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是投资等决策的核心逻辑

2021-06-11 06:14
0

“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吸引各界目光。

  6月10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

图片

  他提醒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在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理性地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刘桂平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迎难而上,要求尽早科学设置碳减排目标,部署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出台规范明确可操作性的绿色发展举措。”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刘桂平指出,“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据悉,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资本加速向低碳领域倾斜。包括:与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的碳中和债已经累计发行656.2亿元;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

  刘桂平透露,人民银行正在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用金融的力量推动营造实现“30·60”目标的良好氛围。

  此外,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两条腿”走路

  刘桂平提出,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他指出,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约束排放,激励减排,同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

  “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刘桂平强调,一是,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

  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刘桂平说,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金融系统将积极配合、主动适应碳市场建设需要,有效平衡好绿色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间的关系。

  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绿色金融业务被推升至市场关注的“顶峰”。

  刘桂平说,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大概在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至7.5万亿元,巨量的资金需求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刘桂平提醒说,国际上有关新兴产业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19世纪中期铁路投资热退潮、1929年无线电、电力、汽车和石化泡沫破裂,还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资潜在的社会经济成本。

  刘桂平强调,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