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热点剖析】“铁矿石反倾销提议”背后的故事

2016-08-17 10:08 来源:中联钢
0

 

伟大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意思是说所有事物只要它存在,只要它出现了就有其出现的理由和合理性。正如7月末中国冶金采矿协会欲申请对于来自澳洲和巴西铁矿石反倾销调查的事件,无论您是从资源安全角度 ,还是从节约成本角度看问题,也无论你表示支持和反对,但都无法否认当前国内铁矿石行业面临困难,也不能完全否定业内人士对此做出相关反应的其客观合理性。为了更好看清楚这个事件背后整个国内铁矿石行业情况,我们将再次对此事件进行回顾:

【事情开头】

7月26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网刊登了一则消息:为了维护国内铁矿产业利益,国内20余家大中型矿山企业联合作为申请人,由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代表国内铁矿产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商请有关冶金矿山企业作为支持申请企业,共同请求对原产于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争论】:

支持现由:资源供应安全,保护国内采矿行业生存

代表理由:反倾销对于维护中国矿山企业利益,维护铁矿产业安全意义重大,而且可以借此向在南海问题上上蹿下跳、“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澳大利亚发出明确信号。

反对理由:

经济上连带损伤:反倾销抬高成本,国内钢厂该用还要用,压缩钢铁业利润空间;

历史上没先例:反倾销多见于工业制成品,而对资源产品反倾销稀少;

技术上不可行:国外进口矿的生产成本确实低,目前进口价格并没有低于成本故不构成倾销;

行业客观需要:国内高品位矿的资源偏少,澳洲巴西矿石高品位特性决定了其在国内炼钢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代表意见:“如今铁矿石价如此之低,我们干嘛还去开自己那些品质比别人差得多的铁矿?等到我们自己有限的资源用完后,就彻底被别人捏在手中了。真是只顾自己(行业)利益,不顾国家大局。”

【结尾】

2016年8月4日,针对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于7月26日在网站上发布“国内大中型矿山企业拟联合对进口铁矿石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的消息,该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工作人员对协会工作流程不够了解,业务处理不慎和工作疏忽,误将部分企业意见传入协会网站,特声明,此次误传不属于正式消息发布,请业界和相关媒体谅解。”

【简析】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两拓”生产铁矿石的吨价完全成本在30美元左右,淡水河谷要稍高一些,总体来说成本很低,从销售价格上并没有明显低于其生产成本或国内销售价格。也就不太容易判定其为倾销。

从国内产业的整体影响上来看,即便这个申请交到商务部,商务部也极有可能在考虑上下产业链的影响,以及与巴西之间的长期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等多重因素,最终作出不支持提起矿石反倾销的申请。

在此复述整体事情况的过程不是我们的重点,而是想要通过对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梳理,探究事件背后国内铁矿石采选业所处的生存环境,面临的困难,并据此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当前国内铁矿石采矿业的行业情况:

1、国内铁矿石需求连年增长,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作为全球铁矿需求量最高的国家,中国铁矿石用量一直处于高位。多年来,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4年进口铁矿石量9.33亿吨,同比增长14%;2015年进口9.53亿吨,同比增长2%,2016年1-5月份进口铁矿石4.12亿吨,同比增长9.15%。

2、天然禀赋较差,贫矿石较多,开采成本较高,缺乏比较优势;

中国有超过6000多座铁矿,其中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这些矿通常已经开采数百年,有的达到千年,已进入成熟期,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出产的铁矿石中含铁量下降到远低于国际标准的水平,平均品位不到30%,最低仅有11%-12%,远低于国际主流矿山60%以上的平均品位。

  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估算,中国国内矿山企业生产完全成本估算低于100美元的占65%(其中80-100美元占20%);100-120美元/吨占15%;高于120美元/吨的占20%。这意味着,中国矿山超过50%的完全生产成本在80美元/吨以上。

  据瑞银估计,以品位62%的铁矿石中国到岸价来说,力拓的铁矿石盈亏平衡点在42美元/吨,必和必拓在51美元/吨,淡水河谷在60美元/吨。几大矿山也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海运费,因此在60美元/吨的矿价下,四大矿山仍能取得相当的利润。

