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七大迹象显示 机构投资者正在去杠杆

2018-10-23

周一投行高盛分析师Marshall表示,十月出现的美股抛售潮意味着职业投资人和美国企业正处于去杠杆的过程中。 他写道,
 
“我们认为,这种转变始于2018年二月美股波动率(VIX)的飙升,这推动了专业投资者降低风险,并影响了借贷成本和企业杠杆。”
 
高盛认为,从历史上看,目前的去杠杆化和2007年定量崩盘(Quant Meltdown)相似,后者就是 “2008周期中,最初的去杠杆化事件。”
 
高盛还指出,2008年夏市场动荡开始时和今年2月美股VIX飙升时,SPX都下跌了10%;在这两个时期,机构投资者都比较了解市场情况,但是个人投资者却不太清楚;两个事件都出现在商业周期的末期,信贷利差和波动率都处于历史低位。
 
Marshall写道,
 
“2007年的定量崩盘并没有直接导致抵押贷款危机,但是标志着专业投资者情绪的转折点。同样,高盛认为(2018年)VIX的飙升并不会直接导致下一次的经济危机,但是它突显了监控机构投资者仓位的重要性。”
 
“07年的定量崩盘使专业投资者不再愿意增加投资组合杠杆,这是由投资者情绪变化或者借款成本明显增加造成的。一开始,专业投资者只是不再增加对过度依赖杠杆的投资策略的投资,但在长期不断增加杠杆之后,仅是“不再增加杠杆” 就足以改变投资者对未来使用杠杆的意愿。”
 
高盛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研究,列出了7个“明确显示这种去杠杆化趋势”的迹象:
 
第一,从今年一月开始,机构投资的ETF开始出现资金流出,而个人投资的ETF资金还在稳定地流入。
 
高盛将最大的74个ETF按照所有者数据、期权数量和以往经验,分成“专业”(机构)和“个人”两类。研究显示,在股票类和固定收入类ETF中,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出趋势都比较明显。
 
第二,对SPX期货的净多头仓位的研究显示,2月以来,股市和债市的净多头有所减少。机构投资者似乎在9月短暂重回股市之后,10月又再次开始抛售。
 
高盛指出,机构投资者从股市和债市撤出的同时,借贷成本、对波动性的期望和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都有所增长。
 
第三,由于利率的上涨加剧了信贷息差,借贷成本迅速增加。
 
高盛将2004-2008年经济周期和目前经济周期,即2014-2018年经济周期中的投资级别(IG)公司的借贷成本做了比较。高盛发现,2007年末借贷成本有所下降,但在2018年借贷成本出现了增长,意味着07年投资者更大幅度地减少了信贷风险。
 
基于5年期美债的利率和信贷(7.72, -0.07, -0.90%)息差,目前IG公司5年期债务成本为4.2%,高盛预计,在2019年四季度,该成本将上升至4.7%, 而2007年夏季的定量崩盘发生8个月之后,该成本为5%。
 
第四,2018年股市波动率的增幅虽然不及2007年的增幅,但是波动率的起始水平更高。
 
过去8个月内,SPX 1年波动率预期从15上升至20,增幅为5个波动率点(volatility points);在2007年,SPX 1年波动率预期从13增至26,增幅为13个波动率点。这表明,目前股票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对美股造成的影响力不及2007年的一半。
 
第五,投资者向SPX期货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减少。
 
今年2月,市场深度快速减少,同时期,波动率飙升;但是,波动率下降之后,市场深度却没能同步反弹。这表明,在同等水平波动率水平下,投资者提供的流动性有所减少。上周的抛售中,账面深度迅速下降,即使在SPX上涨的几天,其复苏仍然缓慢。
 
第六,企业的杠杆率在下降:债务发行减少,现金余额的增加被股票回购部分抵销。
 
高盛指出,IG公司今年的债务发行量远低于正常水平,部分原因是税改后,国内现金余额增加,但运营现金流强劲。信贷市场的低净发行量(供应量)导致证券稀缺,但需求仍然强劲,这使得债市目前表现良好;然而,这种发行的缺乏意味着经济中用于支出或库存的资本较少。随着借贷成本的上升,限制新债务发行的动机会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发行债务的难度。

2007年,一旦信贷利差扩大,美联储就会迅速降息。而在2018年,利率的上涨更加剧了信贷利差的增长。因此,高盛预计未来企业杠杆率将降低,延续从2017年开始的去杠杆化的趋势。
 
第七,美股对美国GDP的影响发生变化。
 
高盛经济学家认为,9月底以来,美股下跌6%,近期金融环境收紧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高盛估计,今年年初的股市上涨对GDP带来的0.5%的增长已经消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明年股市对GDP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下降至-0.25%。 但高盛指出,目前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如果股市再跌10%,那么对GDP的影响将为-0.75%。而如果股市以每季度4%的速度增长,那么将推动GDP增长0.25%。
 
虽然近期多家投行警告市场风险正在增加,但都不愿意明确指出熊市将近。高盛分析师Marshall也不例外。
 
Marshall最后总结,未来市场缩减可能性增加,波动性和股票收益分配不均将加剧,但他强调“我们并不认为以上这些指标意味着熊市或者经济衰退就快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可与本网联系。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