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高目标引领强企之路

2020-09-21
 

编者按:当前,正是推进打好“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关键时期,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凝心聚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企业市场化改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打牢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本报结合近期在全集团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取得的工作成果,组织记者深入采访,挖掘典型,策划采写了系列述评报道,今起陆续刊发,以更好地发挥调研成果的价值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各单位牢固树立市场主体意识,潜心练好内功,奋力开创首钢改革发展新局面。

梦想是支撑一个人、一个企业披荆斩棘,克服艰难险阻,通过层层考验的精神力量。

回望首钢发展历程,几代首钢人始终执着追求着钢铁强国之志、强企报国之梦。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钢人始终不忘强企报国的初心,不懈追求、持续奋斗,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目标奋力前行,努力为中国工业实现由量到质、由跟随到引领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目标标注企业追求的高度。京唐坚持“四个一流”目标砥砺前行,首钢园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股份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优秀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瞄准中国特色管理型基金标杆奋进,长钢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钢铁综合企业,矿业公司推进第三次大发展、打造百年矿业……一次次创业、一项项创新、一个个跨越,都是首钢人执着追求强企报国之梦的生动实践。

有梦想才有追求  有追求才有更高目标

有梦想,就有坚毅前行的强大动力,就有对更高目标的执着追求。首钢人逐梦奋进新时代,不断书写新的精彩。

京唐努力实现“四个一流”目标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言简意赅的16个字,既是党和国家赋予首钢的光荣使命,也承载着首钢人钢铁强国梦。使命注入动力,目标指引方向,心有所向、行有指向,一张蓝图干到底。京唐2005年从建设之初,就始终朝着实现“四个一流”的目标不断奋进:经过五年工程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临海靠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企业,成为钢铁人的梦工厂;经过投产后七年的努力,多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四个一流”目标。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时代必须要展现新作为、赢得新超越。京唐制定了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工作和具体目标分解细化,迈向全面“四个一流”的步伐坚实而铿锵:抓牢产品一流之关键,汽车板实现向宝马等高端车企批量供货,镀锡板具备国内强度最高、厚度最薄的生产能力。构筑管理一流之支撑,依托产销一体化信息化项目,订单评审时间大幅压缩,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强固环境一流之保证,能源高效转换、废弃物消纳利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世界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环保工作在行业、区域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坚持效益一流之核心,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产产融合、产城融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盈利水平大幅增加,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

透视京唐,心有梦想,敢于追求,方可致远。从一片滩涂到国内首座临海靠港钢铁“梦工厂”崛起,从瞄准先进到赶超先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企业”,靠的是坚忍不拔、永不满足,矢志把产业做优做强的追求,靠的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精神。

放眼首钢,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更是各单位不断追求高目标凝结而成的涓滴大海、厚积薄发。

——股份瞄准“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优秀上市公司”目标,持续提升“制造加服务”综合竞争力。作为电工钢领域的后来者,股份公司电工钢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短短几年完成了别人十几年的历程:2015年,取向电工钢实现0.30毫米—0.23毫米全覆盖;2016年,高效节能变压器用0.20毫米取向电工钢试制成功进入市场;2017年,0.18毫米超薄规格取向电工钢试制成功,0.10毫米—0.15毫米无取向电工钢试制成功;2018年以来,实现低噪声和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5款产品全球首发,成为首钢钢铁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产品。

——首钢园区瞄准高端、站在高端、服务高端,“十三五”以来,首钢园北区、东南区、南区控制性详规全部获得批复。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首建投等单位加快推进空间载体建设,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初步形成,预计2020年底累计完工约65万平方米;围绕产业招商,聚焦体育+、数字智能、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领域龙头企业,泰山体育、全民畅读、腾讯PCG等客户15家、共计2.47万平方米的招商项目落地。

——基金公司致力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创造能力的一流产业投资管理机构。从2011年第一支主基金成立规模10亿元开始,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跨越,到2020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规模达515亿元,持续获得惠誉A、标普BBB+、中诚信AAA、东方金诚AAA评级,在市财政对26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综合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

——长钢围绕“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目标,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发展战略,将认准的事久久为功持续抓,对验证有效益的工作一抓到底,降铁成本、降铁耗,推动直销比例、钢材单利等指标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攀登,指标逐年提高:铁成本行业排名由2016年的39名提高到2020年最好水平行业第二;钢材直供终端工程比例由2016年的36.62%,提高到2020年1—7月的69.76%;本地市场占有率实现80%。

——矿业以打造资源企业行业转型范例和构建京津冀绿色建材服务商为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新产业。几年时间,干部职工紧盯目标干、勇敢蹚路子,探索砂石骨料新技术,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产能从零到1000万吨,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具实力的火运绿色建材供应商之一,打出了“首钢建材”品牌。

……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动力。首钢人不断树立新追求,瞄准新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迈,在持续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的进程中,不断彰显事不畏难、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敢于创新的精神。

也更有力地证明:登高望远,方能更好前行!

