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又逢高考!“00后”首登场│场外有了更多选择

2018-06-07 10:30
0

 

2018年高考拉开帷幕 “00后”迎来人生大考[组图]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出炉

————————————————

又逢高考:“00后”首登场 考场外有了更多选择

作者:陶旖洁

摘要:中国经济腾飞促进各行业发展,相比于传统科目,艺考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外的留学和游学正在下沉普及,从“奢侈品”变成普遍需求;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也为本科招生率作出不小贡献。

2018年,“00后”终于正式主宰高考舞台。

对于广泛的中国学子来说,高考是漫漫人生征途最重要的一站。不过,今天的考生已经有了更丰富、更容易接触到的出路。

中国经济腾飞促进多种行业发展,相比于传统科目,艺术类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外的留学和游学正在下沉普及,从“奢侈品”变成普遍需求;专注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也为本科招生率作出不小贡献。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在高考教育专题系列的两份研报中,详细分析了00后的“新出路”,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艺考、海外游学和民办高校。

艺术教育市场正在茁壮成长

 

尽管调查数据显示,广泛的中国家长对艺术教育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但事实上,艺考规模的扩大步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快一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娱乐消费市场起飞,本土的原创设计也在逐渐萌芽。专攻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科目的学子,未来毕业后的“出路”也更为广泛。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机构的集中度在近10年里有了明显提升。教育市场整合洗牌,将人才缺乏、教研力量薄弱的劣币剔除。

安信证券基于一系列假设认为,艺考培训市场的规模到2020年可达到329.70 亿元,增速约在13.46%。

海外游学仍有较大潜力

海外留学不是新思路,与之相辅相成的海外游学,正随着消费水平提升,从曾经少数家庭能负担的“奢侈品”,下沉为更为普及的普遍需求。

《2018 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达86 万人,预计未来将以 20%以上的增速继续 呈现扩大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国际游学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超过六成的中国家庭希望子女游学

不过,整体而言,中国的游学渗透率仍不高。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K12 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人群数量为1.83亿人,当年游学人数仅为 71 万人,渗透率0.38%,显示游学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海外留学市场以年均20%的增速在增长,部分留学中介公司也已经登录资本市场,为行业壮大提供更多可能。

政策部署基于民办高校发展空间

随着教育市场化政策的不断出台,民办高校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

2016 年,中国共有高等院校2596所,其中公办高等院校1854所,民办高等院校742所(占比28.6%), 较2006年14.8%大幅提高。

民办高校对招生率的贡献越发明显。2016年本科招生率53.86%,其中民办高校本科招生率为 10.73%,是重要的贡献主体。

而且,政策要求也给予了民办高校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教育部部署“到 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安信证券指,目前适龄人口稳定 在1500-1600万,按照50%的毛入学率计算,仍有100-200万新增生源需要相应投入。

对于当下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安信证券进一步分析,目前市场格局尚呈现高度分散和地域化鲜明,各大公司均是一方龙头,由于地域的隔绝而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民办高等教育是重资产、高投资模式,未来以外延收购为主,而诸多公司的首选便是西北、华中、东北等地,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入学率相比全国平均入学率较低,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教育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展,这些区域便成为必争之地,未来在生源方面的竞争会愈加激烈。(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

——————————————————

地方人才政策贵在“有效” 这届高考报志愿选武汉、西安?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许琳斐 何莹 郭倩倩

正在武汉大学念大三的周舟,打算暑假到深圳找实习。南下广东实习,为找工作打基础,是武汉的大学生近些年的“惯例”。武汉这座城市拥有上百万在读大学生,却没有相应规模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往年填报志愿时,这种情况使得不少高考考生和家长对选不选武汉高校纠结不已。

不过,现在正在高考的考生们,到填报志愿时可能不必太纠结。武汉推进的“双百万”人才政策,有望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留在武汉的机会。

2017年年初武汉出台的“双百万”政策,某种意义上是地方新一轮人才政策的起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多座城市出台人才新政策。其中,吸睛无数的武汉、南京、武汉、成都、重庆、长沙等,不仅是“新一线”的有力候选城市,而且还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优势城市。原有的高等教育优势与新的人才政策叠加,会否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人才政策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高等教育优势城市产业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吸引考生报考。但这需要漫长的传导过程,具体影响程度如何还不明朗。

