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铜市场展望
2024年铜市回顾
2024年铜价呈现震荡走高之势,年初沪铜主要运行在68000-69000元/吨区间,从3月份开始,铜价开始起动上涨,随后一路冲高,5月24日达到年内最高点88940元/吨。上半年铜价上涨主要是四点:1.矿山产能利用率下降、铜矿品位趋势性下降;2.铜矿干扰因素增加、铜矿干扰因素增加;3.市场炒作资源为王;4.AI加剧铜市供应短缺。整体上看,宏观政策面乐观预期和供应端紧缩预期推高铜价。第三季度铜价冲高回落,8月9日最低回落至71670元/吨,随后铜价稍有回升,截止到9月30日,沪铜收盘于78830元/吨。这个阶段铜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宏观转向:市场对美国陷入衰退的担忧有所增加;2、基本面压力增大:国内冶炼厂减产预期未兑现、累库压力压制铜价;3、投机资金撤出铜市。
铜矿供应状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头部铜矿企业铜产量720.7万吨,同比增加35.3万吨,同比增速5.2%。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GS),上半年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113.6万吨,同比增加3.6%,预计头部矿企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从同比增量来看,洛阳钼业同比增加16万吨,必拓同比增加9万吨,泰克资源同比增加9万吨,伦丁矿业同比增加5万吨,自由港同比增加4万吨。从ICGS口径可以看出,上半年头部铜矿企业合计产量同比增速为5.2%,而全球铜精矿产量增速为3.6%,头部效应凸显。头部矿企产量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矿山逐步达产,产量超预期,比如洛阳钼业TFM混合矿全面转向运营期以及KFM保持满产、泰克资源QB铜矿逐步达产、蒙古的OT铜矿扩建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并购矿山和去年低基数。从产量实际增量来看,并购和去年因天气等非经常性原因导致的低基数,并不会额外产生增量产量。
铜下游需求
在国家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政策下,电网投资维持乐观预期。2023年国家电网投资完成额为5275亿元,同比增长5.4%。国家电网: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全年电网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比去年新增711亿元/13.44%。2024年1-9月份电网投资完成额共3982亿元,同比增长21.1%,大幅超出去年同期的4.2%。
中汽协年初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1150万吨,同比增长21%,从目前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超出预期,2024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7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和42.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6%。
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0.88GW,同比增长24.77%。9月光伏新增20.89GW,同比增长32.38%。随着消纳红线放宽至90%,集中式项目并网进度有望加快。2024年产业链价格低位运行,终端装机成本改善,项目收益率提升刺激下游装机需求,下半年国内地面电站传统季节性装机旺季来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继续增长。
风光用铜单耗处于下降趋势,由于铜铝价格走势分化,铝代铜的现象越来越明显。2020年光伏耗铜量为3700吨/GW,2023年光伏铜单耗降低至2700吨/GW,陆上风电耗铜量从4000吨/GW降至2700吨/GW,2024年铝代铜趋势会延续。2023年全球风光铜消费量为158.6万吨,同比增长53.2万吨,拉动铜消费增长2.18个点,2024年风光对铜需求增加35.1万吨。
2025年铜市场展望
预计2025年TC价格将小幅回升,随着海外矿山产量增速下降,海外铜精矿供应趋紧,导致TC价格回落至历史低点。全球铜矿主产国面临各自的供应制约,智利地区铜矿资源消耗、品位下降,但事故之后恢复进度不及预期,同时部分新建项目缓慢;秘鲁矿业投资支出不足,近几年难有显著的供应增量;刚果(金)电力制约铜矿产量释放;赞比亚近两年同样面临水电制约;美国及澳大利亚作为传统铜矿主产国,面临资源逐渐枯竭而没有新项目接续的困境。总体而言,虽全球存在新建项目以及项目爬产贡献的增量,但矿山自身因素或外部性因素所导致的减量在对冲这一增量,导致铜矿原料供应存在较大的约束。
全球“双碳”目标利好铜消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激增需求将不断推升铜价。往更远看,铜有望以其优异性能在AI、数据中心等新经济领域拓展更多需求。此外,以印度、印尼、越南等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受益于贸易格局重塑和工业化,已成为不容小觑的铜需求增量来源。
预计2025年铜价震荡偏强,国外铜价核心波动区间为9000-11000美元/吨,国内铜价为72000-82000元/吨。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