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上市公司万亿买理财 过半使用募集资金

2017-02-07 06:31
0

【新闻关注】

习近平: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习近平:加大环境督查力度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

习近平:去产能不进则退,决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行为

习近平:国企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

———

李克强:决不让落后产能挤占先进产能

李克强:政策落实怎样,都要负责任!

李克强:严格整肃庸政懒政怠政 严防国企违法利益输送

李克强:国有资产增值多少,央企要明明白白交上一本账!

———

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数据汇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文字实录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深化“三去一降一补”,要谋求关键性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

———

徐乐江:要澄清一些认识 不要妖魔化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徐乐江:适度产能过剩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

宝钢人士何太平称:目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有被夸大之嫌

某省级领导曾考察3家钢企,建议都要发展到1000万吨

———

徐绍史:两钢企违法违规案例都处分到省级干部,震慑作用非常强

首次明确取缔时间!中钢协会议:全国“地条钢”6月底前全部清除

———

国务院办公厅对两家钢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

国务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得搞等量置换

———

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重大违规事件“一事一报”

中国两部委联合发文:国有控股权改变必须报批

国有企业重大决策须经党委讨论后,再由董事会决定

———

国务院:严禁“僵尸企业”债转股

国务院:严防钢铁去产能弄虚作假

国务院:必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得等量置换,严肃查处顶风违法违规

国务院:国有企业经管人重大决策终身追责

———

辽宁此前四种方式财政数据造假,误导了中央决策!

多地虚报淘汰落后产能 套取奖补资金

“过剩”企业怕断贷,不惜财务造假

淘汰落后产能奖补资金黑洞!科级干部帮企业骗补借机敛财258万!

———

国务院调查组严查河北违规新增钢铁产能

“地条钢”问题突出 基层政府和企业仍存迟疑

———

关于做好地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二批试点的通知/全文

马国强在中钢协理事会上的报告(全文)

李新创:钢铁产业链相关产品金融属性增强了影响钢价的不确定因素

李新创:铁矿石价格仍将长期低位波动

“春天在哪里”?钢铁业销售利润率1.28%

新版《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解读

———

于勇: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到了“去规模化”时期

16万职工的大型有企,一年亏掉46个亿!

钢铁跨界“玩儿”融资租赁,能行吗?

期货私募“黑色行情”中狂赚51倍!

———

6分58秒!“双11”阿里成交额突破百亿!

钢市大调查:国内钢贸“殇”眺望重生

钢铁电商烧钱时代结束?

钢贸能成为互联网金融的“菜”吗?

———

六年违法生产 一朝灰飞烟灭!

雾霾再追源:基础污染数据失真,漏掉了谁?

1949年以来首次!中国官员考核环境权重远超过GDP!作为奖惩任免重要依据!

中央环保督察组已开展15省区市督察:问责6454人、拘留720人

“十三五”减排不达标,追责省级政府!

唐山有钢企与环保部督查组“过招”:督查组一走,关停的烧结机组就开启

———

煤钢供给侧改革:政府与市场求衡博弈

今年买房还是炒股?百名经济学家支招

———

徐绍史回应曹德旺:中国仍很有竞争力,去年为企业降低成本1万亿

国内企业税负过重?总理发话、部委举证:这锅不该让“税”来背

商务部发言人:部分制造业成本持续上升,对曹德旺言论不予置评

楼继伟:曹德旺“跑路”事件属于个案,世行称:中国总税率为68%

央评专家现场PK,圆珠笔笔头到底应不应该自己造?

———

晒晒工资条:大型央企高管年薪多少?

感慨与期盼:年底红包,你满意吗?

看看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的脱节究竟有多严重?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不会把货币战作为谋取贸易优势的手段

中国会成为特朗普的第一个敌人吗?

