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亮相”│众多“独角兽”是否货真价实?

2018-04-09 18:48
0

 

中国银保监会“亮相” 监管旋风吹向哪

银监会、保监会成历史;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揭牌仪式;两会合并,顺应综合经营趋势,协同监管

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监会”)正式挂牌,银监会、保监会随之成为历史。新京报记者从在现场见证揭牌的保险行业人士处获悉,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揭牌仪式,“一行两会”相关负责人到场。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显示,郭树清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王兆星、陈文辉、黄洪、曹宇、周亮、梁涛、祝树民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银保监会官网投入使用

从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到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挂牌,时间尚不足一月。3月中旬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4月8日,记者搜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点击已显示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在会领导一栏中,除了主席郭树清和7位副主席外,纪检组组长是原中央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组长李欣然。在银保监会首页的底端,也有链接可跳转至原银监会和保监会网站。

银监会、保监会成为历史

随着银保监会正式亮相,银监会、保监会也随之载入史册。如今被“一行两会”取代的“一行三会”,也是分业监管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继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10项职责。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保监会在1998年11月18日成立,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2003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保监会由国务院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改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

银监会则在2003年诞生。按照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

影子银行、交叉金融等是未来监管重点

实际上,对于合并后银保监会的使命,此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便有说明。

而刘鹤出席揭牌仪式时也指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解决金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称,银行与保险统一监管是顺应综合经营趋势的必然选择。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已成趋势,银行与保险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的特征明显。银行与保险统一监管有利于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发挥专业化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只是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能整合,但新成立的银保监会也与央行存在特殊的关联,为更广泛的金融监管协同留下伏笔。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更新“行领导”一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对于合并后监管关注的重点,银保监会近期也正式表态。银保监会4月3日下午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做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工作。“在稳定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重点把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率降下来,有效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趋势。坚定不移地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积极推动银行资产‘回表’,同时充分考虑市场反应,合理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

■ 焦点

“整合”备受关注 监管将“无缝”衔接

除了表面上的银保监会挂牌之外,记者4月8日从一些保险监管和行业人士处了解到,原两会职能部门、地方保监局和银监局的整合也备受关注。

记者此前获悉,3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表示,抓紧研究制定机构具体组建方案,按程序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要在改变职责上出硬招,积极作为,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一般情况下,机构改革方案出来后,肯定会有“三定”方案,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职责整合,市场可能会出现空当期,但是监管绝对会无缝隙的衔接,以确保市场平稳健康的运行。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两部门要深度融合,应该有机结合成为一拨人,重新组织部门。比如说消费者保护,根据资产规模,对存款户和买保险的消费者进行统一保护。

■ 专家观点

严监管将持续 对股东持股将准确把握

在银保监会合并的过程中,针对银行、保险业违规行为的监管处罚仍在持续。据媒体统计,今年3月各级银监部门披露了81张罚单,其中各级银监局披露39张,银监分局披露42张,合计罚款1844.6万元。从总体来看,各级银监部门在第一季度共披露了888张罚单,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407张增加一倍多,合计罚没10亿元,同比增长13倍。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仅在2018年春节假期后,保监会开出19张罚单,另有地方保监局做出的近50项处罚。

“在合并之前,保监会、银监会都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严防金融业风险。揭牌后还未有具体的监管政策,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还是严监管。具体来说,合并之后,可能针对公司治理、公司股权监管的规则会比以前更清晰。”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8日向记者表示,以前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都有监管空白,有罩不到的地方,现在对银行、保险布的监管网会更加严密,在穿透资本背后的复杂的持股关系后,对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情况、资金运作,会有更清晰准确的把握,这块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王国军认为,在业务方面,银保之间的融合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原来分业监管,两块业务融合中不顺畅、比较扭曲的一些地方,在监管融合的过程中也可能逐渐得以理顺。”(新京报记者 陈鹏 侯润芳)

————————————————————

众多“独角兽”是否货真价实?

