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向会大变吗?

2018-06-19
 

政策风向会大变吗?

摘要:高层人士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当前改革进度难以令人满意,出现了金融监管“单兵突进”“独木难支”的局面。这是否意味着政策风向将大调整?国君花长春团队认为,大转向概率很小,但调整节奏调整几乎板上钉钉。

本文作者为国君宏观团队研究员花长春、韩旭,原文标题《政策风向会大变吗?——国君宏观周报(20180618)。本文有所删节。

上周四、周五一些高层人士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引起市场关注,焦点是当前改革进度难以令人满意,出现金融监管“单兵突进”、“独木难支”的局面。根据论坛官网及媒体报道,易纲行长强调小微企业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易行长希望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并表态央行要从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方面上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以及金融监管机构要考虑小微企业的风险定价。郭树清主席强调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征程上,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例如企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并表态要大力推进信用建设。杨伟民主任指出,若金融部门孤军奋战其他部门袖手旁观,金融攻坚战是打不好的,因为金融风险一面是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等方面的问题,另一面是实体经济,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政策风向会不会有大的调整?我们的看法是大的转向可能性很小,但节奏调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当前,金融监管“单兵突进”,没有企业结构调整(如僵尸企业的破产),没有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配合,的确很难解决上一轮扩张所遗留下的金融风险。

当前政府的金融、财政方面政策框架、思路都比较清晰,但没有相关方面的配合,很难形成合力,甚至与政策意图相背离:

一方面,政策思路明确。我们理解,在金融货币方面,思路是货币政策边际略有放松,对冲宏观审慎收紧;在财政方面,思路是“堵后门、开前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但在总量上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另一方面,执行起来的确需要艺术的把握。近期,在“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行,造成民企、小微企业融资一刀切、被大幅收紧。在我们看来,用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可以对冲宏观审慎收紧,但问题是货币政策工具(如定向降准、抵押品扩容)主要是流动性工具,没有僵尸企业破产的配合,难以有效地解决信用风险产生的副作用,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一方面需要对去杠杆方向有坚持,另一方面在节奏和政策工具上要有灵活地把握,需要缓解金融机构对“只救国企,不救民企”的担心,并帮助市场最大程度地解决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企业到底存在是流动性问题还是偿债能力问题)。

显然,金融政策层高层领导在陆家嘴的讲话表明他们对此问题非常了解,那么后续节奏方面的调整就不可避免。要么其它方面的改革跟上,要么金融监管的单兵突进的节奏会缓下来。

另外,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美国再次挑起贸易战,我国予以反击。6月15日美国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中国于6月16日凌晨采取了同等规模的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布。外部的风险也会干扰到我国国内的政策。

的确,央行负责人6月1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我们上述判断形成了呼应。央行负责人称,“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国君宏观花长春)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