难以预测的特朗普时代来了

特朗普就任美总统 白宫发布新施政纲领


(原标题)上市公司万亿资金买理财过半使用募集资金 9家购买百次

宏观经济L型走势,实体经济缓慢复苏。2016年以来,资产荒现象依旧持续,上市公司投资意愿大幅收缩,不少上市公司将精力转向了理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有890家上市购买了理财产品,几乎占据了A股上市公司的近1/3,涉及资金1.07万亿。更有8家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规模超过百亿,购买理财产品超过百次的公司多达9家。

9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超过百次

农历新年刚过,不少手头有闲余地上市公司便迫不及待的买起了理财产品,仅2月6日一天就有安德利、弘亚数控、金洲管道和易事特等四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

其中金洲管道买入金额最大,金洲管道2月6日公告称:2017年1月2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管道工业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人民币1亿元购买“汇利丰”2017年第4092期对公定制人民币理财产品。此外,2017年1月26日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人民币2400万元购买“蕴通财富·日增利32天”理财产品。第一个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扣除各项费用)为2.90%/年或2.60%/年;第二个产品的收益率则为3.40%/年。

2016年以来,有8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规模超过100亿,其中中国神华、新湖中宝和温氏股份位居前三,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分别达到310亿、277.2亿和254.1亿。

超过6成公司不止一次购买理财产品,9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次数在百次以上,其中二六三、恒生电子和建研集团的次数更是超过200次,分别是284次、267次和242次。

从购买产品的类型来看,多数公司选择了保本型的产品,产品的收益多数集中在2.5%到4.5%之间。投资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之内,占比达到81.7%。从产品选择来看,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中行的理财产品最受欢迎。和此前相比,上市公司更懂得分散风险,一些外币理财购买规模占比逐渐扩大。

从目前的到期收益来看,芭田股份最会理财,已到期理财产品的累计收益达到24.7亿元,而根据芭田股份近期的业绩预告,2016年度预计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8734.62万元到1.59亿元,理财收益已成为历年来增厚上市公司业绩的法宝。

为何上市公司如此热衷“理财”?多数上市公司的解释都是: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为提高闲置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公司手头有钱,就是不知道干什么,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公用事业但是目前行业不景气,扩大产能及大概率亏损扩大。因此暂时把钱放到理财产品上,虽然收益不高,但是好过存定期。”广东省内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据记者了解,有类似情况的公司不在少数。

募集资金成购买理财产品主力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但钱从哪里来,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1.07万亿的理财资金中,除了自有资金之外,来源于募集资金的比例达到56.6%,占比超过一半。如上文提到的金洲管道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1.24亿资金便是来自募集资金。

平潭发展也于2月4日表示,2017年内将会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的最高存量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1亿元,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而根据平潭发展的公告,2015年底公司才刚刚进行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为20亿。

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与2012年底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有直接关系。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指引适度放宽了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使用范围。在该指引发布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能使用募集资金。事实上,也正是在2012年之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才迎来爆发式增长,基本上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

针对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理财一事,市场的观点不一。有人士认为目前实体经济疲弱,并不适合盲目扩张,上市公司通过理财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可厚非。但是也有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不务正业”、“购买理财产品这种行为其实在新上市公司中最为常见,上市之后融了一大笔钱,不知道去干什么,不少公司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产品。但这完全背离了投资者为上市公司募资的本意,原本投资者是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干好自己的主业,资金效率最大化,如果是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自己买就行了,何必要通过上市公司买。”广州一家私募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今年1月20日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目前再融资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并不十分缺钱的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导致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最终变成理财资金或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还有就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定增募资占主导,配股和债券募资占比较少,募集资金使用多变,随意变更募投项目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

“肯定需要管理,用自有资金参与理财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用募集资金的钱去参与购买理财产品显然说不过去, 2016年IPO及再融资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但是这些资金是流入到了实体经济中去,还是变成了理财产品,确实需要好好查查,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达到万亿,数目确实不小。”华南某投资机构董事长李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