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中联钢:钢材出口高增长态势难以持续

2014-08-29 16:16 来源:中联钢
0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出口钢材806万吨,环比6月份增加99万吨,同比增幅则高达56.5%;这也是今年以来钢材月度出口第二次突破800万吨关口,与5月份 807万吨的月度出口峰值仅有一吨之差。1-7月份累计,中国共出口钢材达到4907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323万吨,增幅也高达36.9%;出口钢材折合粗钢接近1400万吨。1-7月份累计,国内生产粗钢为48076万吨,较去年同期产量增量为 1250万吨,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国内增产的粗钢通过出口已经全部得到消化。而照前7个月钢材出口数量测算全年钢材出口将接近8500万吨,较2013年全年钢材出口量增加高达2200多万吨,增量折合粗钢超过2300万吨。在今年钢材市场走势低迷的大背景下出口量的大幅增加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钢材的供应压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钢材出口高增长的态势后期较难长期持续,下文我们将对影响后期国内钢材出口的主要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促使今年以来钢材出口数量持续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复苏带来的对我国钢材需求量的增加,但是这一需求后期难以持续增长。从下面所示今年1-7月份钢材出口的相关图表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今年欧美地区对我国钢材的进口增势明显:欧盟今年越过越南去年位列我国钢材出口第二大目的国,累计从我国进口钢材346.1万吨,同比增幅也达到64.8%;美国则从去年钢材出口目的地排名的第八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五位,累计从我国进口的钢材达到198.7万吨,同比增幅高达82.9%。另外出口到一些亚洲国家的钢材数量增幅也颇高,例如出口到日本的钢材数量增幅高达147.8%,出口到菲律宾的钢材数量增幅高达84.2%,出口到印度的钢材数量增幅也达到55.7%;不过相对而言对这些国家的钢材出口量排名上升并不明显,其中日本甚至没有进入到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国的前10 位,这也从侧面说明经济复苏程度对钢材需求量的影响甚为重要。

表1:2014年1-7月累计钢材出口前10位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及单价

国别

出口数量(万吨)

数量同比增减

出口单价(美元/吨)

单价同比增减

钢材

4906.7

1323.2

791.0

-79.1

韩国

752.0

194.6

694.7

-38.6

欧盟27国

346.1

136.1

993.4

-87.7

越南

316.0

90.6

647.7

-54.2

菲律宾

249.9

114.2

605.7

-85.1

美国

198.7

82.9

1133.9

-165.9

新加坡

192.1

13.5

628.2

-51.9

泰国

190.3

22.5

713.9

-65.3

印尼

159.5

21.0

712.5

-57.6

印度

157.9

56.5

917.2

-55.9

巴西

134.4

48.0

730.4

-122.2

不过后期因国际经济复苏带来的钢材需求增量难以继续大幅增加。一是目前国际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尤其是欧洲市场增势放缓的迹象更为明显,所以其经济增长对钢材的需求增量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增幅会变缓,对我国钢材的进口需求增量自然也会萎缩,所以后期其钢材需求或尚能维持相对高位,但继续增加较难。二是欧美钢铁企业的恢复生产也将影响当地市场对我国钢材需求量的继续增加。今年我国钢材出口到欧美的数量之所以在能够增加明显与当地钢铁企业仍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减产限产期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我国钢材出口量的增加等于补充了当地钢厂在经济由降转升之初的供应空档期。而目前随着当地经济的复苏,欧美钢厂已经着手恢复生产、增加钢铁产量,后期随着这些企业钢材供应量的增加,当地市场对中国的钢材需求量较难继续维持增势。这一点能够从国际粗钢产量的数量变化上看出端倪,7月份当月全球粗钢日产量为441.4万吨,环比6月份下降了15.7万吨,降幅3.4%;扣除中国7月份全球粗钢产量为221.0万吨,环比6月份仅下降5.1万吨,降幅2.3%;中国7月份粗钢产量为220.4万吨,环比6月份下降10.6万吨,降幅4.5%。全球粗钢日产量在传统需求淡季扣除中国之后环比降幅变小,说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淡季减产幅度并不大,后期中国钢材产品在国际钢材供应方面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其次 ,“以价换量”是今年我国钢材供应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钢市中斩获订单的重要手段,而后期我国钢材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可能会减弱,并进而影响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的上的竞争力。从下面国际国内的钢价指数走势对比图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北美钢价稍有回升,欧洲和亚洲市场上也维持了相对平稳的走势;而中国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度下跌。正是中国钢价的持续下跌拉大了国内外钢材的价差,使得中国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颇为明显,得到用户的青睐。从上表1所示的出口钢材分国别的列表中可以看到,今年前7个月累计我国钢材出口单价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了79.1美元/吨,其中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钢材平均单价分别下降了87.7美元/吨和165.9美元/吨,均高于平均出口单价的降幅。而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钢价已经跌至谷底,甚至华东市场上主流规格普通螺纹钢价格已经再度跌至3000元/吨以下的情况下,国内钢价虽然继续下跌的趋势尚难遏制,但是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后期在国际钢材市场上继续靠降价获取订单的空间也已经不大。

