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热点时事:达沃斯·玄机·看点

2017-01-16 12:30
0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7年1月17日,达沃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洛伊特哈德主席和豪森先生,

尊敬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副元首和夫人,

尊敬的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和夫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达沃斯。达沃斯虽然只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镇,却是一个观察世界经济的重要窗口。大家从四面八方会聚这里,各种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很高的产出。我看这个现象可以称作“施瓦布经济学”。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对此,许多人感到困惑,世界到底怎么了?

要解决这个困惑,首先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有一种观点把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今天,我想从经济全球化问题切入,谈谈我对世界经济的看法。

我想说的是,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比如,过去几年来,源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甚至不少年幼的孩子在路途中葬身大海,让我们痛心疾首。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再比如,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去年年底,我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增速处于7年来最低水平,全球贸易增速继续低于经济增速。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尚在推进。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仍然未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前不久,拉加德女士告诉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

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施瓦布先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杜楠说过:“真正的敌人不是我们的邻国,而是饥饿、贫穷、无知、迷信和偏见。”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杭州峰会上达成重要共识,要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挖掘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我们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我们要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既应对好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挑战,也化解掉信息化、自动化等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各国人民重拾信心和希望。

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已经生效,这一势头应该保持下去。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

第四,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我们要倡导勤劳俭朴、努力奋进的社会风气,让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要着力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经过38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中国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推进减贫事业,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快步前进。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中国坚持通过改革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近4年来,我们在之前30多年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又推出了1200多项改革举措,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中国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全面的看法。

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6年,在世界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预计增长6.7%,依然处于世界前列。现在,中国经济的体量已不能同过去同日而语,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中国居民消费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居民收入和就业实现稳定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正在着力加以解决,并不断取得积极成效。我们坚定向前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将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培育增长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升级,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有效需求,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更好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将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中国将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对各国工商界而言,中国发展仍然是大家的机遇。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

3年多前,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

谢谢大家。(来源:新华社)

————————————————————————————————

习近平开年首访瑞士 达沃斯迎最强中国代表团

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苏黎世,开始对瑞士联邦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舱门。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伯尔尼出席瑞士联邦委员会全体委员集体举行的迎接仪式并致辞。这是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夫妇在联邦大厦迎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月15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2017年首次国事访问,对象国是中欧国家瑞士。

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邀请,习近平将于1月17日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18日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奥委会。

中瑞两国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的访问

1950年9月14日,中国同瑞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

2013年7月,两国签订《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和全球经济前20强国家签署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2014年7月1日,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双边贸易额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吹风会上强调,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兵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曾指出,此次专程到访瑞士一个国家,充分体现了中方对瑞士和中瑞关系的高度重视。

同样,瑞士方面也为习近平主席特别准备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礼遇。此前,瑞士接待国事访问均为两天,习主席对瑞士国事访问的时间则长达四天,在瑞士历史上尚属首次。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以及联邦委员会成员举行的迎接仪式、正式会谈、签字仪式、会见记者等活动,会见联邦议会两院议长,还将同洛伊特哈德联邦主席共同会见瑞士经济界代表。

瑞士是最早积极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和欢迎。去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瑞士也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创新”为标志的战略伙伴。

达沃斯将迎来最大规模中国代表团

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17至20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会议讨论将围绕2017年面临的四大关键领导力挑战展开,包括重塑全球合作、振兴全球经济、改革市场资本主义和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

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在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及部分与会嘉宾进行对话交流。这将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李保东表示,中方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实现以下成果:一是针对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切,阐述中方有关看法和主张,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二是分析和挖掘世界经济增长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寻找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向和路径,提振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

三是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热点的关注,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发展经验,介绍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举措,增进各方对中国经济客观、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是进一步深化与世界经济论坛的交流合作。

据达沃斯论坛官方消息,自1979年中国政府首次参加年会以来,今年达沃斯将迎来最大规模中国代表团的光临。同时,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包括二十国集团所有成员国)的政府代表、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以及多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也已确认出席本届年会。

外媒:期待发挥中国“领导力”

对于习近平主席以及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各国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本次达沃斯论坛的最重要亮点。他期待中国作为全球领导者,为世界传递积极信号。

韩联社指出,据韩联社报道,达沃斯论坛是汇聚世界主要政治经济精英的重大国际性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此次出席,是对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扬保护贸易主义的一种调和。期待习近平主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中国“领导力”。

尽管与会的各国政商界代表超3000人,但最受法国媒体关注的仍是中国代表团。《费加罗报》指出,由阿里巴巴负责人兼执行董事长马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等组成的中国商界代表将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中国网新闻1月16日讯 记者 李智)

————————————————————————————————

新华社日内瓦1月12日电专访:

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年会备受世界瞩目

——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

习近平主席赴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备受世界瞩目,必将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马朝旭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和投资持续疲软,金融市场波动不断。反全球化思潮盛行,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国际形势变数增大,乱象增多,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和茫然。人们都在问,当今世界怎么了?人类应该怎么办?但苦于找不到答案。

