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券商“进出口数据”研报精选

2020-11-25   来源:中联钢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5日电二季度以来,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不同程度上迎来疫情高峰,使得巴西、墨西哥、印尼、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受到削弱,出口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尽管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情况一度有所好转,但随着第二波疫情的到来,很多国家经济活动再度受挫。相比之下,中国疫情控制较好,发挥了完善工业体系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替代带来了增量效应。我们梳理了近半年来部分券商对“进出口数据”的研报,具体分析如下:

一、2020年中国外贸形势回顾:替代效应支撑出口韧性

银河证券:出口延续强势,进口逐步恢复

继三季度后,我国单月出口额再次超过2300亿美元,创出历史高点。这种出口的快速上行主要是以下因素推动:1)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年内创出新高,10月出口增速达到21.7%,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也高于往年,达到12.9%,这是得益于疫情下我国生产的率先恢复;2)全球经济复苏下,需求回升带动了出口的上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在10月份继续回升。

进口方面,10月份仍然保持稳定,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高歌猛进,汽车零部件进口增速创新高,但进口增速快速上行仍然被认为是需求积累下的暴发,四季度进口可能小幅波动。我国进口仍然处于弱势,国内经济在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大宗商品进口加速,与国内外经济恢复密切相关。汽车零部件、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口10月份上行,预计四季度可以延续。

天风证券:出口景气度持续上升

随着防疫物资出口逐渐回落,出口景气度持续回升的背景是外需改善,基础是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结构。我国有效控制疫情,生产能力迅速恢复,供给复苏快于内需、库存较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情况相反,疫情控制不利导致供给恢复较慢,财政刺激政策使居民购买力反较疫情之前增强。因此,内需复苏快于供给、库存较低,由此产生的供需缺口需要由大量进口来弥补。

海通证券:替代效应延续,支撑出口韧性

5月以后,海外消费的逐步回暖,一方面受益于人口流动性的快速恢复;另一方面,与应对疫情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托底居民收入相关。受制于欧洲主要国家相继实施封锁措施,以及美国大选很可能进一步陷入纠纷,阻碍财政救助计划的顺利推出,海外需求回暖斜率或将放缓。但海外产能恢复同步受限下,我国出口替代效应预计继续发挥较大支撑作用,出口韧性延续。

平安证券: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最强

主要国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最强。欧盟受疫情封锁影响,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进一步扩大,日本和中国香港也转为出口的拖累项。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扩大,与其国内较低的库存水平相联系:由于美国消费端复苏远快于生产端,截至8月,美国零售商库存销售比已降至极低水位。从批发商库存销售比来看,8月耐用品仅处于45.3%分位数(2010年以来)。其中,家具及家居摆设,木材及其他建材,电脑及电脑外围设备和软件,五金、水暖及加热设备和用品,均已处于历史最低位;专业及商业用品和杂项处于30%分位数以下;汽车及汽车零件和用品,机械设备和用品处于50%分位数以下。从而可以解释近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快速增强。考虑到疫情之下美国耐用品补库存的需要,中国出口增长更具可持续性。

兴业证券:疫情后我国出口恢复过程中贸易结构改善

3月以来,在我国出口恢复过程中,恢复动力主要来自一般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速由3月低点-4.5%至10月已经恢复至16.8%;1-10月一般贸易累计同比已经恢复至2.8%,占我国出口比重约60%,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个百分点。同期进料加工贸易累计同比-7.5%,来料加工贸易累计同比-14.7%。在疫情后的出口恢复过程中,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恢复更好,我国贸易结构改善。

中泰证券:从进出口结构看,我国仍处于中游加工制造环节,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占比较低

从进出口弹性角度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77134亿元,下降3.0%,进口规模6.53万亿元,下降3.3%,而集成电路进口规模却逆势增长13.12%。也就是说,我国对先进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具备较强的刚性,即便在疫情造成经济活动大幅骤停的压力测试下也是如此。其次,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可以很清晰看出制造各环节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分布在电力机械、通信设备及服装等轻工业用品,出口规模占比近50%,基本处于中游加工制造环节,依托于上游先进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而产生,相对附加值较低。从出口结构上来看,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占比很低。

