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等地仍有123家私募机构失联

2018-05-15
 

(原标题)北上深等地仍有123家私募机构失联

监管趋严截至日前已处罚私募案超10起

长江商报 记者 但慧芳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2018年来已经处罚的私募机构案件超10件,虽然行业监管趋严,但乱象依然存在。

在某互联网公司赴港上市估值达千亿美元的消息在圈内转发之时,资深投资人士刘先生(化姓)根据其盈利能力、模式以及市场平均估算水平测算认为,其估值大概在100多亿美元,不过,截至其上市前,市场估值仍高达600亿—700亿美元,比市场平均水平超出数倍。

“这是目前股权私募基金的一个常见的操作方式,通过砸钱和做市值,推高企业市场估值,再通过IPO或并购将风险转嫁给公开市场的投资机构或投资者。”刘先生近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虽说为投资人赚钱是私募基金的职责所在,但炒高估值再推向上市的做法实际涉及证券欺诈。”

这只是私募行业中的一个灰色操作手法。事实上,长江商报记者近期多方调查发现,尽管私募行业正在走向更为正规化、专业化,但行业种种乱象依然存在。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已经处罚的私募机构案件超10件,落地的私募行业监管体系日渐完善。已查实的10起案件分别涉及违规经营、利益输送、操纵市场、老鼠仓四类违法行为,主要涉及资金募集环节、投资运作环节、利益输送以及登记备案不规范四大问题。不过,正如多位行业人士所言,私募行业仍需完善法律、加强监管,维护行业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级市场为短期利益催大企业业绩

“这在业内是一种见怪不怪的事情。”刘先生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在一级市场,为了谋取短期利益,部分私募机构联合其他投资机构催大企业业绩,导致企业估值泡沫化,企业业绩水分多。”

一位金融公司投资负责人也曾遇到相似的场景。在参与一家Pre-IPO企业融资意向会议时,他对该企业成立仅3年多就估值几百亿、每股股价数十元的价格表示怀疑。但这丝毫不影响当时一些知名私募机构的追捧。

“从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来说,这类企业起码还有几年的亏损期,扭亏时市场环境肯定早已变化。我当时就认为水分太重。”该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该负责人所提到的企业在香港上市时发行价约为59.7港元,但截至上周末,股价仍跌破发行价,相比最高股价下挫40%左右。每股收益为-0.68港元,市盈率(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为-66.71。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统计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1034起,披露投资金额的765起投资事件共涉及525.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了5.5%;平均投资规模高达6868.22万元,是2017年全年平均投资金额的1.5倍,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投资规模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阶段后移明显,再加上优质项目的稀缺性导致机构扎堆投资,优质项目估值居高不下,资金头部效应日趋明显。

“成熟的股权私募基金投资逻辑应该是,每一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擅长或熟悉的领域与行业,通过自己的一整套筛选体系,过滤掉不成熟有水分的项目,而不是用自己的钱把这些项目的规模砸出来后期待上市退出获益,更不是盲目跟风和追热点。”北京某私募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近期的几起港股IPO估值均偏向过高,有的甚至估值炒高近10倍,但一些私募机构却偏爱‘博傻’,通过投机方式IPO退出赚钱,这些高估值无疑都是在投资者的推动下完成的。”刘先生称,这就容易出现上市破发的现象出现。

事实上,从上市后不久就破发的“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到众安保险、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等,这些公司背后都对应着一批“追高”的PE投资者。有资本人士表示,这些公司的成长性和规模体量都不差,但估值虚高问题却较大可能存在。

二级市场乱象集中在高杠杆配资

如果说在一级市场的“炒高”和“哄抬”有资本逐利的动机,违规违法情况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尚不明显,那么在二级市场,部分私募基金,联合其他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股票的炒作,或跟风,或做老鼠仓,或拉抬操纵股票价格,明显触及法律红线。