马朝旭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备受世界瞩目。这将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达沃斯年会。人们期待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经济的看法,提出应对世界乱象、特别是解决制约世界经济增长根源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他表示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都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谈到世界经济论坛时,马朝旭说,世界经济论坛被誉为全球政要、企业界和社会团体领导人探讨世界经济问题的“非官方最高级论坛”,一年一度的冬季达沃斯年会被称为“世界经济风向标”。他说,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邀请,中国1979年首次出席该年会,自那时起,中国与达沃斯论坛关系不断加强。现在,每年在中国也举行夏季达沃斯,这是很好的对接。如何将达沃斯论坛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使得在中国举办的论坛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本月17日至20日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

据论坛方面的消息,截至目前,有50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确认出席,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商界、学术界和媒体的逾3000名代表将出席此次盛会。(来源:新华社 记者 施建国 聂晓阳)

——————————————————————————————————

【以下内容按新闻发布时间顺序/更新】

对华贸易逆差被片面夸大 美报告打脸“中国人抢饭碗”论调

核心提示:经济学家认为,技术进步而非对外贸易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的主要原因,但特朗普却威胁对将工厂搬迁到海外的美国企业和对来自中国、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令美学者担忧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升级

参考消息驻华盛顿记者高攀1月17日报道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称,2015年美国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已直接和间接支持了约18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同时“中国制造”产品帮助广大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可观的生活开支。这是对中美贸易关系互利共赢的真实写照。

美国家庭每年节省850美元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间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从建交时的不足25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5584亿美元,30多年来增长了200多倍,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是美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双边贸易快速增长清楚表明中美两国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但中美贸易逆势而上,年均增速超过7%,进一步证明中美经贸关系的互补性。2015年,美国22%的棉花、26%的波音飞机、56%的大豆销往中国,美国46个州将中国列入该州前五大出口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转向消费驱动,中国市场对于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雷特说:“一个新现实是,中国不仅是美国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同时这些公司也把越来越多产品投放中国市场。”例如,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过其在美国的销量,苹果手机不仅在中国组装也在中国销售,中国已成为苹果手机的最大销售市场。加雷特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变化不仅对美国企业有利,也对中国消费者有利。

与此同时,从家具、玩具、纺织服装到皮革制品的中国制造产品也帮助美国降低了物价水平,节省了家庭开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估计,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2015年的收入为5.65万美元,对华贸易帮助这些家庭当年可节省高达850美元。

“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是有益的,因为中国向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又不会影响美国出口商品价格……我们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对手。”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贸易和投资学教授罗伯特·劳伦斯如此说道。

对华贸易逆差被片面夸大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大众旅游时代蓬勃兴起,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正成为中美贸易关系新的增长点。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赴美旅游达到259万人次,较前一年增长18%。2015年中国游客在美总共消费301亿美元,带动了美国零售、餐馆、酒店、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发展。2016年中美旅游年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商机,也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考虑到未来十年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继续扩大和购买力提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预计,到2026年,美国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将增至约3690亿美元,到2050年进一步增至约5200亿美元。中国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然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一些政策顾问却以对华贸易逆差来片面地评价中美贸易关系,认为一国贸易逆差增加意味着这个国家在贸易竞争中失败了,严重误导和扭曲了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真实情况的理解。

在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伊肯森看来,储蓄不足等宏观经济失衡才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但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并不意味着坏事。他表示,美国已维持贸易逆差41年,但其间美国实际经济规模增加两倍、制造业增加值增加三倍、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也几乎翻了一番。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指出,由于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常被忽视,而中国出口产品中又包含许多外国零部件,美方统计往往夸大了对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如果改变现行的原产地贸易统计方式,按照各国产生的附加值计算,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从约2%降至约0.8%,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逆差相当。

因此,以“对华贸易逆差巨大”宣称“中国夺走美国就业岗位”的论调也不攻自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技术进步而非对外贸易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的主要原因。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弗罗曼指出,1990年美国生产900万辆汽车需要26万工人,但技术进步后,到2016年美国生产1200万辆汽车只需要21.4万工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告别演讲中也警告,下一波经济紊乱不是来自海外,而是来自机器自动化造成的失业潮。

惩罚性关税是“20世纪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却威胁对将工厂搬迁到海外的美国企业和对来自中国、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试图保住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学教授理查德·鲍德温认为,用提高关税来安抚产业工人是试图用20世纪的思维解决21世纪的全球化问题,提高美国的贸易壁垒并不能阻止知识技术外流,反而会提高美国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和削弱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也不能为美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为流向海外的低技能就业岗位已被机器自动化生产所替代。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组建的贸易政策团队中不少人拥有钢铁产业的背景,而近年来中美钢铁贸易摩擦不断,这令外界担心特朗普上任后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扩大升级。应该认识到,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往来规模不断扩大,利益融合更加深入,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非常正常的,并不可怕。中美两国政府在处理多起贸易摩擦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越来越多地使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两国贸易争端,大大降低了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战的概率。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业已形成,如果爆发贸易战必将造成中美双输的格局。两国决策者应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旋律,妥善管控两国经贸摩擦,不断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利益汇合点。(来源:参考消息网)