而从BOSS直聘研究院最新的数据看,武汉等城市的大学毕业生留存率正在提高,缩小与广东等先进省份的差距,“新一线”城市高等教育优势与人才政策的叠加优势正在显现。

抢着留住大学生

周舟这样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青年劳动力,是地方人才政策关注的焦点。

武汉是近一年以来最早推出人才政策的城市。2017年年初,武汉推出“双百万”计划,即要在5年内,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以及“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前一个“百万”,其目标就是推动周舟们留在武汉就业创业,而不必流失到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其具体的措施包括本科生最低年薪5万、购房八折等“优惠”政策。

在武汉推动实施“双百万”计划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城市发现“人才”的价值。南京首开大学生“面试补贴”的先例;成都有捆绑落户、就业的“蓉漂”计划;天津有落户就业的“海河计划”;西安最大限度放宽落户,在读大学生在线即可申请西安户籍。

这些城市,不仅是这一轮人才政策热潮的明星城市,同时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国内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城市。QS全球大学排行榜显示,该榜单的2017年全球大学900强中,内地只有14座城市的40余所大学入围。这14座城市就包括前述武汉、南京与西安等城市。

与经济的城市格局相对比,南京的高等教育实力甚至比上海要强,武汉、西安的实力与一线城市广州相当,而重庆、天津亦有较强的高等教育实力。但是,人才的流动性,使得武汉、西安没有享受到太多高校多的好处。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就业选择上有很强的目标性,他们不一定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就业,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考虑。

另一方面,往年的志愿填报,因考虑毕业时更好找工作,考生往往选择一线城市,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往年有“广东考生不爱考出省”的说法;而如果选择类似武汉这样的城市,往往意味着大学要为就业准备更多。

而未来的情况则可能是,周舟们有更多机会直接留在本地工作。未来出现的一种可能是,更多优质生源流入武汉、西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这也是出台人才新政策的地方乐于见到的情况。这是否意味着高考志愿填报出现关键变量?

张端鸿表示,人才流动问题可以用“推拉理论”解释,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是“拉力”;其“推力”在于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房价压力大。相当多在一线城市上学的学生在就业时选择离开。对于中西部而言,生活成本低,竞争压力小,曾经被忽视的人才来到这反倒有了成就事业、实现价值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中西部城市人才的“自产自销”,将成为一种可探索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人才政策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产业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吸引考生报考,但这中间的传导过程很漫长。

从事教育政策的中山大学副研究员范昕认为,人才政策对考生的报考会有一定影响,但读大学需要数年时间,具体起到何种影响当前并不明朗。而且雇主更看重高校本身的声誉而非所在地,“本地高校”的标签并不会为求职者加分。

熊丙奇表示,人才政策和报考选学校目前来看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政策里并没有限定人才来源,而且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吸引潜在人才前去就读,而是吸引人才去就业,重点是人才的使用效果,对当地产业发展能做多大的贡献,而并不是培养。

应届生留存率提高了

目前,人才政策预期与报考选学校间还没有太直接关联。尽管如此,部分城市人才政策与高等教育集聚的叠加优势正在显露出来。说明这一趋势的,是一种参数——反映高些应届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的“留存率”。

在新的“潮流”中,周舟选择深圳实习实际上已是旧的“传统”;过去,大约超过一年的武汉高校毕业生要离开武汉谋发展,但随着人才政策预期看好,这种情况正在“逆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取的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数据显示,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武汉高校毕业生的留存率为57%,这一数据在最新的2018年毕业季上升至64.3%。

和武汉一样,西安、重庆、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趋势也逐渐显现较乐观的迹象。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本地高校毕业,并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包括今年的应届生和一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比例达到73.8%,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如果将视角放大到省级行政区,截至2018年4月底,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平均留存率(在本地求职)为68.8%,相比2017年同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

BOSS直聘研究院援引样本数据称,毕业后的头两年,许多职场新人的求职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还不清晰,工作变动较为频繁,全国各省市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平均留存率波动性和差异性也较大。两年后,随着职业方向逐渐清晰,人生规划走上轨道,年轻人择业的地域稳定性明显提升,一部分毕业后选择了其它城市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各地的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基本面能够维持在50%左右。

