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运变革:新物流寻路多式联运│中国车市环比大跌!

2018-07-10
 

(原标题)中国货运变革节点来临 新物流寻路多式联运

一系列政策的变动显示了中国货物运输的变革节点已经来临。

“当前我国货运行业正处于从粗放走向集约的关键时期。”7月6日,在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淄博市人民政府等机构主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中,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调研员柴晓军对目前中国货运行业的阶段做了这样的判断。

这个判断背后是中国货运结构即将迎来巨变这一现实。按照政策方的意图,三年后,中国将实现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1亿吨,水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5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的目标。

在环保意图外,货运结构的转变被认为可以解决一个此前困扰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物流成本过高,效率较低。

多式联运被认为是货运结构调整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多式联运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谭小平在会议中表示,多式联运特别切合今年的运输结构调整,很多综合性物流企业将多式联运作为下一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蓝海。

多式联运是指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包括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等等。

按照发达国家的数据,多式联运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谭小平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相比单一的公路运输,多式联运是可以提高运输效率30%左右,减少货损货差10%左右,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减少高速公路拥堵50%以上,促进节能减排三分之一以上。

政策方对于多式联运的推动意图也极为强烈。在7月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六大行动,其中就包括“多式联运提速”。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的多式联运基础较弱,需要补足的课程还有很多。“我们国家多式联运跟欧美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总结是我们中国叫做举步维艰,别看大家都在搞,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的衔接问题、一体化问题等等都没有解决”,谭小平在会议中表示。

按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海铁联运比例只有2%,而美国和欧洲都高达30%到40%。

其中一个重要的缓解指向了包括铁路运输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不足。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青岛铁路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部长庞文珺在当天会议中表示,在其实际工作中感到制约“海铁联运”的两个节点在于铁路运能受限和基础设施不足。

“青岛前湾港内仅有集装箱装车线四条,满负载作业每天最多只能装8列700个标箱。卸8列700个标箱。且港口外也缺乏专业的集装箱铁路作业场站。” 庞文珺表示。

在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裁王经文看来,要推动中国多式联运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个方面的配合。政策要做好顶层设计,提供精准的多式联运政策支撑,同时还要支持有资源、有实力的企业整合上下游;行业协会则要牵头推广包括集装箱、数据等标准化进程;企业也要进行多方联盟,形成跨区域、跨方式的集群合作联盟。(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笛)

————————————————

(原标题)少有的六月环比大跌 中国车市遇冷

来源:崔东树

摘要:6月中国乘用车零售168.7万台,环比大幅下降6.4%,作为车市增长动力的SUV的6月增速-4.4%,低于乘用车平均增速。崔东树认为,上半年中西部的楼市增长太强,影响车市增速,但随着农民工回流原住地,部分抑制的消费将在下半年逐步释放。

本文作者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原文标题《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6月乘用车市场分析

6月乘用车零售168.7万台,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6.4%,出现历年少有的6月环比下降幅度较大的现象。今年1-6月零售同比增长4.0%,大幅好于17年的1-6月的1.0%增速,体现了国内消费的顽强增长特征。

虽然近期国内外宏观经济总体数据良好,但6月车市零售环比下降6.4%,这是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偶然因素的影响,包括端午节和世界杯的因素;今年端午节在6月的假期影响销量,其次是世界杯的影响,世界杯的看球群体与购车群体重合度较高。

6月美系车零售同比下降28.0%,数量降幅大于总体6月零售的同比下降总量,6月德系和日系的零售较同期增长3.0%。

随着7月降低关税的预期,虽然车企及时调整指导价格,但由于成本因素约束,6月进口车消费暂时停滞,观望情绪对国产车也有一定的传染效应。

6月SUV市场增速-4.4%仍是偏弱,部分合资新品SUV尚未带来销量提升;6月轿车零售增速-0.7%稍好,这也是17年6月的轿车降库存调整的低基数促进。

6月厂家和经销商努力承担行业压力化解风险; 6月生产环比5月减少4万台,且厂家库存较5月增5万台,渠道库存增加7万台。

6月新能源车的批发7.4万台,同比增长87.9%,这也是新补贴政策实施后的产销结构改善的特征。其中6月PHEV销量达到2.1万台,占比新能源达上升到30%的较好状态。A00级纯电动的电动车占比从5月的62%下降到33%,自主品牌新能源逐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7月乘用车市场展望

7月有22个工作日,较17年7月多一天,有利于产销增量。但17年7月的基数偏高,今年增长压力较大。

历年来7月是半年目标冲刺后的恢复期,今年5-6月的渠道库存增长较快,7月更多厂家可以借机多休假,让员工更好休假,也释放渠道的压力。

虽然7月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但近期厂家渠道库存并不缺货,产销拉动要等到8月后。