2018年,5月4日,证监会官网对5宗案件作出的行政处罚公示,其中1起明显涉及上述操作手法。

私募机构广州安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安州投资”)实际控制“广州安州-安州价值优选2号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安州优选2号)等22个产品所开立的25个账户(含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简称账户组),在2015年6月26日至29日、8月26日至28日采用尾市拉抬、盘中拉抬等方式操纵“节能风电”价格。资料显示,广州安州投资在2015年6月,因操纵“节能风电”获利3874万;2015年8月,因操纵“节能风电”股价获利1183万;账户组共计获利5057万。

证监会处罚显示,没收广州安州投资违法所得5057万元,并处以5057万元罚款;对王福亮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私募机构广州安州投资因操作市场被罚没了过亿资金。

该机构在2018年4月初,曾因持有“京山轻机”“经纬纺机”“苏州固锝”和“中核钛白”等4家公司股票分别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时,未依法履行报告、通知及公告义务,被分别处以30万罚款,合计处以120万罚款。

在2018年3月,证监会对上海拓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文宏的处罚决定书,则将私募机构管理相关负责人进行“老鼠仓”交易的违法行为公之于众。2015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文宏在同时作为“汪某”证券账户实际操作人和“万联证券拓璞2号”账户投资经理期间,“汪某”证券账户与“万联证券拓璞2号”存在趋同交易情况。期间,汪某深圳股东账户共参与了深市32只股票的交易,成交金额合计18701万元;汪某上海股东账户共参与了沪市25只股票的交易,成交金额合计19249万元。27只趋同交易股票的趋同金额为1.84亿元,趋同股票占比47.37%,趋同交易收益为251.44万元。

“处罚的多是之前的案例,不过却反映出私募机构的一些常见的违规违法操作手法。”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二级市场的私募乱象主要集中在高杠杆配资,为了谋取利益,私募机构会‘铤而走险’违规违法参与股价操纵。”

累计354家私募机构处于失联状态

“比较担忧的是一些私募机构进行‘短融长投’和‘自融自投’的违规操作。这些较为隐蔽且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北京一中型私募机构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所谓“短融长投”,指的是私募机构在融资过程中,本向投资人募资的资金为短期资金,却更多投向了长期项目,在投资封闭期解禁后,难以向投资人兑现投资回报和本金的情况。而“自融自投”,是私募机构将所募资金投向关联企业或者旗下公司,这就容易造成所投项目回报不达预期等问题。

“资金错配问题有其明显的风险,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影响系统运作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市场违约风险等。”该私募人士指出,“自融问题则会造成内部利益输送,最终损害的是投资人的权益。”

有行业专家指出,投资市场比较容易面临短期资金募资容易而长期资金募资难的问题,若私募机构打着短期募资的“幌子”实际将投资人的钱投向长期退出的项目,则涉嫌欺瞒行为和违规宣传等。

除了投资端,在募资端,向投资者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产品、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等,也是私募行业目前常见的一些违规违法现象。

此前,长江商报记者就曾在一家自称“已备案”的私募机构基金经理处,听闻其推介被“拆分”的“基金产品”。“一份5万—10万,10份、20份为一个LP(有限合伙人),投资人可以得到一份证书,公司再把这些投资人做成一个LP(有限合伙人),不超过200个LP(有限合伙人)投向某新三板上市前企业。”该公司的私募经理介绍说。

不过,在3个月后,就传来该公司老总跑路失联的消息。而投资人维权的信息则一直在进行之中。

这种违法的募资方式,被多位业内人士称为“披着私募外衣”的非法集资行为。

事实上,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21批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涉及123家机构,其中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私募机构失联最多。数据显示,自中基协开展自律核查工作以来,累计有354家私募机构处于失联状态,有128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有9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这些失联私募机构中,不乏有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出现资金兑付等问题,还有些私募在投资业务上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从近期的监管政策来看,私募监管逐渐趋严,近期大量政策出台。资管新规明确了私募基金也纳入监管范围。不过,私募基金机构的违法成本依然较低,不少应该规范的灰色地带仍然不够完善。私募行业在保持其私密性、灵活性的同时,也应该有更为规范的法律监管系统和行业自律系统。”一资深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强调。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政策独家数据钢市楼市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电力煤炭国际外汇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