这也在提醒正在考场的00后们,志愿填报时选填武汉等“新一线”,确实有机会留在当地发展,而不必在就读时重复周舟跨省实习的“麻烦”。

随着数据的看涨,武汉等“新一线”的数据正在与先进水平缩小。据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最高的是广东省。坐享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巨大地缘优势,辅以一定的地域文化影响,广东省今年的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高达96.8%。紧随广东之后的分别是浙江省(90.6%)、上海市(86.6%)和四川省(83.5%),均超过八成。浙江与四川分别拥有杭州、成都两大明星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深圳、青岛等不少城市正在大力引进、新建优质高校,以填补高等教育的短板。

2017年7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数据显示,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留在深圳的比例为38.3%,为历史最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直到2015年,毕业生留深的比例才首次超过去向为北京、上海的,达到30%。

相比之下,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仅为23.0%;东北地区的留存率为40%。

对此,范昕解释说,地方办大学的目标不该是单一的,虽然不能留下毕业生,但有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学者为当地服务,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也是其意义之一。

 

张端鸿还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劳动力的争夺关乎城市未来的发展。不管是什么发展水平的城市,都要考虑如何吸引、留住人才这一问题,努力在推拉之间找到平衡。(应采访对象要求,周舟为化名)

————————————————

新高考带来了什么

——聚焦2018年高考改革

作者:统稿:记者 易鑫 采写:记者 蒋亦丰 陈欣然 徐德明 王强 魏海政 施剑松 董少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6月5日,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三(24)班学生高兴地领到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准考证。王彪

6月5日晚,重庆市沙坪坝区环境保护局开展夜间突查,使用噪声检测仪对一工地进行噪声污染检测,营造良好高考环境。孙凯芳 摄

6月6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列队拥抱即将走向考场的学生。 本报记者 施剑松 摄

■关注2018高考高招

今年是上海、浙江实施新高考的第二年,也是第二批试点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高考改革工作推动的关键时期。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今年有哪些新的调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高考改革有哪些新动向?高考改革分别给各地高校、高中、学生带来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记者在各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改革新动向:人才选拔更多元

除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外,今年浙江省内归属地方的50所高校以及北大、清华、浙大等9所高水平大学参加浙江“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改革,即把考生的会考成绩、高校对考生的测试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照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2018年,浙江省预计通过“三位一体”招生人数超过1万人。最早一批尝试“三位一体”招生方式的浙江工业大学招生负责人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高考招生制度,有助于高校选拔、挖掘到有潜质的学生。

天津今年高考最主要变化在于本科录取一二批次合并。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孙志良说,此举旨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也有利于各高校面向同样的生源同台竞争,创造了较为公平的录取环境,使考生和高校实现“双赢”。据了解,天津高考改革重点包括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等。

相比往年,北京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英语听力已经提前考完。这一变化大大减轻了考生和学校的负担。北京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说:“今年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提前考了两次,孩子们基本都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分数。明天进考场要比以前轻松一些,学校组织备考的压力也小多了。”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今年全面启动,试点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成绩。12所高校共5000个招生计划参与该项试点。山东高考改革重点主要包括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夏季高考改革、深化春季高考改革4个方面。

高校新挑战:对专业特色要求更高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8年度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新高考给高中和大学都带来了许多有益影响。

以新高考规则改变为例,不仅取消了录取批次,而且浙江新高考录取实行“专业+高校”的模式,更强调高校专业特色。这一新的制度设计,有效打破了原来的“985”“211”工程高校等身份界限,给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提供了超越的机会。

在浙江2017年高考第一段投档时,部分原“二本高校”跻身一段,其部分专业投档分数线甚至超过“985”“211”工程高校。如西北政法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院校。

新高考在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逆袭机会的同时,也给高水平大学某些优势不明显的专业敲响了警钟。

2017年浙江高考录取中,部分原“985”“211”工程高校的专业投档分数线出现了较大差距,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间最高投档线和最低投档线之间的差值高达60分之多。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分差65分;东北师范大学的专业分差61分;西南交通大学的专业分差55分。