除了国内钢价下跌这一因素之外,另外一个增强今年国内钢材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是汇率变化。从下面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在进入2014年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的势头戛然而止,转而恢复贬值趋势并长期维系,人民币再度恢复贬值趋势对于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的钢材而言无异于也是一个明显的利好因素。但是我们从下图也看到6月份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了振荡期,并没有延续前期的贬值趋势,这使得国内钢材出口因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利润空间难以继续扩大。另外从目前国际汇率市场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也难以长期维持贬值的态势,最大的可能是在一定的区间内反复震荡;但是钢材出口从签订订单到货物交付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后期出口方需要承受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一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明显则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损失。

第三点,也是影响未来中国钢材出口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今年以来随着中国钢材出口量的增加,国际市场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也纷至沓来,全球各地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贸易救济案件多达40余件。针对中国钢材出口实施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既有欧盟、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印度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既包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远亲”,也有韩国、泰国等“近邻”,可以说是针对中国的钢材出口的贸易救济案件遍布全球。而从贸易救济调查所针对的钢材品种来看,普碳钢、不锈钢、特殊钢全部囊括在内,长材、板材、管材及钢材制品更是“一个都不能少”。

造成如此众多的针对我国钢材出口的贸易救济措施纷纷出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钢材的“廉价”出口直接造成当地钢铁企业的钢材产品处于价格竞争的劣势中,并招致了这些企业的不满。例如受废钢成本上涨及需求回升的影响目前欧洲当地钢厂希望能够上调4季度的板卷报价,但是在进口钢材发货量的增加使得当地钢厂提价的压力比较大,目前仍承受巨大盈利压力的欧州钢企显然很难“漠视”这一点;而在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韩国,中国的低价钢材产品的充斥,使得韩国钢企只能调整经营策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来应对来自中国的钢材冲击;同样,在我们的近邻印度,热卷价格因中国资源进口量的增加而疲软,导致印度钢厂提价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企业纷纷申请对中国钢材实行贸易救济调查也算是“情理之中”,而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企业的利益,而将加大针对中国出口钢材产品实施贸易救济政策的力度也可以预期,所以后期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继续增加的空间有限。

另外相关部门仍对部分钢材品种出口给与一定的退税可能也是促使国内钢材出口量持续增加的因素之一,考虑到鼓励资源型的钢材产品出口并不是国内相关政策制定方的初衷,所以这一政策后面也存在调整的可能。不过在目前钢铁市场走势颇为低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可能并不想立刻针对钢材产品出口政策“查漏补缺”,以避免给国内钢铁行业带来“雪上加霜”的不利影响,所以这一政策变化预期的影响可能并不如前面所述的几个因素对未来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大。综合来看,未来国际钢材需求量增长放缓,人民币汇率的震荡调整,以及针对中国钢材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和强度的增加等因素可能会产生“叠加”影响,进而导致我国钢材出口量难以持续增长。(王晓娜 中国联合钢铁网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