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历史回顾:“滞胀”期间大类资产谁或最赢?

2018-10-17
 

(原标题)中、美、日历史回顾:“滞胀”期间 大类资产谁或最赢?

摘要:回顾中美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5次典型滞胀,国内商品价格总体大幅上行,股、汇、商品依次轮动,债券收益率伴随通胀走高而上升;美、日则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通胀高位、经济负增,大类资产均较为疲弱,相较而言,美元走强,日本商品指数收涨。

本文作者国盛宏观熊园团队,原文标题《滞胀下的资产:国际比较与历史经验——兼评 9 月通胀》

事件:中国9月CPI同比上涨2.5%(预期2.5%,前值2.3%);PPI同比上涨3.6%(预期3.5%,前值4.1%)。

核心结论:

1、CPI创近7月新高,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上涨是主因;往后看,预计四季度CPI持平或略低于2.5%,全年中枢约2.1%、通胀无忧;高基数下2019年2月CPI有望为全年低点,之后3月至6月可能连续走高至2.5%-2.8%甚至更高,下半年整体回落。

2、高基数下PPI增速降至4%以下,创近5月新低;往后看,我们认为需求端的收缩将快于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端收缩,再叠加高基数,四季度PPI将延续跌势,10月预计3.3%左右,全年中枢3.5%左右,2019年PPI将显著低于今年。

3、再次提示明年可能的“滞胀”风险:往后看,终端需求尚未看到亮点,猪价、油价,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尚存以及“松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虽然年内通胀压力不大,但仍需谨防明年滞胀的可能性。更为精确的说,明年经济大概率滞、物价大概率不跌。

4、滞胀期间大类资产表现:回顾中美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5次典型滞胀,国内商品价格总体大幅上行,股、汇、商品依次轮动,债券收益率伴随通胀走高而上升;美、日则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通胀高位、经济负增,大类资产均较为疲弱,相较而言,美元走强,日本商品指数收涨。

5、滞胀期间A股受益行业:过去国内两轮“滞胀”期间,受益于涨价的原材料行业和必须消费行业均获得了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非洲猪瘟大范围扩散;油价上涨或下跌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

一、CPI 创近 7 月新高,主因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上涨;四季度无忧,明年上半年可能“类滞胀”

9月CPI继续走高,同比增速较上期提升0.2个百分点至2.5%,创今年3月以来新高,主因仍然是食品价格的同比高增(食品项同比3.6%,前值1.7%)。

整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3.6%,较前期回升1.9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增速上行,拉动CPI约0.69个百分点。暑期旺季结束后,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明显下降,对CPI的拉动减弱,非食品项上涨2.2%,比8月回落0.2个百分点,拉动CPI约1.78个百分点。

受夏秋换茬、季节性因素以及部分地区台风、强降水等恶劣天气影响,9月鲜菜同比增速较前期扩大10.3个百分点至14.6%,而鲜果则提升4.7个百分点至10.2%。局部地区爆发非洲猪瘟,叠加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猪肉需求增加,猪肉供需格局趋紧,9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连续第4个月收窄,创下17年3月以来的新高,对CPI的拖累缩窄至0.06个百分点。

往后看,我们仍然维持此前判断,即:全年通胀压力可控,CPI 约为 2.1%;高基数下 2019年2月CPI有望为全年低点,之后3月至6月可能连续走高至2.5%-2.8%甚至更高,下半年整体回落。

二、PPI 增速降至4%以下,环保限产支撑弱化;四季度续跌,明年PPI大概率低于今年

9月PPI同比3.6%,略超预期,较前期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基数走高,翘尾因素比上期下降1个百分点。

从PPI七个大类分项指数的走势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品分项指数同比增速持续走高;二是原材料工业、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同比增速均连续第二个月下行。

在7月的PPI点评报告《四大因素看物价,谨防可能的滞胀》中,我们已提示7月份PPI原材料工业、采掘工业同比增速与加工工业同比增速出现背离,即:原材料、采掘工业连续4个月攀升,而加工工业同比增速则已出现调头向下的趋势。这意味着当前工业生产终端需求偏弱,PPI的高位震荡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走高所致,当前的价格高位大概率仍源于环保限产下的供给收缩。

8月原材料工业、采掘工业同比增速也结束了上涨趋势,同时PPI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开始走高,这样的价格组合,其背后原因大概率是终端疲弱需求最终压制了价格的上行,而前期高企的生产资料价格已开始向生活资料传导。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9月份PPI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项同比上涨41.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24.1%。

往后看,投资、消费、外贸接连承压,而9月27日正式下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总体看,环保限产力度弱于往年。因此需求端的收缩或快于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端收缩。考虑到去年三季度以来PPI基数走高,我们倾向于认为,四季度PPI将延续跌势,全年中枢3.5%左右,2019年PPI将显著低于今年水平。

三、中、美、日“滞胀”历史回顾

往后看,终端需求尚未看到亮点,猪价、油价,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尚存以及“松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虽然年内通胀压力不大,但仍需谨防明年滞胀的可能性,更为精确的说,明年经济大概率滞、物价大概率不跌,“类滞胀”可能性较高。

