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一切都似曾相识:暴风雨前的平静 下一次金融危机前兆悉数登场?

2014-06-12 17:10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李克强:触动既得利益 别无选择 宝钢7月钢价报平盘

央行发布十一条意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全球金融市场异常平静引人忧

中央关注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问题 辽阳县关停67家“小钢铁”

抚顺铝厂被指套取5亿破产补助 6月中国钢铁情绪指数微涨至51.93点

国务院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水十条”将出台 投资超2万亿

美国煤企押宝中国 必和必拓拟售比利登 前5月汽车产销近千万辆

降级高峰来临:钢铁业成评级下调高发区 商务部:上周钢价跌0.2%

中国央行预期2014年M2增长13%左右 世行调降全球经济增幅预期

5月全国财政支出大增 我国存贷比考核存变 西方资本撤离大宗商品

青岛港骗贷“多米诺效应” 中信资源主动封存货 再曝两涉事公司

多家银行提升铁矿石融资信用证保证金比例 印尼考虑限制煤炭产量


暴风雨前的平静:金融危机前兆悉数登场

一切都似曾相识,没错,一切都像极了七年前——金融危机前夕的样子。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John Plender认为,首先,我们又回到了大缓和阶段,2007年之前那一段时间市场出现诡异的稳定,经济学家和央行[微博]们都曾认为那预示着一个无通胀增长时代的到来。如今,市场的波动性又一次崩溃,所有资产类别的波动性都降至低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央行最新的系统性风险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短期还是中期,英国金融系统发生影响力大的事件之可能性都在持续下降,创下2008年开始创立这份调查报告以来的最低点。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金融危机前的“银行业风险”(Banking Banana Skins)调查,当时这份调查显示,金融系统中最大的担忧就是过度监管,风险管理成了最不令人焦虑的部分。

其次,包含杠杆的结构性产品重现江湖,如抵押贷款债务(CLO)。2013年CLO的发行量达到820亿美元,仅仅比其2006年的峰值少15%。

与此同时,去年全球杠杆贷款发行量也创下纪录新高,较2012年的1.6万亿美元激增55%。

美国债市信贷风险处于历史低位,而债券发行质量已经出现恶化。信贷风险显然被低估了。

此外,似乎也没有任何的信贷泡沫迹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信贷渠道仍然处于破损状态,而银行业一直在经历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货币政策也倾向于宽松而非收紧。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银行系统并没有增加信贷催生泡沫,那么贷款标准为什么在降低呢?一个不幸的答案可能是,银行的业务遭到了来自影子银行系统的激烈竞争,而官方数据又没能精确地捕捉目前信贷活动的真实情况。

同样与银行形成竞争的还有资本市场,这些市场充满了过度的存款。除了亚洲之外,欧元区也在金融危机之后步入了净存款时代,加上央行的债券购买项目等因素,就导致了收益率进一步承压,而金融机构也开始为了追求收益率而愈发忽视风险。

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前兆?

虽然金融危机的到来并不会那么迫切,但是金融危机的种子可能已经种下,资本市场不稳定性的理论家明斯基(Hyman Minsky)对于这一点有过深刻描述。泡沫终究会到来。

国际金融协会(IIF)也阐释了潜在的脆弱性,其认为,就像需要关注信贷占GDP的比例一样,也需要关注资产占GDP比例。用这个方法,IIF发现,G7国家中,资产占GDP比率较其长期趋势显示出9%左右的大规模偏离。这意味着,除非未来经济增长显著加速,否则经济增长就不能够创造出足够的资源为发达国家巨大的资产池子服务,这样一来,资产价格就会面临修正,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会下降,债券市场也将面临修正,随后波动性就会复仇般地归来。( 华尔街见闻 )

中国联合钢铁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意味赞同或证实消息中援引分析人士的个人观点及报道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钢铁电商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