新华社上海4月8日电 题:众多“独角兽”是否货真价实?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桑彤 潘清

上市新规呼之欲出,将“独角兽”毫无悬念地顶上网络热搜榜,成为继“黑天鹅”“灰犀牛”“大白马”之后又一个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刷屏词。

蹭热点、找背书……热潮中的众多“独角兽”是否货真价实?似是而非的高估值背后有多少水分?资本追逐之后会否出现“一地鸡毛”?市场在欢迎的同时也难免担忧。

蹭热点:分羹“独角兽”政策红利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这一新政的发布,不仅为优秀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也将今年以来持续升温的“独角兽”热推升到了新高度。

所谓“独角兽”企业,最初由种子轮风投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 Lee在2013年提出,最初定义是“透过外部融资后估值达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初创企业”,并用“独角兽俱乐部”指代那些罕见的、发展快速、能带给投资人可观回报的初创企业。

2018年初,“独角兽”在中国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大到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海外上市的“巨无霸”,小到刚刚获得融资的各类“互联网+”企业,形形色色的“独角兽”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而在A股市场上,即将开席的资本盛宴也令各方垂涎。与小米等“独角兽”相关的概念股连登涨幅排行榜前列,多家上市公司便纷纷发布公告拉关系、“攀亲戚”。

事实上,业界对于“独角兽”的定义多沿用境外风投的共识,即成立未满10年、外部融资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则被列为“超级独角兽”。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认为,在美国上市的BATJ并不在“独角兽”范围之内,更不存在“独角兽”回归的议题。

多位业界人士则表示,对于试图从“独角兽”政策红利中分羹的蹭热点行为,投资者还需多留心,别被乱花迷了眼。

找“背书”:为未来上市获得优先条件

自从监管层就支持创新企业上市发出信号,各种“独角兽”榜单、名录就层出不穷。其中,3月下旬一份冠之以“科技部认定”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一度在网络上疯传。

在这份164家企业入选的名单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占比超过30%,曾陷入舆论漩涡的多家P2P企业,以及与比特币挖矿相关的比特大陆赫然在列,引发网友争议。

尽管科技部此后澄清并未参与评选和发布“独角兽”企业榜单,这份标注着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之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字样的榜单仍被部分投资者视为“背书”。于是乎,入选企业弹冠相庆,落榜企业则纷纷打探如何挤进榜单,以便为日后上市攒下优先条件。

为吸引创新企业落户,多地政府也不约而同打出“独角兽”牌。成都欲打造全球首个“独角兽岛”,天津要建“独角兽大厦”,珠海设立“独角兽投资基金”……

是不是有了“背书”就能成为直通股市的“独角兽”?证监会公布的试点范围给出了答案: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7大产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的未上市企业。

星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刘可认为,明确行业范围和规模门槛有助于严防一些企业伪装成“独角兽”扰乱资本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独角兽”集中于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不同,当下中国的“独角兽”更多来自文化娱乐、教育、游戏、出行、物流等消费、商业服务行业。在王昕杰看来,中国更应着眼于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产业的扶持。“这不仅有利于资本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也将更快推进中国经济结构与资本市场结构更加均衡。”

严防“独角兽陷阱”

监管层对于“独角兽”的“偏爱”,本意在于吸引国内优秀新经济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也为鼓励一级市场更多地投资于创新型企业,培育、发掘更多的“独角兽”。

然而一些业界人士担忧,对于创新企业IPO“估值不低于200亿元”的界定标准,可能引发部分企业通过最后一轮融资“抱团取暖”,通过虚高估值的方式达到“独角兽”标准。

事实上,短短两三个月内,逾千亿资本密集涌入斗鱼直播、寒武纪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此外,《意见》规定尚未盈利试点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试点企业实现盈利前不得减持上市前持有的股票,但对于突击入股者及股权投资机构则留下了可乘之机。

信达证券指出,对于未来可能通过IPO登陆A股的“独角兽”而言,没有盈利指标可能加大其发展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性,投资弹性和风险将同步提升。

一家创投机构合伙人表示,进入资本市场的“独角兽”应是在新兴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果某些“独角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价值链中没有明确的地位,过热的投资和过高的估值或沦为“击鼓传花”的游戏。

原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谢荣兴则建议,针对可能存在的“独角兽陷阱”,监管层应在调整上市规则的同时同步修改减持标准,如规定创始股东、最后一轮融资方以及所有风投股东必须三年以后减持,控股股东包括最后一轮融资方应有三年业绩承诺,达不到预定目标则须按一定比例缩股。

如何保证进入“绿色通道”的“独角兽”货真价实?如何避免“准独角兽”做大估值蜂拥上市?如何防止企业上市后资本退出,给A股留下“一地鸡毛”?这不仅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相关制度设计亟待解决的难点。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