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宏观经济新闻 >> 正文

英欧就“脱欧”过渡期初步达成协议 中资企业或迎来机遇

2018-03-22 06:10
0

 

时代财经  梁励

沸沸扬扬的英国“脱欧”事件终于迎来了转折点。

3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欧盟与英国公布了一份有关英国“脱欧”过渡期安排的协议草案,宣布已就其中大部分条款达成一致,有望在欧盟春季峰会上获得通过。

“这是"决定性的一步",”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表示,“我们还没走到终点,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

据路透社引述,此次协议草案中用绿色萤光笔标出的内容是双方达成最终一致的条款,这些条款在协议草案中占很大一部分。外交人士称,“绿色”协议内容占比超过80%。

做出让步

根据这份共129页的协议草案,“脱欧”过渡期将从2019年3月底正式脱欧后开始,持续21个月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虽短于英国先前要求的两年,但这却让英国在过渡期内继续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与欧洲共同市场内;需要接受欧盟法律的管辖,但不能参与欧盟内部决策;可以与其他贸易伙伴签署新自贸协定,但需待过渡期结束后方能生效。

“执行期(即过渡期)不仅在短期内提供了确定性,它也是塑造我们未来关系的平台,关乎英国开始在欧盟之外的生活。正如巴尼耶所说,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将能够在过渡期内和全球范围内的老朋友和新盟友签署,并批准新的贸易协议,这是英国40多年第一次可以这么做,而这些协议将在过渡期结束后生效。” 英国脱欧大臣戴维斯(David Davis)说。

这是在2017年脱欧谈判开始后英国拿到的最有价值的一份经济保证,为此,英国被迫在居英欧盟公民权利问题上做出了让步。根据协议草案,在过渡期内到达英国的欧盟公民将享受与那些在英国脱欧之前就到达英国欧盟公民相同的权利。

棘手的英国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界问题依然是个“老大难”。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根据1998年英国与爱尔兰两国政府签订的《贝尔法斯特协议》,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间的“软边界”状态,并借此实际上确定了爱尔兰将不再谋求与北爱尔兰统一,困扰两国数十年的“北爱尔兰问题”方才得到了解决。

因英国“脱欧”,英爱边界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虽然脱欧谈判三大难题中的英国“分手费”以及居英欧盟公民权利已经确认得到解决,但是英国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界问题仍未确定解决方案,双方目前只是就退出协议的措辞达成新的临时性妥协。据了解,双方在司法合作、数据保护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仍存在分歧。

尽管分歧依然存在,但是戴维斯仍表示对英国“脱欧”谈判的前景表示乐观。

拉拢中国打破僵局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在2018年2月及3月,对2418名供应链经理进行了两轮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拥有资产(如办公室、仓库或工厂)的欧盟企业中,有14%缩减了业务。此外,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11%的欧盟企业已将部分人力撤出英国。

CIPS的经济分析师约翰•格伦(John Glen)表示,企业更担心的是英国和欧盟之间的长期关系不明确。“企业总是需要准备好应变的计划”,格伦表示,“对于实际会发生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变得现实一些。”他说。

而这对中英经贸发展而言或许是一个机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目前,中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德国),中国是英国第6大出口市场。2017年中英双边贸易额为790.34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6.2%,创历史新纪录。其中中国向英国出口额为567.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8%;从英国进口额为223.14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19.4%。中国贸易顺差额为344.1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经贸合作外,英国还是中资企业在海外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今年2月初,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访华行程被看作是拉拢中国以打破脱欧后的政治僵局,获得更多的经贸合作机会。此外,更多的中国投资也是特蕾莎•梅访华之行的重要任务。据了解,她此行在上海出席中英商业论坛期间,与阿里巴巴马云、吉利控股李书福、复星国际郭广昌在论坛上分别进行了致辞和演讲,还单独回见了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截止2017年底,中国对英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累计为191.4亿美元,其中2017年投资额为15.3亿美元。另据晨哨集团研究部统计,2017年,中资发起的对英国投资并购案例共72宗,其中57宗交易披露了交易金额,披露金额合计315亿美元。英国是2017年中资海外并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目的地。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姆斯•沙逊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英国商界提供前所未有的经贸机会。中国将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贸易的承诺,英国商界将积极参加这次重要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据路透社此前报道,英国保险协会(ABI)表示,英国保险业认为英国脱欧后中国将成为其在非欧盟市场的首选之一,并希望双边贸易协议能确保中国放松对外资所有权的限制,而欧盟目前还没有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外国公司目前不能在两国获得保险公司的控股权,尽管中国已表示计划放宽相关规定。英国的主要保险公司,如保诚集团和标准人寿公司等均已在中国设有合资公司。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