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汽车行业 >> 正文

吉利补商用车短板:“英伦+远程”双品牌

2017-03-28 09:30
0

3月22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赶赴拥有汽车工业百年历史的英国考文垂,揭开吉利伦敦出租车公司(LTC)全新工厂面纱的同时,吉利的商用车战略也浮出水面。

“吉利集团对LTC注资超过3亿英镑,生产新一代电动版伦敦出租车TX5,年生产能力超过2万辆。”吉利伦敦出租汽车公司CEOChrisGubbey表示,新一代出租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在伦敦街头,并将从明年开始向国际市场销售。这也意味着收购五年以后,伦敦出租汽车公司将在股东方的支持下,走上全新的发展轨道。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周建群表示,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投资,仅仅是吉利商用车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吉利已经建成义乌、南充、山西晋中和英国考文垂四大商用车基地。在吉利“十三五规划”中,将全面补齐商用车短板。

商用车的目标是25万辆

“经过全面布局,李书福的目标要实现2020年商用车25万辆。”知情人士透露。这也将使吉利在补齐乘用车板块的SUV后,进一步完善商用车战略,使吉利成为乘商用并举的汽车企业。

吉利汽车最先在轿车上获得市场份额,此后连续推出博越、远景等SUV车型,SUV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销量。

在吉利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537.21亿元,同比增长78.3%;净利润为51.7亿元,同比增长了126%,每股摊薄盈利达到57.33分,同比增长123.4%。与此同时,吉利的利润率达到了9.6%,同比上一年增长2.2个百分点,达到了吉利汽车8年来的最佳盈利水平。

吉利已经制定了2017年销量达到100万辆,较上一年同比提升31%的目标。此前,在上海举办的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上,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表示,有信心完成100万辆的年销目标。

与此同时,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发的全新品牌Lynk&Co也即将诞生。

然而,在乘用车上突飞猛进吉利的商用车一直是短板。不过,去年以来,吉利开始布局商用车。去年10月26日,吉利控股集团全新商用车品牌——远程,在四川成都正式发布。之后,吉利已经布局了具备10万产能的南充基地、具备10万产能的义乌工厂和主要针对西北地区市场的晋中工厂。

用新能源差异化竞争

“作为商用车市场的后来者,吉利在商用车上必须采取全系新能源,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周建群表示,“吉利商用车具备动力系统的优势。”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份远程发布时,吉利商用车就宣布采用全系新能源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与国内其他商用车企业不同是,远程品牌将专攻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和制造。”周建群表示,与此同时,远程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轻卡远程E200和首款纯电动客车远程E12也首次亮相。

“现阶段新能源商用车虽然受制于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但在部分细分市场,新能源商用车不仅是成熟的,而且具有竞争优势。”周建群认为,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的消费者更加在意使用成本,而以新能源为动力系统的商用车,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虽然,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前期的采购成本偏高,但周建群认为,成本会随着技术的提升而不断降低,这是必然的趋势。

而从目前来看,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也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以伦敦为例,伦敦政府已经推出了置换补贴7500欧元的优惠政策。并且,2018年1月份以后,伦敦所有的出租车都要求零排放,这也意味着,伦敦出租车将迎来全面换代,这将为吉利伦敦出租车公司带来更大的商机。

2016年,吉利汽车单车售价从上一年的5.9万元提升到了7万元,单车利润则从上一年的4433元上升到6750元,同比增长六成左右。

产品升级的背后是技术升级。在吉利的产品阵营中,主要因为吉利3.0代的产品如博越、帝豪GS、帝豪GL、远景SUV等热销,而吉利3.0代的产品背后闪现的是与沃尔沃技术共享的影子。

“未来吉利乘用车的技术将应用到商用车上。”周建群透露,LTC拥有的技术也不仅仅制造出租车。实际上,随着吉利商用车两大研发中心和四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吉利在商用车上的双品牌战略也已经启动。

“远程”品牌将主打公交、城市物流和轻卡;而TX5出租车、MPV在内的车型,则采用“英伦”品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吉利将在不久发布“英伦”品牌。

“吉利的商用车将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资源优势。”ChrisGubbey透露,与吉利的乘用车采用沃尔沃技术类似,未来吉利在英国的基地,将成为吉利在国内商用车技术的后盾。

“未来将打通供应链,低成本制造商用车。”周建群表示,不仅吉利英国和中国的商用车技术打通,未来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也将实现技术共享和供应链共享。

“能共用的零部件尽量共用,联合采购,降低成本,同时将乘用车的技术嫁接到商用车上来,使吉利商用车具备乘用车的品质和标准。”周建群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