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不可能才会成为可能

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就没有不可能。首钢人在逐梦前行中,不断寻找确立更高的、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将潜能展现到极致,不断攀登新高峰、实现新跨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在首钢人手中成为了可能,这背后镌刻着无数攀登和跨越的瞬间,都是对极限的挑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首钢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巨幅“五星红旗”网幕的研发、制作、安装、运行工作中,一道道难关摆在首钢人面前。网幕既需要有很好的柔软度,能够折叠,又要具备高强度,能够极具抗风能力,做到8级风冲击不变形。高柔软度与高强度两者先天存在矛盾,几乎无法同时保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面对严峻考验,首钢技术团队没有退缩,从零开始,成百上千次试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案,采用高分子纤维绳、定制“扶臂索”等措施,并在世界上首次采用6台最大额定起重量600吨的设备同时作业,终于攻克难关。国庆盛典中最大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顺利冉冉升起,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首钢人创造的奇迹让世人震撼。

“目标定了,再难也要千方百计去实现它”。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其工期之紧、设计与建造质量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面对不熟悉的领域,面对世界级的高标准,首钢建设者没有退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提升边挑战,“匠心”做好每个细节,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他们向难题叫板,57867米、上万条焊缝每条都需经过3次严苛检验,达到道道全优,7位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与参战人员齐心协力,终于确保焊接经受住了严格的载荷考验;他们跟困难抗争,冒着40℃高温,在施工现场排兵布阵,进行多工种、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他们与时间赛跑,仅用短短300多天时间,终将其从图纸变成了实物,从设计理念变成了现实。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北京城市老工业遗址文化与奥运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性景观。

“设立目标,实现目标,再设立新的更高目标继续攀登,这就是成功登顶的方法。”股份炼钢作业部部长刘凤刚说。股份炼钢部敢于给自己设立高远的目标并不断突破自己,4号板坯连铸机连浇炉数从118炉、238炉到508炉,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股份板坯连浇炉数“倍级”增长、屡破纪录。从第一次118炉破纪录到年初将目标设定瞄准“421炉”,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数字跨越,展示了首钢人强大的自信和勇气。

咬住目标,坚持到底,就会出现质的突变。一个个“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京唐镀锡板事业部从只能生产0.25毫米厚度的普通规格产品,到今年突破产线装备和产品规格轧制“双极限”成功生产出0.11毫米×800毫米的超薄宽幅5G设备用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首钢“高品质汽车板连铸工艺研发与创新”团队经过高强度攻关,成功创新了结晶器流场控制卷渣等三项汽车板生产关键核心技术,打破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封锁,开拓出首钢汽车板连铸技术的一片“新天地”……

“坚持、认真、学习”,首钢人在攻坚克难、攀登高峰的路上从未停歇。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按照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坚持”韧劲,看到了持之以恒认真做好每件事的“认真”精神,看到了永不满足、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高目标追求之路是一条迎接挑战、闯关夺隘之路,唯有一次次突破,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方能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必能在一棒接着一棒的接续奔跑中,风帆永劲,动力永恒。

成功没有捷径  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成功就像一座连绵不绝的山脉,攀登上其中一座山峰并不代表就可以停留,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片刻的停留都可能被别人甩在身后。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获得成功。回望首钢改革发展历程,每一项创新、每一个突破,靠的都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实干行动。

股份电工钢“十年磨一剑”,高温工艺的突破解决了首钢取向电工钢从0到1的问题,但随着生产逐步增量,高温工艺能耗高、成材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温起步、低温跨越”成了必然选择。面对低温工艺技术门槛更高、难度更大,当时全球仅3家钢铁企业掌握该技术,且实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等困难,首钢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龚坚带领团队不懈攻关,最初从性能达标到合格率归零;从合格率稳定到质量再次失控……“一次次归零,一次次成长”,攻关团队心中追求卓越的那份执念却一次次被点燃。“天道酬勤”,龚坚团队两年下沉一线,通过178套工艺方案的试验,分析了162万行数据,挖掘出关键控制点2000余条,终于成功掌握了低温制造核心技术,完成了从高温向低温的全面跨越。首钢人矢志做最优电工钢产品,产销量逐年攀升:2015年135万吨,2016年142万吨,2017年首次突破150万吨,2018年和2019年更是勇攀高峰,连续两年突破160万吨大关。

成功源于日复一日、滴水穿石的不懈坚持。转炉碳氧积是炼钢生产重要指标。碳氧积低,意味着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钢水质量大幅提高。京唐炼钢部作业长王建斌从2013年便持续开展了攻关。经过三年的努力,转炉碳氧积进入0.0020以内,在当时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要想再取得新突破是难上加难。但王建斌没有止步不前,他将之前的研究“归零”,重新对影响碳氧积的因素进行梳理,带领团队总结底吹孔裸漏情况与对应碳氧积控制情况,开发了新型补炉方法等,2018年10月,2号脱碳炉炉龄6012炉,复吹比达到100%,碳氧积0.0017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降低生产成本5400万元。成绩面前,王建斌说,追求成功永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点。2019年3月,王建斌又对1号碳炉役转炉复吹系统进行了改善,重新优化了攻关方案,目前碳氧积指标已经降低到了0.00170。

“成功没有偶然,实干创造奇迹”。在首钢还有许许多多像龚坚、王建斌这样的“追梦人”,从坚持不懈、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的轧钢“工匠”荣彦明,到“几十年专心做好炼钢这一件事”的作业长郭玉明,从与老首钢一起华丽转身,轧钢工“转行”为国家冬训中心制冰师的刘博强,到从天车司机跨界到首钢冬奥事业部“问不倒的讲解员”姜金玉,到炉前工转型为冬奥安保服务人员李红继……

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执着追求中交出一份份出色答卷。他们把平凡的岗位工作当做事业来干,坚持不懈努力做到极致。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如同钢花飞溅,有力、耀眼。

有梦想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奋进,有奋进才能永葆激情。高目标引领强企之路,新一代首钢人将牢记强企报国初心,以百年蕴积的力量,承载百年首钢下个百年之梦,匠心以恒、追求卓越,苦干实干、矢志奋斗,向着更远的前方延伸,抒写新的传奇、开启新的辉煌!(来源:首钢)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