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资委:今年将完成300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2017-07-28 06:50
0

【近日热点回顾】

动态资讯辑要 政治局会议透析经济形势 “两个变化”传递新信号

高盛大幅上调铁矿石目标价近30%:三个月期均价预期70美元/公吨

“黑色系”震荡!钢厂、贸易商、期货圈、券商、官方如何“反应”

据日本经济新闻:上半年世界粗钢产量同比增4.5%,中国创历史新高

吉林省开展钢铁生产许可证获专项督查 我国将核定跨省输配电价格

人民币中间价创9个月新高 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9.1% 官方解读

中钢协:6月重点企业板带材产销情况 国内后期钢市将呈波动走势

巴西对原产于中国的钢绞线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税措施,为期5年

央行逆回购600亿 大商所调整焦煤、焦炭、铁矿石品种指定交割仓库


“僵尸企业”退出步入高峰期

国资委力推“三个一批”清退方式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僵尸企业”清退正逐步进入高峰期。与此同时,从近期中央的各类表态来看,下半年处置“僵尸企业”仍是重头戏。

“处置‘僵尸企业’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的关键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僵尸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若完全依靠市场竞争的办法,很难使其彻底退出,因此有必要辅助一定的行政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7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时再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降杠杆,牢牢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并在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等工作成果基础上,深入抓好中央企业降杠杆防风险工作。

国企国资改革研究人士刘兴国7月27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央高度重视并多角度采取措施推动“僵尸企业”清理处置。通过处置“僵尸企业”,一是可以阻断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继续向“僵尸企业”输血,从而在降低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负担与风险的同时,增加优质企业的资金供给;二是可以有效盘活土地、设备等存量资产,降低企业部门总体杠杆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可以化解部分产能过剩压力,减少市场无效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今年国资委还将完成300户“僵尸企业”的处置任务。

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指出,“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主要是采取“三个一批”的方式:一是兼并重组改造一批。二是通过加强管理提升一批。三是通过清理淘汰退出一批。(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 记者 杜雨萌)

——————————————————————

【观察思考】

独家视点:中国钢铁丰功伟绩犹存 转型升级乃必由之路 (2013.12.16)

独家视点:钢企破产,这根“神经”能碰吗?(2014.05.11)

———

独家视点:“债转股”真能解除钢铁业困局吗?(2016.08.09)

独家视点:要付出“改革和转型”的必要代价 (2016.01.01)

———

独家视点:中央保持改革定力 钢企必须主动转型 (2015.12.22)

独家视点:务必重视中央强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2013.12.13)

———

独家视点:人往哪里去,是压减产能的最大难题 (2013.12.23)

两会随笔:价值在“老”,出路在“新”(2017. 03.02)

———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2013.10.16)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2013.10.15)

——————————

独家视点:2017,“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2017.01.01)

独家视点:2016,要付出“改革和转型”的必要代价 (2016.01.01)

———

独家视点:2015,承受“法治与市场”下的痛苦转型 (2015.01.01)

独家视点:2014,“触动利益”难于“触及灵魂”(2014.01.01)

———

独家视点:2013,“分化”与“增长”并存 (2013.01.01)

独家视点:2012,中国钢铁自赎与新生 (2012.01.01)

———

独家视点:2011,“经济新局”与“钢铁隐忧”(2011.01.12)

独家视点:2010,“跳出”市场看钢铁,如何?(2010.01.16)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