————————————————

特朗普团队代表警告:如果中美开打贸易战 中国将付出更高代价

特朗普团队今年集体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只有一位代表出现在了会场,那就是即将出任特朗普高级顾问的Anthony Scaramucci。

他试图缓解外界对特朗普的敌意,称特朗普并不是反对全球化,而是寻求对等的贸易关系。谈到中美贸易,他称新政府不希望与中国展开贸易战。

但据BBC,Scaramucci警告,当前的中美贸易关系是不对等的,对中国更加有利。如果中国选择报复特朗普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行为,中国会比美国付出更高的代价。“美国会赢得同中国的贸易战。”

这番话正好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演讲之后。习近平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他在会上称,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贸易战

Scaramucci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有共同利益,“我相信美国和新政府并不希望打贸易战。”他坚称,特朗普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他的政策并不等同意贸易保护主义。

但他表示,现在的体系中存在不公平现象,这已经给美国工薪家庭以及中产阶级带来了伤害。“如果你们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八、九千亿美元,这其中一部分是基于需求因素,但另一部分则体系原因造成的。”

其认为,当前的全球贸易体系需要得到修复,而特朗普可能会是“全球化最后的希望之一”。“我们希望能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但他同时称,中国现在必须允许美国创造这种对等性。

稍后在接受BBC采访时,Scaramucci态度更加强硬,他指出,如果中国选择报复特朗普政府,这会使得中国付出比美国更多的代价。

而谈及美国新政府时,Scaramucci 强调,新政府将从基建政策、税收及监管多方面来推动增长,而当政策都能够被有效落实,美国的增长就可能好于预期。

对美元升值应保持警惕

在达沃斯专家组中,Scaramucci 表示对美元升值应保持警惕。美国经济可以抵御强势美元的影响,但他同时警告,通货紧缩可能导致比以往经济危机更严重的冲击。

凯雷集团首席执行官 David M. Rubenstein表示,如果美元继续上涨,他担心出现“墨西哥式”危机,即可能引发部分以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公司债的违约,而这些公司债总额达4.5万亿美元。

Rubenstein表示,预计未来一年强势美元会成为经济前景的最大挑战。

上周五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是也指出,美元已然“过度强势”,美国企业因而失去竞争优势,“强势美元正在将我们推入深渊”(it's killing us)。

特朗普还提及人民币汇率,其认为人民币快速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元强势,进而损害美国企业竞争力。

Scaramucci还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将以120亿美元出售对冲基金Skybridge Capital,他于2005年创建了这家公司,目前正将其主要股权出售给中国海航集团以及Ron Transatlantic公司。(来源:华尔街见闻 蔣磊

————————————————

贡献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聚焦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述评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贡献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聚焦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述评

新华社记者

欧洲屋脊,瑞士达沃斯小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这一全球最大规模非官方经济盛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九年,世界经济依然踟蹰不前。彷徨之际,世界期待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方案,呼唤新型领导力。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脉中国发展规律,洞察全球政经格局变迁,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经济理念,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治理方案,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为世界传递更多信心和方向。

一个大逻辑: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杆秤要准确,就必须找准定盘星。经济治理要有效,就必须找准逻辑起点。

新年伊始,全球市场正屏息静待中国即将发布的2016年经济年报。

这种关切不难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中国有望连续第八年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动力。

“中国引擎”表现不俗,但如此稳健来得并不容易。

7.7%、7.3%、6.9%、6.7%……2013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一条略微下行的增速曲线,背后是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是以历史眼光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从时间轴上观察——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但发展也伴随着产能过剩、环境压力等问题,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挑战。

如同一个人,已经走过了快速“长身高”的阶段,步入了“强身健体”的时期。

从空间方位上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缓慢、各国政策分化、经贸发展低迷。这是中国经济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中国之变必然要受世界之变的影响。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特征的精准概括:

“新”与“旧”相对,意味着发展的新环境、新条件,呼唤发展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常”字背后是新特点,新常态下“增速下台阶”“质量上台阶”两大新特点不容忽视;“态”是新趋势,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为中国经济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四年多来,总书记在一个个调研现场、一场场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的话语,映照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实践。

只有正确认识增速放缓是客观发展规律使然,才能驱散“经济悲观论”雾霾,摆脱“速度依赖症”困扰;只有把握好发展的大逻辑,才能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最终引领经济告别旧有发展模式,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

一种新理念: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道路

大逻辑呼唤新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不同发展阶段正确发展理念的引领。

从“黑猫白猫论”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奇迹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生动故事,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问题牵引,直面矛盾挑战,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

如同人的五个手指,新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具有周密的内在逻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握手成拳,方为合力——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任何方面有所偏失,都可能造成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不健康、不可持续。

当今世界,面临发展困局,各大经济体都在苦苦寻觅突围路径,新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治理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经济和提振世界经济的正确道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全新发展理念,正是全世界感兴趣的,值得借鉴。