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的数据,其重点监测的大中型矿山企业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5月,铁精矿制造成本(加权平均)分别为417.93元/吨、349.08元/吨、312.94元/吨,尽管各矿业公司纷纷采取降本增效措施,降成本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受资源禀赋的自然属性限制,成本依然无法与国外铁矿石巨头相比。

3、澳洲和巴西的进口份额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澳大利亚和巴西做为世界和中国最主要的铁矿石来源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5月,从两国的铁矿进口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重由 2014年的77%,上升至2016年5月的83.24%。再将时间拉长来看,过去十五年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84%,并在2016年1~2月份达到86.7%的历史最高点。

4、利润连年下跌,产能不断萎综:

  近2年来国内原矿石产量连续下降,2014和2015年全年产量分别为151423.77和138128.9万吨,同比下降7.7%。2016年上半年累计59403万吨,同比下降6.43%。伴随产量的下滑,铁矿企业的利润在持续亏损。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黑色金属采选业主营收入分别下降4.3%、20.7%和9.9%;利润同比下降23.9%、43.9%和10%。重点监测的大中型矿山企业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2.6%、33.1%和21.6%,利润同比下降38.1%、266.7%、25.92%。

根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6年,国内90%的新建矿山调整、延期和停滞,产能急速下滑。关停潮的背后是行业投资规模的骤降: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铁矿业民间投资分别为1504亿元、1181亿元、240亿元,同比增幅8.6%、-21.4%、-32.7%,下降幅度在全国各行业中排第一位,也是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

进口矿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加大,同时国内铁矿规模萎缩加速,本土铁矿企业退出加剧。具体数字是: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5月末,规模以上矿山企业数量从3447个到3128个,再到2335个,仅今年5个月就退出793个。

5、铁矿石现货价格大跌,降至10年最低。 

2015年的矿价大跌,对所有矿业公司而言像是一场噩梦。去年12月7日,铁矿石现货价格首次跌破40美元/吨大关,刷新了10年来的最低纪录。根据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2014年初进口铁矿石(62%粉矿)到岸价格为133.11美元/吨,年末降至70.38美元/吨,2015年末进一步降至42.6美元 /吨,2016年 5月末价格为49.96美元/吨,从2014年初至2016年5月末,一共下降了83.15美元/吨,降幅达62.47%。

  整个2016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依然在低位波动,尽管相较去年底有小幅上涨,但供应过剩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根据相关资料,国际主流矿山的新增产能还将继续释放。

6、国产铁矿石成本高,国内矿山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2014年行业平均销售税费负担率达到28%,较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从矿山企业税费的构成来看,资源性税费和其他税费占企业税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7.8%、52.2%,其中资源税占总税费的23.5%、资源补偿费12.6%、矿权价款11.7%、探采矿使用费可忽略不计。还有增值税等其它税费。(2016年5月1日起铁矿石资源税按原规定减半征收)

地质勘查技术滞后,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大型铁矿石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深部资源利用率低;难选铁矿石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低;矿山装备系统配套性差,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7、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矿产资源产能和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事故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不可忽视的重大区域社会问题。

二、国内的资源和行业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

1、提高采选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于难选矿石,贫矿石的回收水平。

2、加快采矿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的速度,继续减少矿产税负。

3、提高电炉炼钢、直接还原等非高炉炼钢工艺,减少铁矿石的使用。

4、增加建筑中钢结构的使用,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在增长钢铁用量的同时,提倡绿色可循环。

5、加快境外铁矿石资源的开采权的获得,获得能够多的,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矿石资源。

6、运输方式的多样化:海运和陆路、管道运输并重;

7、矿石来源的多元化:俄罗斯和蒙古等内陆邻国的供应渠道。

8、考虑建立类似于铜或是棉花的国储制度或是建立类似原油储备的商业或国家储备。(目前港口常规铁矿石库存规模基本接近一个月左右的炼铁矿石用量)

总结:我国应建产健全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国外资源,多元化勘探开发利用,建立相对稳定的海外原料基地;加大国内地质勘察力度,高效开发国内矿产资源,增加资源储备和自给能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我国难采,难选冶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理,扩大可利用资源范围,这是缓解供需矛盾,保证供应安全最有效的途径。(此段摘选自钢铁行业2015-2015技术发展预测报告)

中国联合钢铁网  史文飞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