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环保“督察高压”常态化│鼓励举报环境污染

2018-06-06 22:31
0

 

环保“督察高压”步入常态化

专家建言尽快推进环保督察法制化建设

5月3日,生态环境部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约谈了山西省晋城、河北省邯郸和山西省阳泉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并同步暂停三市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此前,生态环境部密集通报了七起中央环保督察后污染反弹、整改不力以及媒体曝光的重大污染事件。与此同时,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近日向社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问责人数超过1.8万人,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

据悉,我国今年将开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从约谈、通报到问责,我国环保督察工作正在不断深入,且始终保持不断加码的高压态势。专家认为,我国环保督察已经进入建章立制的新阶段,下一步应结合环保督察实践,积极推进环保督察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

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3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高度肯定了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显著成效。

数据最有说服力。自2016年1月在河北启动督察试点后,中央环保督察两年内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共与768名省级及以上领导干部、677名厅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个别谈话,对689个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走访问询;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3.5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按程序向省级党委和政府累计移交移送387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企业,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199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875人。另据透露,由于中央环保督察移交案卷的整改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最终问责人数将远远超过1.8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4月下旬以来,生态环境部密集通报了多起中央环保督察后污染反弹及整改不力的事件。4月20日,生态环境部先后通报了湖南省邵阳市威凌金属有限公司、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鸿升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盐城市上市公司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起环境污染事件。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的三起污染事件都是在督察组进驻结束后杀了个“回马枪”,即进行“点穴式”专项督察中发现的。据了解,针对督察组走了后污染反弹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有意识地开展了“点穴式”专项督察,即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察。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根据中央部署,今年还将开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再次实现全覆盖。

业内人士指出,“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作为环保督察的一种探索形式,与现有的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级别的环保督察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环保督察高压态势,带动了全社会环保责任的落实。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按中央模式建立并实施了省以下环保督察机制,31个省份均成立了督察整改领导小组。此外,自启动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国各省(区、市)已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31个省份均已出台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4月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时指出,今年将制定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进一步压实各地方、各部门、各主体环保责任。李干杰还多次公开表示,正在对首轮环保督察进行充分总结,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把它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随着环保督察不断向纵深发展,如何使督察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常规化和法治化十分紧迫。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环保督察法制化建设,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环保督察基本制度、工作程序、责任机制等,使环保督察工作有法可依。吴舜泽等专家进一步指出,可以探索出台国家环境保护督察条例,构建包括监督检查权、督察督办权、问责权等在内的环境保护督察权力体系。(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吴永/北京报道)

————————————————

公安部:今年已破环境犯罪案3700余起,211起挂牌督办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澎湃新闻从公安部获悉,今年以来,公安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紧盯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等环境犯罪问题,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侦破各类环境犯罪案件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30余名,公安部直接挂牌督办案件211起。

公安部介绍,近年来,公安部组织各地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发力,重拳出击、年均破获各类环境犯罪案件8000余起,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侦破了河北无极非法倾倒工业废液致5人死亡案、安徽铜陵万吨固体废物倾倒长江系列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

公安部介绍,公安部积极参与、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会同环保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及时查处阻扰环保执法行为,有力保障环保监管执法权威性;积极推动修订完善了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公安部还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办法,对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公安机关年均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万余起。

今年以来,公安部指挥各地公安机关在集中打击整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大气违法犯罪活动、长三角及珠三角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犯罪活动等也予以重点打击。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多发易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邵克)

—————————————— 

河北副省长李谦街头派发“明白纸”,鼓励大家举报环境污染

河北环保发布

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结束之后,河北省副省长李谦在活动现场积极向周围群众讲解和宣传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并发放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举报明白纸,鼓励大家举报环境污染。

这张“明白纸”上,包括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河北时间、举报电话、举报邮政邮箱、督察范围等,版式简约,形式亲民,便于群众阅读接受。

5月31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河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李谦在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是对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又一次全面体检和把脉会诊。河北省要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为契机,主动作为、再加力度,全面抓好环境问题的排查和整改。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他欢迎广大群众积极投诉举报,提供问题线索,河北省政府坚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原则,对举报问题依法调查处理,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据了解,李谦专门要求此次活动设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举报明白纸,作为六五环境日主要宣传资料在全省范围向群众发放。部分地方还将明白纸内容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宣传品,向群众赠送发放。当天,全省各地宣传员走进公园、社区、街道、工地、马路,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商场、门店、公交车等,广为宣传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工作和举报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石家庄主会场发出明白纸约1万份,各市、县、乡分会场共计发放近20万份。

(来源:中国环境APP │澎湃新闻)

————————————————————————

【观察-回顾】

独家视点:务必重视中央强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2013.12.13)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2013.10.16)

———

独家视点:中国钢铁丰功伟绩犹存 转型升级乃必由之路 (2013.12.16)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2013.10.15)

———

独家视点:中央保持改革定力 钢企必须主动转型 (2015.12.22)

独家视点:要有新姿态,讲法治,别任性 (2015.03.15)

———

“两会”随笔:保卫蓝天,钢铁企业义不容辞!(2017.03.06)

“两会”漫议:“市场”和“环保”缺一不可!(2013.03.04)

———

独家视点:要“政策”的“希望”难以灵验 (2014.04.28)

独家视点:承受“法治与市场”下的痛苦转型 (2015.01.01)

———

系列报道:正视钢铁困局 坚守生态红线 (2012.08.28)

独家视点:执行“偏差”≠政策“偏颇”(2010.09.08)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