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与世界发展趋势高度契合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中国经济航船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一条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新理念需要改革新思维。

当结构性矛盾成为世界和中国共同的难题之时,中国率先发力,打开结构调整之门。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正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一年多来,中国版“结构性改革”渐次铺开——

这是一次立意高远的战略部署。

从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从2016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到2016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新阶段改革任务,改革走过“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

这是一次视野宽广的全局谋划。

从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充新内涵,擘画改革新图景。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一年多来,改革由落子布局而精耕细作,由多点突进而全面开花——

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补短板。特别是在改革推动下,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有效减法换来发展加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改革实践世所瞩目,改革行动为世界注入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如此评价,中国正在经历的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尽管有挑战、很痛苦,但这符合各国广泛的利益需求,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前行,让全世界受益。

共同应对挑战,中国力量彰显。

在结构性矛盾面前,中国不因包袱重而等待、有阵痛而不前,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开局者、领头羊。

一个总基调:把握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聚焦主线必须把准基调。

治大国若烹小鲜,要把握好火候与节奏。发展的基调决定行动的方向。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这一贯穿于2011年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济工作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彼此交融。此时此刻,稳中求进,对于中国和世界,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稳,将为世界传递稳定增长的信心和信念——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稳,世界才能稳。在全球增长疲弱、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中国顶住下行压力,初步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德国《商报》网站刊文称,2016年,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经济可能是衰退的。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突出的是稳预期、稳政策,既不能靠大水漫灌强刺激,又不能让中国经济滑落出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强调的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风险于未然,守好金融、社会民生和生态的底线。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选择了“稳中求进”的政策来应对国内的资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此次采取的策略对于维持长期的经济健康非常必要。

中国的进,向世界传递改革的决心和力量——

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破除前进路途上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唯改革创新而无他。

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仅将为自身稳增长、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机遇。

稳中求进,也是对世界发展的启示——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动荡,美联储连续加息预期上升,欧洲多国步入“选举年”,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种种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稳”字弥足珍贵。

稳中求进,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不断向世界释放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的积极信号,各主要经济体加强沟通、稳定预期,才能妥善应对风险与挑战。

行稳致远。这是中国哲学、东方智慧在当今世界对人类文明新的启示,稳中求进的中国将与世界实现更好共赢。

一个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鲜明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四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这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人口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民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等教育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联合国《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中列第90位,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

——这是共同圆梦的奋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治理环境污染、完善社会保障……中国在发展中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真抓实干,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实践表明,民生根基够“稳”,经济才能更好前进,改革发展才会更有底气,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发展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话传递暖意。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无数个体的梦想,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种大视野: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新进程

站得越高,视野就越宽广。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历史是“从一个岔路走到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2017年达沃斯论坛年会主题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迷茫之际,全球更渴望听到理性而有远见的思考。

“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登高望远,擘画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中国所提四个格局牢牢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明确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可行路径。

领导力是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统一,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治理一国如此,全球治理同样如此。

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开启亚太自贸区进程,到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形成广泛“杭州共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决定中,一个个鲜明的“中国印记”映照出东方大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坚定步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吸纳中国为正式成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升至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合作中,“中国声音”愈发响亮,折射国际话语体系的深刻变化。

从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到推动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再到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巴黎协定》,联合国事业中的“中国身影”彰显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体系的满满诚意与孜孜追求。

“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倡议提出仅三年多时间,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40多份相关合作协议,这一糅合传统与创新、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方案”,及其释放的巨大正能量,体现出一个东方大国的恢宏思想力与强大行动力。

中国人信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几内亚经社理事会主席迪亚洛说,中国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与非洲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

智利《信使报》评论道,在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愈发盛行之际,中国的领导力得到加强,为世界提供了贸易开放、合作和多边主义。

天下情怀,深植于中华文明的人文基因,在全球化时代光荣绽放。

一个自信开放的中国,正深度参与、积极探寻全球治理新方向,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贡献更多智慧。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梦必将与世界梦交相辉映,共筑人类发展更美好的未来。(记者 韩洁、刘华、安蓓、王希、林晖、陈炜伟)

————————————————

瑞银全球首席投资官:规避人民币贬值 先把钱带进中国

当地时间1月16日,达沃斯论坛倒计时只有1天,全球各地精英已经赶赴达沃斯小镇。正式开幕之前,瑞银集团在达沃斯召开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总部位于瑞士的瑞银集团,在达沃斯论坛可谓是回到了“主场”,此次发布会更有瑞银全球首席执行官Sergio Ermotti、瑞银全球首席投资官Mark Haefele亲自“站台”。本次达沃斯迎来了史上最强“中国代表团”,在会场上,凤凰财经记者也就中国人民关心的货币贬值、经济增长减速等问题向瑞银的提出了疑问。

“规避人民币贬值,先把钱带进中国”

纵观整个2016年,人民币暴跌逾4000点,跌幅之大,让新成语“人无贬基”在网络上彻底蹿红。人民币贬值之际,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财产会不会缩水?投资者又该如何避免汇率贬值的风险?

