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新发展格局需发挥国内消费在经济循环中的核心作用

2020-10-22   来源:中联钢

10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0年10月)”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疫后复苏路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目前的经济复苏路径对潜在产出存在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当前复苏路径在市场内部没有形成自动的循环模式,经济循环还不顺畅,存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我国由于结构性问题、此次疫情对不同行业冲击显著差异和保市场主体产生的供需错配,当前疫情复苏路径会影响未来的潜在增长。在目前的路径下,行业内头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级分化明显,地区经济差距加大,数字要素未能与传统要素相结合,存在寻租倾向等。

  报告明确要求,将复苏路径导向新发展格局,不能简单为了复苏为将来带来巨大的调整成本,会在未来产生新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发挥国内消费在经济循环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特别是解决生产要素供给、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安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出口受到疫情影响,我国暂时性演练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是暴露了诸多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加快改革推进消费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和国内供给体系重构。

  报告分析指出,9月份的宏观数据基本全面转正,前三季度GDP累计实现正增长。宏观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面对冲击的韧性,展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雄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 “六稳”、“六保”政策持续发力,尤其是供给侧保市场主体,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托底效应,填补了一季度疫情直接冲击产生的巨坑。同时,在全球疫情,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二次爆发的环境下,我国出口在全球产业链中替代性增强,带动了贸易顺差迅速上升。这些因素在四季度还可以持续,经济能够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从国内动力来看,当前的疫后经济复苏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同时投资带动卡车等销售,稳定了汽车需求。但是,消费延续了2019年以来相对疲弱的态势。消费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投资的乘数效应未能发挥。疫情一季度对于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二季度复工复产之后,保市场主体政策维护了各类企业的现金流,修复资产负债表,推动了供给侧的恢复。此后,经济运行主线回归2019年的运行趋势,即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不足。在这个逻辑的作用下,乘数效应不足,当前经济复苏路径对就业的支撑力度较弱,失业率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就影响了居民收入,致使消费更加不足,经济更加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支撑。这种支撑没有乘数放大难以波及各下游终端产业,导致价格出现下滑,进一步拖累制造业投资。

  国内经济大循环可以对比美国转型经验。1929年大萧条之前,由于美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加入世界禀赋,导致农产品全世界性供给过剩,农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价值大幅度下降,农民财富下降,无法支付转型的固定成本。金融机构手中的土地相关资产价值下降,导致了金融机构破产,金融紧缩。由于转型困难,农民只能减少消费,这又降低了工业品需求,带动工业开始了下滑。在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新政并不是以大规模宽松货币为导向,而是社会改革等政策促进了美国经济转型了国内消费为主。

  报告建议,货币政策要保持总量稳定,当前不能紧缩,但也不必要过分放松。在整体上,可以考虑适当加杠杆和应对人民币长期升值态势。进一步通过注册制改革调整我国资产价格,改善收入分配,特别是通过分红形成国内资金流动循环。改变以恩格尔效应推动消费升级的路径,即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就带来消费升级的简单传导,未来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相对价格效应促进消费升级,将数据要素真正导入企业生产过程,实现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的赋能和价值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