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基础建设 >>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修炼“四大内功” 动力不再靠基建

2017-07-20 08:51
0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消费、创新等四大方面,但并不是要否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投资结构加快优化,大量投资与补短板紧密结合,投向了脱贫攻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比如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速都超过20%,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投资的增长也不低。

中国经济增长修炼“四大内功”

应当看到,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合理有效的投资不仅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是决定未来供给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中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应当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

首先,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严鹏程介绍,从近三年的情况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8%、59.7%和64.6%,分别比投资贡献率高1.9个、18.1个和22.4个百分点。今年的情况也是如此,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4%,比投资高30.7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最近,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3个文件。一是《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方案提出,力争2017年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800万人左右;第二个是《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三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方案明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要达到约5500亿元,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加到1.4万亿元。

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动力是创新。严鹏程用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来说明:“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特别是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层出不穷。”

严鹏程说,下一步,要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

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逐步释放、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以煤炭去产能为例,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

严鹏程说,去产能让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产业布局显著优化。随着去产能的推进,一大批僵尸企业逐步退出,为行业内的其他优质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不仅优化了行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而且推动了行业供求结构的好转,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动力是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这有效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降成本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之声记者就此提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下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还会有哪些新招、实招?

严鹏程回应,我委会同工业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推进降成本要组织落实好的8个方面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六降低、一提高、一引导”。“六降低”即降低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一提高”即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一引导”即引导企业内部挖潜。

央广短评:理性看待合理有效投资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消费、创新等四大方面,但并不是要否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投资结构加快优化,大量投资与补短板紧密结合,投向了脱贫攻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比如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速都超过20%,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投资的增长也不低。

应当看到,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合理有效的投资不仅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是决定未来供给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中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应当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