瑞银全球首席投资官Mark Haefele在回答凤凰财经记者的提问时表示,规避人民币贬值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钱带进中国,然后投资那些回报率高于贬值风险的行业(或企业)。

“首先,来中国投资的人们都相信自己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足以抵消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风险。其次,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十分巨大,有许多投资机会,我们看到有许多很棒的企业、机构前来中国投资,”他说。

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许多人涌现了“换汇”的想法,然而对换汇、购汇的限制却由松变紧。外汇局连下两项重要规定,首先,自2017.07.01开始,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其次,自2017.01.01开始,无论手机网银、网店柜台、自助机购汇,都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购汇流程更复杂。

对于这个现象,Mark Haefele表示,中国有很多投资者为了寻找高回报将资金转移到国外,但这个过程正在变得更加艰难,这也是中国维持汇率机制,防止汇率大幅下滑的一个方法。

在他看来,每一项举措的落地、生效都应证了中国的管理能力,也更加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三度“点赞”中国经济:已经做了很棒的工作

中国经济,无疑是本次达沃斯论坛的重要话题,在被问及本次论坛的主题(“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与中国有何相关时,瑞银全球首席执行官Sergio Ermotti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经济的肯定。

“我们非常荣幸地欢迎中国领导人前来瑞士访问,尤其是前来参加本次世界经济论坛,必须肯定的是,中国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民脱离了贫困,把经济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运行轨道,”他说。

而对于中国近年来被热议的经济话题——“债务问题”、“人民币贬值”、“房地产泡沫”等等,Mark Haefele也表达了积极的看法。他表示,短期来看,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非常高,在调节房价短期上涨的情况的同时,中国还要避免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陷入“瘫痪”的状态,这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

他再三强调,“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实际上可控的,中国已经做了很棒的工作。”

在Mark Haefele看来,经济增长、货币汇率、房地产价格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房价能被控制住,不再上涨了,人们就有会更加相信中国有能力控制GDP增速下滑的情况,保证不会造成经济实质下滑或其他问题,与之相应地,这也会帮助人们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 (来源:凤凰财经 记者 熊乙)

————————————————

达沃斯近年主题中的玄机

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17日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又称“达沃斯论坛”)。每年,达沃斯论坛都会设置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达沃斯论坛的与会者们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愿望清单”,促使全球政策制定者、商界领袖及相关学者在年会上展开讨论,同时拿出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最近几年,达沃斯论坛设置的主题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世界发展状况的蛛丝马迹。

从2009年的“构建危机后的世界”到2010年的“改善世界状况: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再到之后的“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2011)、“大转型:塑造新模式”(2012)、“为持久发展注入活力”(2013)、“重塑世界:对社会、政治和商业的影响”(2014),以及“全球新局势”(2015),一个“新”字几乎贯穿始终。

理解新常态、探讨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自然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使命,而更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加深人类对社会演进的领悟,提升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也是达沃斯年会的题中之义。

可以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这些年,达沃斯年会的主题设置均以“向前看”为标杆,一方面试图还原世界经济变迁的因果得失,另一方面则继续求解那些已经和正在困扰人类社会的各类难题。从这个角度看,整个论坛的所思所虑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按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本人的话说,“我们应该寻找解决根本性问题的方法,应该用更有建设性和更具战略性的方式来探寻未来,这正是达沃斯年会的宗旨所在”。

在2016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年会主题定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说,之前数年达沃斯论坛力图将全球视线由反思金融危机本身,转移到后危机时代的重构上,那么2016年的主题则再进一步聚焦于,世界经济如何捕捉那些由萌芽期向生长期过渡的新动能。有分析指出,全球经济难以提振的原因之一是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进入尾声,只有寻求科技创新、突破限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技术瓶颈,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施瓦布曾说,当前全球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将对全球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会撼动人类对自我的认知。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指数而不是线性速度向前发展,几乎冲击所有国家的每一个工业部门。这些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预示着生产、管理、治理体系的彻底转变”。

再说2017年,达沃斯论坛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目前,全球各个经济体普遍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主张对现行发展道路、分配制度、治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变革的声音日益增多,世界经济走向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正因如此,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世界经济论坛借此向全球发出呼吁,世界正在经历高速变化与发展,我们需要一种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新型领导力,放眼长远,目标明确,团结一致,以帮助我们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龙云)

————————————————

达沃斯聚焦全球治理 期待“中国方案”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习近平表示,将同有关各方一道,针对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探索实现世界发展的长久之计,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探索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措施。

据悉,今年论坛的主题是“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届时将有超过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政商界代表参会,而这一规模也创达沃斯论坛1971年举办以来之最,亦是首次迎来中国的国家元首。今年领导力这一主题下,中国声音和有关中国议题的安排将成为今年达沃斯论坛的重点和亮点。

中国人对达沃斯论坛并不陌生,但更多的印象来自于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年会,即2007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