“这也必将刺激并激励高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同时,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认为,山东高考改革强调增强高校与高中教育的关联性,其关键制度设计是“高校选科”“高中选课”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标志性成果进入高考录取体系。所谓“高校选科”,即高校按照专业确定高中学生报考本专业必须学习的科目,这是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体现。所谓“高中选课”,即高中生要报考高校某个专业,必须选择学习高校确定的必考科目,这是对高中教育规律和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权的充分尊重,也意味着特色化多样化办学之路将成为高中教育的必然选择。

高中新要求:深化课改特色发展

尽管只有一周时间就将迎来高考,但杭州长河高级中学高三学生袁婧华还是保持着正常的作息。目前,她已通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校考,文化课的选考成绩也十分理想,所以面对高考袁婧华信心满满。

今年,长河高级中学参考的共有560多名学生,其中接近一半的学生已通过浙江省的三位一体招生考试。三位一体,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该校校长何东涛认为,正是学校坚定不移地深化课程改革,让学生“摘到了桃子”。根据浙江新高考“7选3”的选考设计,共有35种组合可供学生选择。长河中学开齐了35种,选择者最少的组合只有4名学生,但学校照样开课。而在一些学校选课者很少的物理,该校的选考人数竟然超过一半。

“这非常考验教师对选课走班的管理能力。”高三年级组组长方乃锋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教师遇到一个问题后,以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并用10分钟时间向同伴展示。这样一来,全年级组教师可以群策群力、抱团取暖。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韩相河认为,山东的高考综合改革有利于学校拓展自主特色发展的空间。近一年来,山东省实验中学凝心聚力做好顶层设计,为高考综合改革的软着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校完成了模拟选科报告及2017级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架,先后出台了《选课走班实施方案》《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方案》,出版了山东省内第一部学校自主编写的生涯教育校本教材。还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建设中心,对国家课程、选修课程、德育课程等进行了梳理和提升,逐步建立起了“前瞻性、贯通式、全方位、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学生新变化:全面多元个性化发展

随着北京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推进,学生对待高考的心态在改变。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玉萍说:“现在的孩子都觉得高考只是告别了学校,而不是告别学习,高考只是人生的众多挑战中的一次而已。”

上海市嘉定一中校长管文洁发现,在新高考格局下,高校、高中乃至全社会都倡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性学习,让所学知识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学生更有信心和提高自我认同。“学生不是功利地去做课题研究,处在一种崇尚创新、鼓励研究的氛围里,他们不由自主就会参与,这对于人的未来培养极为重要。”管文洁说。

上海市嘉定一中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一个小团队,致力于解决学校周边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方法既有数学建模,也有对于交通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访谈,拿出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报告。“这就是上海新高考最了不起的地方。”管文洁说。

山东省实验中学完善了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制,加强了与高校教育资源及教学模式的接轨。每年有20多位院士、大学教授进校园为学生作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山大创新班”“中科大创新班”,在授课广度与深度层面进行了广泛拓展。通过各级各类比赛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机会,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统稿:记者 易鑫 采写:记者 蒋亦丰 陈欣然 徐德明 王强 魏海政 施剑松 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7日 第1版)

————————————————————————

中科院院士柯俊先生的辉煌钢铁人生

学历和薪酬能成正比吗?

纵深│城市“抢人大战”与“房地产走向”

“抢人大战”后,如何留人│你值多少钱?

天津落户96小时后梦醒

深圳: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零费用、零排队

福州“人才新政”:本科毕业生不超35周岁可直接落户

江西赴东北引进高层次人才 最高年薪:120万!

京沪打响新一轮“抢人大战”!最大赢家是谁?

珠海出台人才新政:赠送50%住房产权 最高亿元资助

武汉拟推人才“房票” 非本地户籍购买首套房可不受限购制约

各地人才争夺大战升级 深圳新增安排5万套保障房

———

中央企业负责人2016年度薪酬信息披露

高质量收入分配将主攻三大方向

“政府+市场”薪酬效应显现 重点群体增收加快落地

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天谁来当工人?

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 都涨了多少?

上海540万产业工人地位将提高 高技能人才有望实行年薪制

———

“抢人大战”与未来的房价

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变化:京沪减少,广深大增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北京: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 未来增长空间或不足130万

多地人才落户创新高!“抢人大战”将产生什么影响?

———

五十城白领平均薪资8730元 北京上海突破万元大关

全国37城白领平均月薪7789元,北京以超万元居榜首,你达标了吗?

海外高层次人才愿参与雄安新区发展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