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机械行业 >> 正文

厦工亮出智能产品新王牌

2017-10-17 10:10
0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的工业4.0正促进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深度变革,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机器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等成为行业企业的翻身利器,其中,无人驾驶、智能控制、智能检测等智能技术正在被各企业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中,整个行业的智能化产品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仔细梳理各类产品后不难发现,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不断增加的成本和无法预估的产品可靠性等也成为用户吐槽的重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行业企业都在寻求最有效的方案。

面对这一情形,厦工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智能技术为突破口,厦工在2014年开始了智能装载机的研发工作。而与中航工业西安自动控制研究所的强强结合,无疑为这次的研发工作增加了筹码。两家携手将军工技术运用到工程机械装备领域,共同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GJE捷驭智能电传控制系统堪称业界翘楚,“该控制系统融合了先进的电液集成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采用的轻量化材料工艺,不仅节能降耗而且可以使设备拥有安全舒适的精准操控方式。可以说,XGJE捷驭智能电传控制系统的成功应用开启了中国工程机械基础件数字化、智能化和国产化的道路。”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鹤艇在谈到XGJE捷驭智能电传控制系统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XGJE智能控制系统的成功研发,包括XG958i智能装载机、XG822i智能挖掘机在内的多种智能产品在BICES2015工程机械展会上惊艳亮相;2016年,依托XGJE智能控制系统,厦工自主研发的XG822i高空破拆抢险智能机、XG958i智能装载机被武警交通部队运用于洪涝、泥石流等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并表现出了在特殊工况中的优良工作性能。至此,厦工在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实际应用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当然,放眼全行业,厦工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国外巨头卡特彼勒、小松在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已堪称标杆,而三一、徐工等国内企业的智能化速度更是惊人,如何在强敌环绕中谋得发展良机,厦工的战略决策非常明确,“坚持创新驱动,为用户量身打造智能化作业和运营体系,提供远离危险的安全操作及便捷舒适的驾控享受,以最卓越的性能品质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收益。”黄鹤艇解释道。

2017年4月,厦门工博会上,厦工集中展示了全新升级的智能化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多款智能装备。无人驾驶下的高难度漂移、360度大回转、绕场高速行驶等展现出了厦工设备优越的操控性能。同时,在XGJE电传智控系统控制下的智能设备,不仅能很好地适应高低温、高腐蚀、高辐射、高粉尘、火灾、爆破等极端工况,而且在地震、泥石流、危化品泄露或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中也可以保障工作质量及操作手的人身安全。

5月,以武警交通部队实际需求为研发重点的XG843FL抢险救援多功能挖掘机、XG822i高空破拆抢险智能挖掘机、XG822i/XG836i多功能智能挖掘机等四款智能设备成功交付武警交通部队,并在部队进行了为期七十多天的试训试用工作。在试训试用过程中,这四款设备的优良性能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认可。

之所以能获得官兵们的交口称赞,离不开这四款设备所具有的一键标定、自学习智能记忆再现、恶劣工况下遥控和程控操作、定变量超低损耗节能系统、舒适智能驾控体验、多余度保障技术、云端软性升级服务、智联群协同作业等8大智能技术,其中,多余度保障技术、智联群协同作业等均为业界首创,“我们应用了航空的多余度理念,在整机中储备了多个关键零部件的备用件,以保证设备在救援过程中不出故障,或者出了故障后还能继续作业。”卓继文用简单的话语为我们解开了多余度保障技术的神秘面纱。而通过操作人员发布作业规划或者作业指令给多台智能机器,使机器之间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相互通信完成协同作业则是智联群协同作业的真实作用。另外,智能遥控技术、可置换多功能模块作业组建技术和通用电控高速底盘技术的相互融合也能满足复杂情况下多样化的救援任务,“救援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利用最少的时间、有限的设备完成最大量的救援工作是救援工作的基本要求,远距离智能遥控、一机多能等技术可以保证作业人员在安全区域快速准确地完成救援任务。”卓继文详细介绍道。

从2014年开始,一系列智能产品技术的成功研发和产业化运用,表明了厦工用智能化技术拓展差异化市场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工程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智能化设备完全普及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厦工有着清醒的认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还需要在研发方面进行不断地投入,通过智能化技术缩短操作手的培训时间、降低用户的工作强度、提高设备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让客户受益是厦工进行智能化研发的最终目标。”黄鹤艇说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