回顾海内外主要经济体“滞胀”期间大类资产表现可发现,商品价格趋于大幅上行,债券收益率伴随通胀的走高而上升,而股市则由于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而普遍收跌。在A股行业层面,受益于涨价的原材料行业和必须消费行业更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一)中美日历史上的五次“滞胀”

滞胀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持续高涨。2000年以来,我国尚未经历过严格意义上的滞胀,仅在2007年和2010年出现过“经济增速下行+通胀上行”的“类滞胀”情景。美国则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于上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两轮明显的“滞胀”。同样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轮明显的“滞胀”,随后进入了漫长的通缩期。

回顾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两轮明显的“类滞胀”,分别是:次贷危机前后的2007Q3-2008Q2、四万亿之后的2010Q2-2011Q3。

次贷危机前后的2007Q3-2008Q2:这一期间,油价持续攀升,工业原料价格高企,企业成本端居高不下;猪肉、粮食价格也大幅上涨,抬高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势起,全球经济遭受拖累。对于当时靠出口、投资双轮拉动的国内经济而言,企业盈利在2007年见顶后开始回落。

四万亿之后的2010Q2-2011Q3:次贷危机之后,“四万亿”带来的超发的货币涌入到各个行业,抬升了物价水平,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也重回上行通道。但与此同时,“四万亿”刺激的后遗症开始显现,钢铁、有色等行业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国内地产、基建投资开始乏力,因此通胀走高、但经济下滑。

美国于上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两轮明显的“滞胀”: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Q1-1975Q3、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1979Q4-1982Q4。其中,第二轮“滞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79Q4-1980Q4,经济增速下行,通胀处于高水平;2)1981Q1-1981Q3,经济阶段性反弹;1981Q4-1982Q4,国内生产总值再度呈现负增长态势。

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轮明显的“滞胀”:1974全年,日本经济负增长,但价格水平持续处于高位。

(二)“滞胀”期间大类资产表现

1、中国:商品最为受益,股、汇、商品出现轮动

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的“滞胀”期内,整体来看,商品无疑是最为受益的资产。分段来看,我国大类资产呈现股、汇、商品轮动的局面。具体来看,在滞胀初期,大类资产均收涨,而股指涨幅遥遥领先;在滞胀中期,股指和商品都有所调整,外汇是最佳资产;在滞胀末期,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上涨。

在2009年中国投放四万亿之后的“滞胀”期内,股指、商品收跌,债券、汇率、房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在上半场,股指和商品先跌后涨,债券先涨后跌,汇率在波动中上升;而随着货币政策收紧,股指大幅下跌,债券涨幅也逐渐缩小,工业品价格指数下跌,人民币在经历小幅贬值后回升,房价持续上涨但涨幅逐渐回落。

2、美国:美元走强,商品均收跌

在美国1974-1975年的“滞胀”期内,股市、商品、房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共计增加158bp,美元指数上涨。在上半场,大类资产中仅商品保持强势,股、债、汇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下挫;而后,在经济增速最低的1974Q4-1975Q2期间,美国PCE同比增速逐渐下降,股市回暖、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债券收益率下降,表明市场对经济谷底的确认以及对走出“滞胀”的信心;最终,在收尾阶段,随着经济的回暖,美元走强,商品价格再度回升。

美国在第二轮“滞胀”期内,股指上涨,债券收益率共计增加92bp,美元走强,商品和房价指数均收跌。在第一波经济下行期,股指、美元指数仍持续上涨;在经济增速出现阶段性反弹后,美元大幅走强、股指回落、商品指数下降但债券到期收益率仍在上升;当经济增速重新调头向下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股指上涨、商品指数下跌。

3、日本:股、债、房、汇悉数下跌,仅商品收涨

同样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此轮“滞胀”期内的大类资产表现与美国相比大同小异。在上半场,股票、商品、汇率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逐渐下降,而在下半场股票、汇率收跌,商品价格指数依旧保持正增长;在整个滞胀期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11bp;房价呈现下跌态势,收尾阶段跌幅最大。

(三)“滞胀”期间A股行业表现:上游资源品、消费行业占优

过去两轮“滞胀”期间,A股受益于涨价的原材料行业和必须消费行业均获得了超额收益。

2000年以来,我国第一轮“滞胀”发生于次贷危机前后,在这期间,煤炭、钢铁等行业相对大盘表现优异,汽车、房地产等利率敏感行业相对大盘表现低迷,农林牧渔、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行业具备稳定超额收益。

具体来看,在“滞胀”初期,煤炭、有色金属两大上游行业的超额收益遥遥领先于其它行业;而后在经济下行的第二个季度,煤炭、有色金属均高位回调,前期跌幅较大的计算机、通信等信息产业反弹;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股指急剧下跌,农林牧渔、基础化工以及大消费类的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在“滞胀”收尾阶段,煤炭行业依旧强势,房地产、汽车等利率敏感行业表现低迷。

我国第二轮“滞胀”发生于四万亿之后,在这期间,消费、上游原材料行业仍保持领涨态势,TMT、大金融等行业相对收益率较低。在“滞胀”的前3个季度,食品饮料、煤炭、有色、机械等行业相对大盘表现出较高的超额收益,大金融相对表现较弱;而在后三个季度,随着经济刺激力度加大,房地产产业链超跌反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不代表中国联合钢铁网的观点,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