夏季达沃斯年会关注的领域集中于国际创新型企业与新兴经济体,在过去6年里,夏季达沃斯论坛都在围绕增长讨论,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创新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嘉宾则是来自各国政界要员、全球500强和各领域的领先企业、知名专家以及新闻机构,是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平台之一,是全球化的象征。数百场的讨论不仅仅围绕经济增长,还有全球社会治理等多领域的重大发展主题。

在国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的中国2016年依然在实现中高速增长,GDP同比增速预计保持在6.5%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已经悄然转换: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已经超过70%;“互联网+”带动“双创”形势向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16年全年就业目标已超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1300万人以上;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提前完成;科技创新亮点持续涌现,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到工业物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

中国作为拉动全球发展的火车头,在过去一年里的发展成就是全球视野下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是经济寒冬里的一丝暖阳。然而,中国如何达成上述成果、中国为全球发展将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则成为各界最为期盼的内容。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指出,中方期待通过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能够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提振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增进各方对中国经济客观、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也将为其他国家带来发展的药方和前路的信心。(央广网1月16日消息 记者 易珏)

————————————————

【专家谈】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三大意义

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开始了外访:2017年1月15至19日,习主席将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 此次习主席外访的重点是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在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甚至比较低迷的今天,召开世界经济论坛会议是非常必要的,而习主席出席该会议则使其多了三大意义。

第一大意义是使世界能够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抢眼。据彭博社,世界银行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维持2016年、2017年中国GDP增速预期分别为6.7%、6.5%不变,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7%,在各大经济体中位列第一,有专家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已经悄然转换: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已经超过70%;“互联网+”带动“双创”形势向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16年全年就业目标已超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1300万人以上;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提前完成;科技创新亮点持续涌现,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到工业物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经济释放出更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更多的投资、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创造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从2009年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以来,持续为全球经济提供充足动能。回顾过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1979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2%提高到9.3%,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1.9%,“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15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4.8%,同年美国、日本、印度占世界经济比重分别为24.4%、5.6%、2.8%。“十二五”时期,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2%的年均贡献率相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8%和4.4%。分年度来看,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国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中国俨然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尽管中国经济现在也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其独特的发展路径确有其优势,是时候让全世界听听中国的声音了。而此次习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中国的声音能够给其他陷于经济困境中的国家一些启示,最起码给了他们以希望。

第二大意义就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作为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大国有责任在吸纳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原则和框架,推动国际制度的建立,或倡导逐步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使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经济领域,大国有责任为促进国际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这主要体现在制定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经济规则和贸易体制,从而为在经济领域塑造和发展国际社会共有利益创造条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家间日益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开展广泛国际合作来维护各国的共有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全球性问题的巨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单独应对,必须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共同治理。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主要成员,大国理应从对全人类负责的高度带领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不仅成为全球治理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且成为这一过程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如前所述,现今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参与经济领域的全球治理既是中国的大国责任,也是国际体系中负责任一员的责任。此次习主席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发出中国声音的同时,也明确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第三大意义就是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作为拉动全球发展的火车头,在过去一年里的发展成就是全球视野下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是经济寒冬里的一丝暖阳。然而,中国如何达成上述成果、中国为全球发展将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则成为各界最为期盼的内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经济的改革发展稳定积极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动力。可以期待的是,充满创造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方案将会为世界性的经济问题贡献一种解决的思路。

综上所述,习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政治领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将通过全球治理等途径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国际在线 马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

————————————————

【专家谈】习近平达沃斯之行:小城镇 大舞台

习近平主席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此系中国与达沃斯论坛结缘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达沃斯,镇虽小,舞台大。成立47年来,世界经济论坛已成为世界政商界探讨全球经济问题的“非官方最高级论坛”。习近平日前在瑞士媒体发文指出,每逢新年伊始,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国家、领域的各界人士在此聚会,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成为各方集思广益、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此次年会将有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政界、商界、学术界和媒体的代表参加,其中包括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1000家左右企业的领导人。

年会年年有,今年又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大舞台”的背景发生了巨变和剧变。用习近平在上文中的话说就是,人们普遍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主张对现行发展道路、分配制度、治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变革的声音增多,世界经济走向成为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欧洲深陷乱局,很有些自顾不暇;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祭出“美国利益优先”的招牌,正忙于给美国涂抹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都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苦寻稳定、增长之道。

此时此刻,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指出,“面对当今世界的难题以及人们的疑虑,需要领导者展现勇气、决断、行动力,未来一年将是对全球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重要考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灵活和负责任的领导以应对集体挑战,必须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去关注全球社会利益,重建人们对彼此间的信任”。施瓦布表示,“当今世界正进入多极化转型时期,达沃斯期待倾听习近平主席诠释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施展其有责任的领导力。”法新社报道称,在全球民粹主义和不确定性上升之际,习近平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将吸引世界目光。美、英媒体评论称,期盼中国在达沃斯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和“开放贸易体系的火炬手”。

