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钢
原燃料会议专题

 2006年,由于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硅锰、锰铁依然供大于求,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除少部分到西部投资的民营企业依托地方优惠政策仍然有少量利润外,大部分硅锰、锰铁生产企业的效益大幅度滑坡,处于亏损或严重亏损状态,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通过对有关数据及国家的有关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今、明两年硅锰、锰铁市场仍然不容乐观。

  一、市场分析

  1、产量增幅较大

  今年1-7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23603.65万吨,同比增长18.9%;全国铁合金产量为730.69万吨,同比增长29.88%,其中硅锰和锰铁产量达303万吨,同比增长26.8%。随着电力供应的缓解,铁合金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硅锰和锰铁的产量增长率比粗钢的产量增长率多7.9个百分点(见下表),硅锰和锰铁供应总量比市场需求量多,生产企业和钢厂库存充足,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图一)。

 

   2、市场低迷,价格同比有较大跌幅 

  到到目前为止,今年的国内硅锰及锰铁市场价格变化较去年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现象,市场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状态。高碳锰铁首先由1月份的单价4980元跌至5月份的4840元的谷底,硅锰合金则由1月份的单价5170元下降至5月份的4780元的谷底,5月份后,硅锰和锰铁的价格出现小幅缓慢上涨势头,到8月份基本上又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图二、图三),当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价格要反弹了,但从9月份情况看又停住了,有些地区还略有下降。5、6月份由于钢材价格看好,粗钢产量不断增长,对铁合金的需求也在增加,加上从7月1日起,国内大部分地区上调了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3-4分钱/度。另外,6月份以来,国内锰矿石价格上涨了约30元/吨,焦炭价格上涨了约50元/吨,电价、原燃材料价格的上涨,使硅锰、锰铁的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受需求增加和成本上升双重推动作用,市场价格才有一些恢复性上涨,但幅度不大,这远远抵消不了成本增加的因素。另一方面,今年的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比均有较大的跌幅,硅锰、锰铁生产企业的效益状况进一步恶化,大部分生产企业仍处于亏损或严重亏损状态。

   3、出口量减、价低

  由于我国政府针对铁合金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取消加工贸易、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关税、推行行业准入制)初显成效,上半年出口不但数量减少而且价格较低,出口成本高。1-6月份出口硅锰及锰铁30.1万吨,同比下降7.3%(见图四)。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贸易正常化,加上中国已加入WTO,出口贸易日趋规范化,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价格涨跌节奏互相影响。同时因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加之前独联体国家依托能源资源优势,生产成本较低而以偏低的价格冲击市场,导致硅锰、锰铁出口价格在低价位徘徊,进而使国内市场硅锰、锰铁价格持续低迷。

    二、后市预测

  1、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影响不容低估

  自四月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使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手段,对国内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投资过热的势头逐步受到遏制,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影响,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有所下降。由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增加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钢材价格又出现新一轮下跌,企业利润及资金周转能力等将会相应下降,钢铁企业可能会适当调低产量。硅锰和锰铁的生产企业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自然而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2、市场不会有大的起色,四季度价格可能有小幅回升 

  今年1-7月份国内铁合金产量730.69万吨,同比增长29.88%;同期国内粗钢产量23603.65万吨,同比增长18.9%.目前我国钢铁产能约4.7亿吨,预计今年粗钢产量将达4.1亿吨,增幅在17%以上,预计需求硅锰、锰铁约510万吨,而中国现有铁合金产能约2200万吨,其中硅锰、锰铁产能约1000万吨,预计今年硅锰、锰铁产量将达580万吨,增幅在20%以上,出口约60万吨,市场供应量充足,因此市场价格不会有大的起色。考虑到四季度南方一些省份进入枯水期,产量会受到一定影响,电价上涨幅度较大,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回升。

  3、消费持续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中国GDP增长仍将在8%-9%之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必将推动钢铁行业的发展、钢铁产量年平均增长也会在10%左右,对硅锰、锰铁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而电力供应的进一步缓和,硅锰、锰铁的产能必将得到更大的释放,产量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铁合金产量增幅大部分时间内都高于钢铁产量的增幅,因此硅锰、锰铁的市场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在这中间价格会随需求变化有小幅波动。随着许多钢铁集团进行重组、联合,原材料统一采购,价格透明,硅锰、锰铁的价格将会被制约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一边是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电价上调、生产成本上升的高山,另一边是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下跌,亏损日益严重的悬崖,铁合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将更加困难。

  我们寄希望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尽快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让符合条件的企业有一个起死回生的政策环境。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