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独家视点:莫以经济体制弊端而偏见中国钢铁

2012-09-18 15:08
0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及中国经济增速减弱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和国内众多传统产业一样,正面临着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市场疲软、利润下滑等现今中国企业较为普遍存在的运行困境。

出现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宏观经济因素的制约,也有世界金融动荡的影响;既有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及国情特征因素的作用,也有深化经济改革现实矛盾及钢铁行业自身发展调整的钳制……等等。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中国钢铁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对巩固中国国防建设及发展军工尖端技术的突出作用、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所发挥的重要支撑、对全球经济增长及钢铁技术进步的有效推动――笃定功不可没。

然而,却有舆论称“中国钢铁业生了什么病……它是当前中国经济病态丛生的典型。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办企业挣不到钱,尤其是实体经济。为什么挣不到钱?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超额库存……钢铁行业病症如此严重。”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乃至亏损。面对中国钢铁行业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人们从来不回避,更不会视而不见。尤其当前,无论是行业自身,还是政府部门,都在竭力积极地想办法、解难题、寻出路,以期尽快使中国钢铁行业走出困局,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脱离国内外的宏观大环境、偏离中国经济各发展历史阶段的特定国情,忽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转轨过程中的某些现实矛盾去看问题,势必是不全面的、不客观的,甚至是偏见的。

也许,人们会问:产能过剩、需求不振、钢市纠结、矿价缠心、钢价低迷、重组艰难……这些症结仍然在当前的中国钢铁业深深地存在着,还何以谈其贡献?

我们理应知道,中国要顺利实现固定资产投入的预期效果,钢材的支撑是必需的。在共和国的各个发展历史阶段,钢铁工业都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国防军工航天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满足扩大内需延续政策对钢铁产品的巨大需求,钢铁行业全身心地助力于国民经济的腾飞,正是钢铁行业提供了国民经济增长所必需的钢铁产品,才有可能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确保国家GDP既定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确保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钢铁行业通过上缴利税为国家的财政积累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还要了解,中国走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等转型期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社会矛盾“燃点多”“燃点低”,一些社会冲突加剧,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我们必须清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钢铁行业,其运行和发展走势是不可能跳出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大坐标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转型期社会,“总体稳定的社会状态”与“经济增长协调并存”即是中国正在为人类探索的一条新道路。因为,在目前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中,可以说所有产业的嬗变轨迹及调整模式的核心,皆跳不出、避不开这一探索,这也更是我们思考、分析、观察现今中国钢铁行业及其它众多产业所面临困境的一种最根本的国情着眼点。

我们更要看到,根据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在转型期社会,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是社会最不稳定时期,社会更加多样、分化,难以协调。历史上,拉美国家和西欧国家都曾在这一时期发生过社会动荡。然而中国,虽历经数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变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基本保持社会稳定,这已经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毫无疑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钢铁行业居功至伟。

眼下,中国钢铁行业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和发展的严重矛盾;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钢铁行业的历史功绩,更不应片面地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中某些尚待消除的弊端来偏见中国钢铁业。

其实,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淘汰落后等等,均不是现今才提出或强调的,更不是什么新的建议或措施,而是在若干年以前钢铁行业早就明确提出过的……客观说,当前我们并非失之于方向不明,更非失之于理论不清,而最大的困惑是在具体措施的实际执行操作中,矛盾交织,利益盘错,难以顺利有效地协调,以至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矛盾的排解和困难的消除。

再者,中国长期以来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体制。对于中国钢铁行业多年来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产能增长过大的现实,既有行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国家投资体制的弊端,并非简单归咎或指责于哪一个“单方面”的盲目或责任。中国虽然进行了3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也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依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仍然保持着对许多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特别是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土地和自然资源要素的市场,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当前,国内落后钢铁产能过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难度和压力仍然巨大。因为,落后产能不仅对资源、能源、环境造成压力,特别是中国政府对世界承诺的到2020年碳排放量要达到40%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更是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但是,更为严峻的现实矛盾和发展症结,还在于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同时,如何能够继续妥善处理好“总体稳定的社会状态”与“经济增长协调并存”之间的关系……或许,这不是中国“钢铁行业病症如此严重”的典型“症状”,而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道重大课题。

中国钢铁业高度正视自身在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中国钢铁业也更加需要舆论给予及时、客观、全面、建设性的指导和评判。

面对困境的中国钢铁,既应自赎,更要自信;面对新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既应建立一个包容体制,更要从制度层面完善投资模式。

(徐刚 中国联合钢铁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