7月1日的关税调整后有利于观望群体出手购车,加之6日开始的美国产车辆的加税引发的加价,且世界杯结束后的购车需求也会逐步释放,7月市场不会特别差。

下半年车市面临高基数挑战

17年车市前低后高,上半年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下半年零售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18年的上半年车市零售增长5个百分点,好于17年上半年较多,但稍低于我们17年底的预测的上半年6.0%的预期,主要原因是6月的零售增长低于预期。作为车市增长动力的SUV的上半年的增速仅有6.3%,且6月-4.4%增速是低于乘用车平均增速,因此车市处于热点不足的消费增长乏力期。

上半年的车市增长动力是出口和新能源车的高增长,1-6月新能源乘用车34.9万台,增速131.5%的增长贡献度很大,这也是分段补贴的政策的良好效果,车市增长动能转换到新能源体现了高质量增长的特征。

下半年的增长的机会仍是很多的。根据统计局数据的上半年中西部的楼市增长太强,影响车市的中西部和二三线的增速,随着中年农民工的回流原住地趋势,下半年应该有部分抑制的消费逐步释放。

下半年的大众和丰田的A0级SUV的新品将带来一定车市增量,并推动SUV增长的最后一波布局增量潮。

虽然2018年全年4.0%的增速实现难度较大,但随着鼓励内需的政策持续推进,车市仍将有机会实现超高基数下的较稳增长。

16-17年双积分交易政策效果良好

2017年双积分表现良好,17年新能源积分179万分较16年增81%,其中可交易新能源积分达到179万分。而传统油耗积分也是从1031万分上升到2017年的1069万分,积分运行表现很好。

2017年国产车的表现优秀,国产车油耗积分是正积分,且增长4%。而进口车油耗积分下降18%,压力较大。国内主力大集团2017年油耗积分374万分,其他汽车国有集团的2017年油耗积分224万分,而独立车企的2017年油耗积分454万分,几类主体的双积分表现相对都很好。尤其是长安自主的17年油耗表现大幅改善,体现了大集团的自主自强效果突出。

2016-2017年油耗负积分的新能源交易补偿政策的效果很好,各企业都努力生产新能源车,实现传统车油耗的综合平衡。

考虑到2017年的油耗改善很好,新能源积分的交易需求很小,而富裕的新能源积分不能结转,因此油耗负积分的实际交易价格极低,达到了很好的引导效果。

新补贴标准实施将推动新能源车高质量增长

2018年1-5月份,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8万台,同比增速达到54%。其中中国销量达到28万台,同比增长113%。18年1-5月是中国新能源车起步较快的时点,销量增长突出也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驱动的效果。而5月的生产很强,部分上市的新品的价格更务实,未来有逐步摆脱补贴政策的独立发展态势。

今年2月13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18号)。新政规定,6月11日前执行老的补贴政策,6月12日开始执行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新政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标准,推动高续航乘用车增长,推动专用车规范升级,实现高质量增长。2018年在新能源过渡期,新能源车产销保持较强的增长态势,而补贴新政的实施,推动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能量密度快速提升,推动新能源车结构性的高端车型高质量增长,将形成以中高端乘用车和高端物流电动专用车为核心增长动力的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新局面。。

从6月的新能源产销表现看,A00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环比5月锐减60%以上,高续航里程的A0级电动SUV车型占比明显提升,自主新品推动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20%。

小排量增压是突破重点

汽油机小型增压化是目前节能发展的重要措施。相比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同功率下的涡轮增压则可以采用更小的排量,而排量越小,油耗则越低。

目前豪华车的增压动力占豪华车总体的占比,2018年达到98%,较12年的77%,提升了22个百分点;而自主品牌的增压动力比例,从2012年的3%提升到2018年的42%,提升了40个百分点。合资品牌的增压车型占合资总销量之比,从12年的15%提升到18年的38%,提升了23个百分点,合资提升速度远不如自主品牌更快。

目前自主品牌主要发展以SUV为主的A级车,因此动力相对大型化,1.5T动力很适合,形成动力体系与外观厢型优势的组合,因此表现优秀。但在发动机输出动力80到100千瓦区间的自主品牌增压动力缺乏。合资品牌布局1.0T-1.2T的力度较强,虽然开拓难度巨大,但已经逐步有所见效。未来更多品牌应该加速三缸小排量动力的布局,实现在轿车市场的份额提升和油耗可持续发展。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