此时此刻,中国有意愿、也有信心回应世界的期待。习近平达沃斯之行,正是带着自信走进这个“大舞台”的中央。这种信心来自于扎实提高的综合国力和锐意进取的开放胸怀,来自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展示自信、开放、包容、合作的中国形象。从理念到行动,中国为纷乱而时有迷茫的世界指明道路、注入信心。中国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中国理念反映到许多双边和多边外交文件中,中国行动受到国际舆论积极好评。

此时此刻,中国将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将利用达沃斯论坛这个“大舞台”,分析和挖掘世界经济增长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寻找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向和路径,提振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习近平曾明确指出,“搞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停下脚步,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注重同各自发展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这样的信息在当下弥足珍贵。与此同时,中方也深知,推动和改善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改革伴随着新挑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方面,应对“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区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问题,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毕竟涉及国际体系、规则的变化,事关各国既有利益的调整,必然会遭遇错综复杂的国际分歧、矛盾,实际上是一种交织着实际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博弈。此外,中国国内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十分艰巨。在此情况下,中国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愿意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沧海横流,方显大国担当。习近平曾指出,“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质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的今天,谁能阻挡这一大趋势?谁能回避这一大趋势?谁又能在这一大趋势中独善其身?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要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而不要以邻为壑、封闭排他。唯有如此,才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让各国共度时艰。

达沃斯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中国将给世界展示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形象。(来源:中国网 贾秀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

商务部兵分两路参加达沃斯 与WTO各国代表斗智斗勇

2016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将于1月17日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小镇拉开帷幕,届时可谓是大佬云集、群星璀璨。中国更是派出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团队。

2016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将于1月17日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小镇拉开帷幕,届时可谓是大佬云集、群星璀璨。中国更是派出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团队,外交部日前披露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17日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据官方日程显示,同行的还有多位央企巨头掌门人。

台上的公开论坛和主旨演讲固然是重中之重,然而达沃斯期间还有不少重要的“闭门小会”。这些会议对未来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但都是闭门会议,一直不为外人所知。今年的达沃斯论坛期间会召开哪些神秘又重要的“小会”?凤凰财经记者在达沃斯会议开始前打听多路消息,发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闭门小会”。

相关人士告诉凤凰财经记者,世贸组织小型部长会将在达沃斯期间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或作为中方代表参加。

记者从多个不同渠道了解到,中国商务部将“兵分两路”,一路跟随领导人出访,一路参加世贸组织(WTO)小型部长会,与WTO各国代表“斗智斗勇”。

了解此事的专家告诉记者,参加WTO小型部长会只是主要国家,不会邀请WTO全部成员,现在只是几个主要大国坐下来先谈。重头戏是今年11月在阿根廷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

“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是WTO当仁不让的最高决策机构。从多边商贸协定的签订到WTO吸纳新成员,WTO重大事项都需要在会上讨论。2001年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

谈什么?会谈市场经济地位吗?

世贸组织小型部长会谈什么,会谈到欧、美、日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吗?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的15周年纪念日。根据中国入世时签订的条款,中国在“入世”15年之内会被是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2016年12月11日后应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欧盟、美国、日本却拒不承认,采取各种形式反对。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要向中国征收惩罚性的反倾销税的难度会大很多。

中国商务部也就此多次回应: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此次商务部副部长与世贸组织其他代表开会,是否会重提市场经济地位?是否有可能达成和解?对此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不好说,不予置评。

非常形势下:“三条腿走路”

从英国退欧到美国大选,2016年是黑天鹅的乱舞之年,也是从自由贸易到保守主义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国商务部日前通报,中国2016年面临的贸易摩擦创纪录新高,一半涉及到钢铁领域。

随着特朗普临近就职,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争论尘嚣甚上。进入特朗普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将怎么变?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是三条腿走路。”

所谓“三条腿”,一条是世贸组织(WTO)。专家坦言现在世贸组织陷入“多哈僵局”,没什么大的进展,但还是在谈,谈一些贸易便利化协定。

第二条腿是双边自贸协定。如果说世贸组织是“多人游戏”,节奏冗长、效率缓慢、牵一发而动全身;自贸协定更像是“谈恋爱”,只要双方(两国)看对了眼,达成一致,就可以签订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目前,中国已与14个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其中就包括举行冬季达沃斯的瑞士。

第三条腿是区域贸易协定,现在主推的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TPP类似,RCEP由16个同一大区域的国家组成,灵活度和规模介于前两者之间。然而,“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曾经奥巴马大力推广的TPP已经被特朗普“打入冷宫”(特朗普曾表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废除TPP)。有外媒预测,RCEP将取代TPP被赋予的地位。(来源:凤凰财经 记者:易典)

————————————————

参加达沃斯论坛=背叛民粹主义?特朗普团队将缺席经济盛会

全球政界领导人、商界精英将于1月17-20日齐聚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不过,特朗普不会派代表参加本次年会。在年会闭幕当天,特朗普将宣誓就职。

前高盛总裁、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名人Gary Cohn今年将缺席达沃斯论坛。要知道,Gary Cohn之前可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常客。特朗普内阁的其他高级官员也不参加。

