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两会”漫议(15):打造新时期中国钢铁的升级版

2013-03-17 21:06
0

“两会”进入第15天,也是最后一天……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至此,中国政府最高权力平稳、周密、有序地完成了换届。

加拿大籍学者贝淡宁说,中国式贤能政治的优势非常明显。只有那些表现卓越的人才能走上高位。领袖们不是浪费金钱和时间投入选战,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此间舆论还称,中国特色选举制度的成功,不只是挑战了西方传统政治理念,更丰富了人类社会选举政治的理论和实践……

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外记者、全社会、海内外都高度关注中国政府高层换届之后的首次总理记者会。作为钢铁行业,我们同样尤为关注“两会”这一压轴大戏……

有记者问李克强总理:“您的施政目标是什么?”李克强总理回答:“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李克强总理接着强调:“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可以说,这是李克强总理在本届政府施政目标中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定位,也无疑是对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一种定位。

面对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和经济转型的发展契机,中国钢铁工业势必进入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如果我们站在中国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延伸内涵呢……?

――钢铁产业要有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上,主要产品能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比例较高。

――占主体地位的钢铁生产方式要实现现代化,占钢产量绝对优势的钢铁企业成为实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钢铁产业布局要合理,物流成本要低,资源配置效率要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需要。

――钢铁产业集中度要比较高,市场调控能力要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能够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用户企业建立起充满活力实现共赢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增强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走出去”,通过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建设稳定的、能够体现互利共赢的钢铁原料供应基地。

――要加快钢铁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一方面搞好与国内铁矿、煤矿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加快与国外铁矿、煤矿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我国钢铁产业安全。

……

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新形势要求我们“打造中国钢铁的升级版”。

这,就是2013年全国“两会”所蕴含的、最重要的――钢铁产业“政策”精髓。

(徐刚 中国联合钢铁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两会”漫议(14):从“摸石头过河”到“学会游泳” 03-16

“两会”漫议(13):改革遇到“瓶颈”,人往哪里去? 03-15

“两会”漫议(12):城镇化,钢市不能太过于着急 03-14

“两会”漫议(11):钱的事,千万别再大意了 03-13

“两会”漫议(10):关注政协通过的《政治决议》(03-12)

“两会”漫议(9):市场只认优劣 不认大小  (03-11)

“两会”漫议(8):钢铁审批制度能有改进吗?  (03-10)

“两会”漫议(7):感悟冯杰的“事在人为”  (03-09)

“两会”漫议(6):钢铁产能过剩究竟该归咎于何?  (03-08)

“两会”漫议(5):若还想依赖政府,恐怕已不行了 (03-07)

“两会”漫议(4):“稳健”、偏“谨慎”、“历史任务 (03-06)

“两会”漫议(3):读政府工作报告 看政策“落地” (03-05)

“两会”漫议(2):“市场”和“环保”,缺一不可 (03-04)

“两会”漫议(1):“六点工作建议”蕴含啥政策? (03-03)

“两会”前瞻:钢市不应再过于祈盼政策 (02-19)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