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财科院报告揭“降成本”五大误区

2017-08-17 05:40
0

【热点关注】

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究竟是谁“烧红”了国内钢材价格?

“黑色系”见顶了吗?三张图告诉你

“软硬兼施”:中国智能钢厂新命题?

———

数据要分清真假 中国经济需求分析

央行:停止对落后产能金融支持

下半年投资,钱从哪儿来?

实体企业成本负担较高的根源在哪?

———

“债转股”四大突出问题浮出水面

处置“僵尸企业”不得虚与委蛇

官方密集重磅发布会 传递啥信号?

———

商务部回应美发起调查:中方绝不会坐视,必将采取所有适当措施

中美贸易战第一枪打响?特朗普指示考虑调查中国知识产权


(原标题)并非所有成本都要降 财科院报告揭“降成本”五大误区

[ 当前企业降成本的五大误区,分别为:一、所有的成本都要降;二、以行政方式降成本;三、为降成本而降成本;四、孤立地降成本;五、就成本降成本。 ]

针对近些年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攀升、经营困难的情况,中央打出了降成本组合拳,效果逐步显现,企业成本终止了攀升势头,略有下降。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下称“财科院”)获得的《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报告,揭露了当前企业降成本的五大误区,分别为:一、所有的成本都要降;二、以行政方式降成本;三、为降成本而降成本;四、孤立地降成本;五、就成本降成本。财科院连续两年通过线上问卷,以及成立多路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降成本实施情况。

在误区之一所有成本都要降方面,财科院调研发现,不少企业将降成本理解为所有成本都要降,所有的成本都能够下降,有些地方政府也将降成本理解为做“减法”,就是将各个环节的成本都降下去。这就容易陷入“成本普降”的误区。

事实上,有些成本非但不能降,反而基本趋势是上升的。比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味着以前在企业外部由社会承担的一部分成本要内部化,即更多地由企业去承担环境成本,那么,对企业来说就不能放松对排污和环保的要求,否则就会陷入环境成本也要降低的误区。

财科院认为,降成本需避免陷入“成本普降”误区,政策性降成本不能妨碍正常的市场竞争,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此外,不少企业把降成本简单理解为“政府为企业”,寄希望通过降成本来摆脱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确实也推出了“一对一”的救助式帮扶政策。政府在出台降成本政策时,也没有“一盘棋”考虑,而多是通过下指标、定任务,以行政方式“运动式”降成本,导致“政府冲在第一线,企业不急政府急”的异化现象。这就产生了第二个误区,即以行政方式降成本。

事实上,企业才是降成本主体,政府可通过更好发挥自身作用,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财科院认为,政府降成本举措要尊重市场规律,以引导为主,推动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财科院在调研中还发现,不少企业管理者将降成本的目标界定为“车间班组”式的目标,即通过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控制成本,为降成本而降成本。

财科院认为,无论企业还是政府,应首先明确降成本的目标,不能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企业降成本的目标应是将各个环节成本与整体成本结合起来,提高成本利润率和成本转化率,提高盈利能力和附加值。(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陈益刊)

————————————————

矫正成本扭曲 需正本清源

市场经济如波涛起伏,企业成本随之涨涨落落本是自然现象。真正需要辨识和重视的,是被非经济力量扭曲的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因为其中隐藏着经济运行的病灶。

近期一大热点事件是化工、有色、资源类商品价格大涨。螺纹钢、煤炭、稀土、基础化工品等基础性工业资源,纷纷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涨价行情。反映在7月数据上,同比来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速已经连续三月录得5.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上涨32.3%、12.7%和1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分别上涨27.5%和8.5%;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4.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0%。

这是工业品的价格重新发现、向正常水平回归。前些年的粗放式扩张,实际上人为形成了低于合理水平(即扭曲了的)基础工业品价格。如今,随着去产能、环保限产等政策的推进,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同时,对应的股票价格也在上涨,这都是正常的经济信号。

不过同时,下游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显然因之增加。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显示,下游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低,说明涨价向下游传导不明显。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在工业品涨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的“降成本”。

我们认为,“降成本”不能机械理解。正常的成本起伏,行政之手不应干预;真正需要消灭的,是扭曲和低效。寻求下游企业的降成本之道,应该从这里着手。

实际上,“降成本”的效果已有一定显现。随着全面推行“营改增”、简政放权取消部分审批事项、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举措,企业成本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工业企业去年末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为85.52元,同比下降0.15元。此外,2017年4月~6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组分赴东北、东部、中部、西部等九省实地调研,新完成的报告《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显示,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额这个指标看,2014~2016年,三年分别是76.76元、76.42元、76.33元,同样表明整体上样本企业成本略有下降。

但报告也指出,有些成本下降很艰难。报告称:与减税降费见效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度大、见效缓慢且后续改革繁重。虽然全国上下在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围绕投资、生产经营、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进出口、创新创业等领域,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但由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中介收费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含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等)的空间依然很大。

制度性交易成本遍布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例如:上游能源资源垄断带来的高价格;国企挤占信贷额度导致的融资成本高企;高房价推高了企业人力成本,而高房价背后是地方行政之手(土地、收益需求)因素;非税收费难减;行政审批的直接成本和时间成本等等。

工业品价格上涨反映出前些年的价格扭曲正得到矫正,而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暗藏在经济运行的若干环节中。清理这些高成本,需要正本清源,核心在于规范法治、厘清政府的权力边界。(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