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行情还重要】钢铁产品的升级战略!

2018-05-26   来源:中联钢

首先以需求不断扩大为前提来构建生产体制,最终是走不通的;其次要看清需求动向,提前削减产能,进行结构调整,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为了避免眼下伴随结构调整的阵痛而拖放时间,将来会更痛苦;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调整措施,需要强调三点:第一要有紧迫感。第二要持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构筑真正的竞争力。第三需要企业自主、积极、有计划进行结构调整。————新日铁董事长近藤孝生

当前国内钢铁行业的总体特点:

总体产能过剩,中低端产能的过剩: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

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上限:环保要求越来越严;

低端产品,以低价取胜的市场策略已经到头:提质增效,产品升级;

我们现在的“精品钢战略”

钢厂A:重点发展汽车用钢、造船用钢、电工钢、石油管、不锈钢、高等级建筑用钢等精品钢材,发展表面涂镀钢板,冷轧宽带钢,热轧宽带钢,宽厚板,冷轧碴钢片,热冷轧不锈钢板,无缝钢管,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精密合金板带等我国紧缺的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最终形成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布局优化,成为世界领先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钢厂B:精品基地主导产品为高品质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层钢板、宽厚板,覆盖汽车及家电用钢、海洋工程、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用钢等领域。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线用钢、汽车板、家电板。

如果简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两家钢厂的精品钢品种重合度很高;当然这也是目前产品规划时一种无奈,精品就是这些,你要产品升级就只能做这些呀?不上这些上什么呢?


某钢厂研发成功的圆珠笔芯钢,据说一年用量只有2千吨,假设价格每吨10万,每吨利润5万元的话,那么一年的产值也就2亿,利润1亿。可是这2千吨只够一条生产线生产一天的,余下的300多天生产线不可能闲着!即便有几个这样的小批量的产品,对于大工业化的生产条件来说,也是不够经济的。因为钢铁工厂里最经济的状态就是一个工厂一年只生产一种产品,一个规格。


如果生产常规类产品,一年可以生产400万吨,单价按4000元计,一年产值就是160个亿,以每吨现金毛利600元计算,现金利润可能一年24个亿,而这样单吨的分推的成本最低,养活的工人最多。


但是考虑环保这个影响最深远,最容易被忽略,也难以准确计算的因素时,显而易见。同样获得1个亿的利润,只需要生产笔芯钢2千吨,而要生产16万吨的普通大陆货,那么对于资源和污染的“贡献”的差别更是不言而遇!


既要数量够多,还要级别够高,高精尖天生就是高精尖,量就不会多!这天生是一个矛盾!

但是按照相同的路径来规划产品战略,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在一个相对较高端产品层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以及新一轮的低价竞争。比如国内硅钢和2018年之后热轧卷板产能,还有就是现在的汽车板和家电板也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前国内钢铁企业所面临主要矛盾:

下游制造业个性需求(小订单)与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短期较好利润与长期产品升级的矛盾;

以销订产和以产订销之间的矛盾;

新投项目时,“听老板”与真正“听市场”的矛盾;

做大蛋糕与分蛋糕之间的矛盾;

大批量,低利润,开着机器印钞,躺着赚钱的同时,时刻想着将业产品升级换代。在给职工分钱的同时,在给国家多交税的同时,在不断增加环保投入的同时,还要想着增加技术研发的储备和投入。

到底什么是产品战略:

安绍夫在定义“产品战略”时,把产品战略看作是产品与市场的配合,其主旨是新产品开发,落后产品淘汰,以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也有专家们认为产品战略是指企业为求长远发展,对产品相关要素所做出的分析、制定、实施和控制的战略;还有专家认为产品战略是企业在充分考虑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外围大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与产品相关的组合、品牌、服务等方面做出的决策。这些不同表述,从不同角度提示了产品战略的实质:产品战略就是企业为保证其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对其所属的产品组合系列进行分析、开发和实施的谋划。

我们需要什么的产品战略?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从进口钢材里找食儿吃。

以热轧板卷中比例最大的:中厚宽钢带为例,2017年中厚宽钢带共进口近191万吨;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占比94%),从日本(占比68%)韩国(19%)进口而来。品种来说以厚度大3,小于4.75毫米的普通中厚板卷为主,占比79%;其中高强和一般强度各占60%和40%。

我们一般贸易方式的钢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外资独资和合资企业指定使用的国外生产的钢材。

二是目前我们还不具备生产能力或产品质量性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钢材。

三是国内具备生产能力但生产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钢材。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战略,跟着经济战略找食儿吃

支持企业重点推进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力争每年突破3-4个关键品种,持续增加有效供给。

1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

大线能量焊接钢,高止裂性能厚板,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高锰耐蚀钢,LNG船用殷瓦钢,海洋平台桩腿结构用钢及配套焊材。

2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

高铁轮对用钢,高速重载高强度钢轨,车辆车体用耐候耐蚀钢。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一代超高强汽车钢,热冲压用镀层板,超高强帘线钢等。

4   电力装备领域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汽轮机和发电机用大锻件与大叶片用钢,核电机组压水堆内构件用钢,水电机组用大轴锻件钢与蜗壳用钢。

5   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

先进制造业用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传动轴用超高强度钢,高强韧非调质钢,12.9级以上高强度紧固件用钢等。

6   其他高品质特殊钢

高品质冷墩钢,机床滚珠丝杠专用钢,复杂刀具用易切削工具钢,特种装备用超高强度不锈钢,节能环保装备与化工装备用耐蚀钢,高效率、低损耗及特殊用途硅钢,大截面、高均匀、高性能模具钢,高性能冷轧辊用钢,高温合金,轧制复合板等。

服务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抱团到国外找食儿吃

作为企业走出去战略采取集群作战方式,而不是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制造企业,建筑企业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

钢铁企业要与下游制造企业,贸易企业要形成合力,要紧随下游制造企业海外建厂步伐实施海外设立贸易企业,钢材加工企业的的战略,为制造业的境外生产扩张,提供稳定的产品支持,并形成供应链式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建筑企业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提供更为全面的工程材料供应与服务;

通过产业链的海外延伸,较好规避贸易壁垒与风险,更要创造高额的出口的收益。

跟随政策引导,积极配合钢构建设的策略。

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支持钢铁企业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推广39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结构用钢,研发防火、防腐高性能钢结构用钢,探索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的钢结构构配件,建立钢结构构配件统一配送中心,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继续深入推进高强钢筋应用,全面普及应用400兆帕(Ⅲ级)高强钢筋,推广5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探索建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

终端服务战略,从生产一线找食儿吃

推动服务型制造。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推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鼓励钢铁企业与下游用钢企业主动对接,围绕用户需求,结合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持续跟踪改进(EVI)模式,创新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材料推荐、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创造和引领高端需求。

结合汽车轻量化发展、高技术船舶建造、超高效电机推广等工作,鼓励钢铁企业主动加强与下游产业协同,研发生产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等高品质钢材。

工业+互联网战略,解决小订单变大订单,个性化产品,柔性生产的问题。

“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船舶、家电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

史文飞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