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家电行业 >> 正文

TCL集团重组引争议 李东生详解转型面板逻辑

2018-12-18 09:13
0

近日TCL集团的一次战略重组,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议。12月7日晚间,TCL集团公告称,将旗下的智能终端及相关业务出售给TCL控股,价格为47.6亿元,智能终端中就包括了大家熟知的电视、手机、白电等产品。交易完成后,TCL集团上市公司将专注于半导体显示及材料。

  一时间,TCL集团的角色转换让不少人感到疑惑。在消费者的固有印象中,“TCL”是深入人心的C端品牌,家电标签是TCL集团在A股估值的主要坐标。同时,将终端业务出售也引来市场上的诸多质疑,包括估值、资本操作、面板行情等等。而TCL旗下华星光电为代表的B端面板业务并不为人熟知。虽然事实上,华星光电一直是TCL集团的利润支撑,也是TCL在产业链上的核心板块。

  12月14日,李东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阐述了背后的逻辑:“华星发展需要一个上市公司平台来融资,虽然重组后短期内没有进行股权融资的需要,因为重组拿到了近50亿现金,但是中长期我们需要股权融资来解决华星的问题。因为T3、T4、T6项目(面板产线)都有当地政府的股权,我们承诺在一定的时候让股权退出。退出的方式有两种,一个定增集资,用钱买,第二个是定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用股权买。所以未来两三年以后我们要履行承诺,让政府的投资用一种合理的方式退出。”

  TCL的B面与C面

  47.6亿元到底买到了什么?

  买方TCL控股2018年9月成立,此次收购包括8家公司,分别是TCL实业(100%股权)、家电集团(100%股权)、合肥家电(100%股权)、TCL产业园(100%股权)、简单汇(75%股权)、客音(100%股权)、格创(36%股权)、酷友(56.5%股权)。

  其中,处于关键地位的TCL实业拥有272家子公司,核心子公司包括主营电视业务的TCL电子、主营手机的TCL通讯、和主营视听产品ODM业务的通力电子。TCL电子和通力电子是港股上市公司,TCL通讯已经在2016年底私有化。

  但是一直以来,终端业务的营收占据了TCL集团的半壁江山,因此仅仅47.6亿元的交易价格引发讨论。按照公告信息,重组价格47.6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资产评估值39.6亿元,二是评估日后增资8亿元,交易对价还包括150亿元有息负债和5万多名员工及项目的剥离,评估机构为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

  这次重组剥离的不仅有C端业务,还有上万员工,以及150亿有息负债,其中包括70多亿银行负债,TCL集团预计本次重组可带来重组收益16.5亿。

  李东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市场很关注估值问题,很正常,但是关注有偏颇,大家只关注到48亿,没有关注到债务和员工变化带来的益处,重组后TCL的负债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意味着再融资能力的提高。52000员工平移出去,说明我们有信心移出去的业务是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人员优化是在所难免的,人员重组的成本就由各自负担。合理公允性是两方非关联股东决定的,到时候股东大会投票,我们是没有投票权的。”

  根据财报数据,重组的业务从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处于盈利状态,分别为3.1亿元、6.5亿元、3.1亿元;2016年开始业绩下滑,亏损了4.4亿元,2017年更是亏损了15亿元。李东生解释道,2017年主要是TCL通讯亏损严重,今年上半年依旧亏损的,所以去年终端产品业务对利润影响很大。

  但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的B端业务在2013年-2017年间处于上升趋势,利润从23亿元上涨至49亿元。

  业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还在于买方TCL控股的背景,目前第一大股东为砺达致辉,主要是李东生和TCL管理层成员,占股30%;第二大股东为苏宁易购,占股25%;第三大股东为磐茂(上海)投资中心,占股16.67%;第四大股东为惠州国资公司,持股15%。

  对于此次交易和估值,李东生进一步说道:“估值是经过权威机构做过评估,交易都是双方认可的。对TCL集团来讲,这两个交易主体,我和团队都是关联方,从持股比例来说,我们在TCL控股的持股比例可能更多,但以持有股权的价值来说,我们在TCL集团持有的股权价值更大。所以,我们没有这个动机,让哪一方更有利。估值是公允的评估。”

  华星光电的故事

  整体来看,TCL集团将终端业务出售后,将专心经营半导体显示,这部分以华星光电为主角,产业链上还有华显光电、广东聚华、华睿光电三家公司,在模组、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而面板和终端面板和终端的客户其实差异很大,各自独立发展,其实长期来看,对于资源分配、业务开展有益处。

  另一方面,也因为面板产业投入规模巨大,技术资金密集,也更需要好的融资平台来支撑后续发展,比如京东方就是纯面板公司,接下来TCL集团将和京东方归属同行。之后,TCL集团可以完全以面板产业进行估值,并且本次重组,上市公司仍保留产业金融及创投投资业务,可提供资源支持。

  也有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CL集团的重组其实势在必行,时间不特殊也不过早,反而有点晚。制造业企业转型很难,但是不得不转。而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跨界和子公司独立运作,大众普遍接受度较低,对此存在不同观点。

  TCL集团目前不会改名华星光电,李东生告诉记者:“暂时没有这个计划,基于两个考虑,一个如果更改名称,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和所有合作伙伴签的合同都要重新改;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现在的核心业务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未来可能会有扩张。比如未来技术成熟可能在华星体系外,发展出新材料的业务部门。另外,和半导体显示有关的高端设备领域,我们也在寻求一些机会。三星就已经在收购或投资一些设备厂商,三星能在AMOLED方面维持领先,这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有6条,包括液晶面板和AMOLED柔性屏,合计投资金额近2000亿元。和三星显示、友达、京东方相比,营收少,但是净利润率高。2017年华星光电营收为305.74亿元,京东方为938亿元、三星显示2068亿元;净利润率方面,华星光电为16.2%,高于三星显示的15.7%。

  面板的挑战

  当前,所有面板厂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李东生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后年,供过于求都比较明显,因为过去几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国内开出的产能比较大。供需比在15%左右,行业比较健康,15%-20%略微供过于求,超过20%情况就比较严峻。我们预期今年和明年都会超过20%,2020年是否超过20%还不确定,但2021年肯定在20%以下。”同时,面板的应用面也在变广,电视和手机外,商显、零售、车载等都是增速很快的场景。

  12月17日,一位面板行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重组,中长期是看好的。从竞争角度来讲,TCL既有面板产业,也有终端,整体来说是产业链一体化,有品牌 、渠道、 终端。华星盈利能力比京东方强,因为有终端,所以自己有出口,工厂可以满载,不用完全根据客户需求,这是一个优势。当然面板股价波动性会比较大,目前市场情况下,2019年会迎来新的优胜劣汰,也是考验盈利能力的时候,比如华映等运营不佳的企业慢慢退出是大概率事件。京东方、华星竞争力会增强。未来产能增多,大家在艰难中成长。”

  她还表示:“对2019年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相信市场的调节。中国已经在面板行业投入1万多亿元,行业的投入势在必行,未来还会有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