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下半年中国面临“实际到期”债券猛增的局面

2018-07-26

 

(原标题)标普:下半年中国面临“实际到期”债券猛增的局面

标普全球评级近日发布报告《债券结构特征加剧中国企业违约风险》,报告指出中国债券发行面临着“实际到期”债券猛增的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境内信用市场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

截至7月初,人民币债券违约额达228亿元,这也达到了2016年的峰值。2016年国有企业占到违约企业的一半,但是2018年私营企业成为违约潮的“主力军”。标普认为,中国的防风险行动对私营部门的影响更大。国企与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深,他们也更容易到债券市场融资,或是到银行贷款,而低评级的企业债也在上升。

新债违约将近100%来自民企

报告认为,今年以来民营企业是违约率上升的主因,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出现履约困难,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标普认为,未来24个月中国境内市场流动性仍会恶化,融资环境也将持续收紧。2018年上半年,由于利差扩大、违约率上升,投资者行使回售权的比例大幅高于上年同期。

由于很多信用债包含回售条款,投资者可以在事先约定期间要求企业提前还款。2018年投资者可行使回售权的债券余额为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3130亿元增加223%。2018年下半年,投资者可要求立即还款的债券平均每月达到1100亿元。

今年下半年起,可行使回售权的债券将会迅猛增加,同时正常到期的债券也将大幅上升。2018年境内信用债券正常到期金额4.3万亿元,低于2017年的4.6万亿元。假定所有可回售债券都在可行权首日行权,那么今年的实际到期金额就有可能增加到5.3万亿元。2017年计入可行权金额的实际到期金额为4.9万亿元。在违约风险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不太愿意持有高风险企业和债务,回售的意愿有可能增强。

报告进一步认为,中国的永续债市场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风险。这一市场从2013年起迅速扩容,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混合资本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上可处理为权益,从而降低了杠杆水平。据估计,中国境内市场永续债余额为1.2万亿元。2018年实际到期的永续债将为680亿元人民币,占总余额的6%;2019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2020亿元、4650亿元,且发行方主要为高评级的国企。

但标普认为,永续债并不“永续”,投资者多期待发债人予以赎回。如果不赎回,则可能说明发债人流动性削弱,从而让市场信心进一步承压。(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蒋梦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不代表中国联合钢铁网的观点,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据此投资,风险自担。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