浙商证券:RCEP协议签订,进出口依存度双高产业受益显著

2020年11月15日,覆盖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缔约国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10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其中,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中日两国的双边关税减让安排亦为历史性突破。RCEP被视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覆盖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达2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从我国与主要RCEP协议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为排除疫情扰动选取2019年全年数据,商务部口径),出口类别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进口类别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以及塑料橡胶,这些相关贸易门类有望在协议正式落地后充分受益。

二、2021年中国外贸形势展望:预计进出口仍有较强表现

中信建投:预计出口增速上半年高增,下半年转负,全年在2%左右

2021年,随着疫苗上市,疫情缓解概率较高,全球经济复苏整体上支撑我国传统出口增长,海外供应链需要逐步恢复,我国出口替代仍有时间窗口。但由于我国防疫产品出口增速预计将下降,抢占出口份额效应也逐步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后出口竞争力下降,预计出口增速上半年高增,下半年转负,全年在2%左右。

中信证券:进出口仍将稳定增长

预计2021年出口和进口都将维持5%-10%的增速,两年平均来看,出口增速略高于进口。服务贸易角度看,因为海外疫情好转后,国际人员交往和出境旅游仍然会进一步延后,而且教育等部分领域的服务贸易逆差缩小是不可逆的,对GDP的实际贡献预计与2020年相比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招商证券:2021年上半年之前将保持较高增长并呈现逐步回归潜在水平的趋势

整体而言,对四季度及2021年进出口增速的判断是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保持较高增长并呈现逐步回归潜在水平的趋势。其中,2021年上半年之前出口保持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存在较大刚性,海外疫情再度反复对医疗物资景气度形成支撑,同时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仍面临阻力,转移到我国的订单有望产生“粘性”持续发挥增量作用。结合当前疫苗研究进展,预计下半年全球疫情将处于基本受控状态,防疫物资边际效应减弱、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逐步恢复、基期因素等都将对出口增速造成影响。预计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至四季度的出口增速分别是7.4%、23.5%、2.3%、1.0%和-0.4%。

进口增长将受到供需两端的支撑,一是国内经济改善明显支撑企业采购意愿,二是发达国家制造业恢复供应能力。此外,履行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也将持续带来进口增量,大宗商品价格回暖进一步使得进口额增长。但三季度基期因素、内循环政策下自主可控等都将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预计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至四季度的进口增速分别是11.0%、7.1%、12.5%、-1.2%和-2.0%。

浙商证券:进出口仍有较强表现

预计2021年全年(以人民币口径)出口增速为7.5%,节奏上,上半年略高于下半年,三季度弱于四季度。2021年上半年,受益于海外供需缺口的存在,依托于强大的供给能力和产品竞争力,非竞争性替代将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永久性的出口份额提升,部分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出口相对受益,由于海外供给渐进修复导致供需缺口逐步收敛,非竞争性替代带来的出口景气会逐步下降,短期订单转移带来的暂时性出口份额提升也将逐步回到疫情前水平。另外,预计2021年一季度起海外经济体供给渐进修复,将与中国形成全球补库共振,利好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可能表现较强,也将带动出口回升。下半年,非竞争性替代持续发挥作用,海外供给能力的快速修复对竞争性替代作用冲击较大,海外供需回升有利于全球补库共振,对我国出口的提振作用可能进一步强化。

预计2021年进口(以人民币计价)增速为3.5%,节奏上表现为震荡特征。分季度来看,预计2021年一季度海外疫情仍有压力,二季度至三季度疫苗广泛使用并产生实质性效果。2021年一季度起,海外供给能力将随着疫情可控和疫苗使用渐进修复,海外主流经济体工业生产加速,将有助于我国进口增速的渐进修复。进入下半年,疫苗逻辑的兑现意味着海外供给能力修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供应链修复,海外供给对进口的压制作用减弱,内需对进口的决定性作用提升,预计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分别为19.4%、8.1%、6%和4.8%,在海外供给修复的背景下,下半年内需的适当回落对进口形成一定扰动。

东北证券:未来进出口变化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海外生产的修复程度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海外疫情或将再次反复,后续海外产业链修复缓慢推进。预计2021年上半年以前,防疫物资和产能替代的路线或将延续,出口大概率仍将保持韧性。而国内需求逐步回归正常轨道,海外供给的修复有望带动进口爬坡。整体而言,预计2021年将迎来量价同步改善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