然而,虽然特朗普不派代表团参与年会,但非官方层面,至少有两个与特朗普关系亲密的人士计划参加。其中一个是被特朗普提名为总统助理的对冲基金经理Anthony Scaramucci,另一个是特朗普政治顾问Rebekah Mercer。

一直以来,达沃斯论坛上的政商界精英秉持全球化、自由贸易等原则,他们在去年的年会上曾一致认为特朗普不会胜选,但大选的结果无疑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有媒体援引特朗普过渡团队的资深人士称,特朗普认为出席达沃斯论坛违背他竞选期间所倡导的民粹主义观点。正是这些政商界精英激起了民粹主义者的愤怒,从而帮助特朗普获得大选。

达沃斯焦点:中国

世界经济论坛在1月10日的发布会上宣布,目前已确认参加今年年会的各国政要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英国首相May、美国副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克里、南非总统祖玛等等。

从与会领导人的名单来看,最引人关注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将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的非官方经济盛会。 路透分析称,在特朗普承诺加深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策略,欧洲正因从英国退欧到恐怖主义袭击等问题而自顾不暇之际,习近平的出席被视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一个信号。

环球时报援引BBC指出,“达沃斯论坛可能成为中国新角色的起点”,中国将在促进全球化及加速世界经济复苏中扮演领袖角色。

不想聊特朗普?默克尔缺席达沃斯论坛

值得关注的是,年会“常客”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却决定不参加,这是她连续第二年缺席。新华社援引一名欧洲官员分析称,默克尔选择避开达沃斯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不想聊特朗普。两人在移民、贸易、俄罗斯和气候变化等广泛议题上意见相左。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特朗普近日在与英国保守党议员Michael Gove访谈中“炮轰”德国,认为欧盟是“德国的工具”,还警告称,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信任“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沃斯论坛将讨论什么?

在今年年会上,公众对全球化不满情绪飙升,特朗普当选带来的不确定等预计会成为讨论的主题。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在这一主题下,3000多名政商界代表就振兴全球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7年全球风险报告中展示了风险-趋势错综复杂的路线图,而这些风险或将是达沃斯论坛讨论的主题。

(来源:华尔街见闻 张美)

————————————————

给达沃斯划重点

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将于1月17日-20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政商界代表将在这一主题下,就振兴全球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1971年,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创建了“欧洲管理论坛”,其以非盈利基金会的形式在瑞士联邦政府监督下,为西欧企业界、领导人提供社交活动和服务。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论坛在1987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成为一个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

每年,世界经济论坛都会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确定一个论坛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论坛会在举行期间组织几百场活动,每场活动均会吸引到该领域的重要人士参加。参会的各国政要、企业领袖、国际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也会在论坛上就世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他们在论坛上发表的看法与观点则对全球舆论产生影响,这让世界经济论坛成为一个“世界级”思想交流平台。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当下,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定会吸引全球目光,各界期待政商精英能为全球经济复苏献计献策。虽然各方的关注点会略有不同,但有些话题的关注度将会很高。

比如,美国经济政策的走势。

1月20日是本届达沃斯论坛闭幕的时间,也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的日子。因此,在讨论许多议题时,特朗普和特朗普就任后美国政府的政策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据悉,特朗普团队成员中,达沃斯常客、前高盛总裁科恩和基金经理斯卡拉可能会出席达沃斯论坛,而科恩已经接受了特朗普的提名,将出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主任一职。

竞选期间,由于特朗普在移民、贸易、俄罗斯问题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言论与奥巴马政府一直奉行的政策有较大差异,这让各界担心在特朗普就任之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就连权威机构也将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视为2017年全球经济的风险点。

世界银行1月10日公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7%,经济增长将较去年略有加快。不过世行也强调,预估中未考量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多个政策建议的影响,预计特朗普新政将包括减税和基建投资等财政刺激措施和更强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另一个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可能是,欧洲政坛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

2017年欧洲多国将举行大选,其中德国、法国的选举尤为重要。在英国“脱欧”后,德法两国的选情一直被高度关注,特别是右翼政党的崛起让两国政治格局面临变化,也让外界担心一旦右翼党派在大选中实力进一步壮大,可能对两国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欧洲经济的发展。

遗憾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均不会出现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这将是默克尔2005年担任德国总理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不出席达沃斯论坛。2016年,因为跨年夜在德国科隆市发生的难民性侵当地女性事件引发民意骚动,默克尔被迫取消了前往达沃斯的行程。

已经确认出席论坛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则包括:荷兰首相吕特、爱尔兰总理肯尼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

今年达沃斯论坛上最引人关注的很有可能是中国。

中国外交部确认,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媒体已经预计,中国声音和有关中国议题的安排将成为今年达沃斯论坛的重点和亮点。

在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冷战以来最为复杂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各方期待习近平主席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经济的看法,提出应对世界乱象,特别是解决制约世界经济增长根源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世界进入多极化转型的时期,达沃斯正期待“中国声音”,倾听中方诠释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施展其有责任的领导力。(来源:国际商报)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