新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强化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

同时,紧紧抓住建设用地审批这个“牛鼻子”,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形成试点方案后报国土资源部同意后实施。

目前,南沙新区既有城市建制,又有农村建制,拥有一定量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对此,《规划》提出,南沙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调整用地规模涉及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必须进行占补平衡和补划。但这一调整可放在全省范围内平衡,确保广东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即可。

此外,《规划》提出,在保障河口地区泄洪纳潮安全和不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依法适当围填水域,科学合理有序利用滩涂资源。

亮点7

探索特定地块租赁开发

金融业历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未来数年,南沙新区有望强化区域金融中心地位。

《规划》提出,根据南沙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南沙新区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稳妥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南沙新区在内地金融业逐步扩大对港澳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

同时,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根据CEPA优惠措施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南沙新区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鼓励和支持在南沙新区新设金融机构,开办期货交易、信用保险、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鼓励港澳保险经纪公司在南沙新区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

在CEPA框架下,南沙新区将深入探索港澳人士参与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的形式和途径,研究建立南沙新区开发高级顾问机构。

此外,争取在外资进入门槛、股权比例、业务领域、市场范围等方面对港澳开放,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探索特定地块租赁开发、商业机构独资和合资合作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研究港澳市场主体参与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的便利化投资机制,共同设立重点合作园区开发基金。

亮点8

开放一年多次签注

在扩大对外开放政策上,南沙新区将建设粤港澳口岸通关合作示范区,条件成熟时,在南沙新区部分区域探索实行分线管理政策。

《规划》还对港澳往来便利化给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以进一步缩短南沙新区与港澳之间的时空距离。其中包括:

——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提供便利,积极研究推动为南沙新区居民及在区内投资、就业的内地居民办理往来港澳地区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签注。

——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给予居留便利,制定放宽免税居留期限、往来便利化等优惠政策。

——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著名节点,便利邮轮及其载运人员出入境。

——允许在南沙新区办理港澳地区航运公司所属船舶及非本地住所的个人所拥有游艇的船舶登记。条件成熟时,探索粤港澳游艇通关新模式。

——在南沙新区放宽进口游艇相关政策,试点游艇保险制度,便利粤港澳游艇出入境。

专家认为,同样是往来港澳地区通行一年有效多次签注,深圳主要是为了方便更多的旅客去香港旅游购物,而南沙新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南沙发展。

亮点9

尽快建立社会组织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社会管理、营商环境等方面,南沙新区均有不少新提法。

《规划》明确提出,将支持港澳公益性法定机构在南沙新区设立服务平台,探索推进与港澳在法律服务、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合作,逐步推进与港澳商事民间调解机制的对接,探索完善与港澳律师业合作、联营的机制。同时,将引进港澳专业服务机构,为港澳投资者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指引和支持。

《规划》表示,将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允许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按照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规定经备案或者许可后,在南沙新区开展相应业务。

南沙新区还将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财税政策、工商登记、土地和海域使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南沙新区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尽快建立统一、合理、普惠的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南沙新区将在居住人群管理服务领域走得更远。《规划》提出,探索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信用记录平台,为优化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提供信用支撑。

□专家点评

南沙将推动大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南沙新区已经开始研究明年将针对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在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究。

彭澎说,港澳未来必然要走向与珠三角的一体化,因此南沙在人、财、物来往便利上的突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他认为,在粤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南沙可以率先一体化,通信结算价格的提法融合了大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对于《规划》中提到的南沙新区“分线管理”的提法,彭澎解释说,按照其理解,南沙新区的“分线管理”可能就是像之前的深圳等特区的关内关外一样,如选择在湾区设立创新机制体制的特区,待经验成熟以后,再推广到整个南沙新区。

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说,前海的改革集中在金融、税制改革等,而南沙机制体制改革的范围更广,社会管理、政府改革领域可以有所侧重,比如真正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此外,郭万达对南沙新区能否担当珠三角龙头的重任寄予期望。“《规划》从三个层次赋予南沙强化区域联动发展的使命,先拓展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间,进而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在大珠三角便捷流动,最后带动内地更广大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来源:南方日报 郑佳欣 黄伟)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舆情关注

热点专题 钢市 矿市   资金 房地产 节能减排 淘汰落后 数据之辩 发布会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