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中国央行论文称负利率应成正常货币政策工具

2018-04-03
 

全球首次!中国央行工作论文称负利率应该成为正常货币政策工具

摘要:央行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等在2号工作论文中称,从长期看,由于较低的自然利率,货币当局可以将负利率政策纳入正常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可以采用大幅度的负利率政策来应对通缩型衰退。

中国人民银行4月3日发布2018年2号工作论文,题为《存款利率零下限与负利率传导机制》。

该论文作者为央行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清华大学何晓贝。论文在“政策含义”部分提到:

○在一个利率可以有效穿破零利率区间的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可以实施明显低于零的负利率政策以应对通缩型衰退;

○从长期看,由于较低的自然利率,货币当局可以将负利率政策纳入正常的货币政策工具箱;

○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因此央行应加快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

路透提到,这是全球首次由中央银行的官员正式提出负利率应该成为正常货币政策工具。

2号工作论文提到,欧日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够显著,因两家央行“仅采取了较为温和的负利率政策,而非果断地采用更大力度的措施”。“部分安全资产例如高等级国债的收益率虽然转为负值,但存款利率、尤其是零售存款利率都维持在正区间,大大限制了负利率政策的效果”。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银行有能力对存款实施负利率。如果银行端的利率传导是畅通的,存款利率可以有效穿透零利率区间,足够强力的负利率政策可以有效稳定信贷供给,有利于抵御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当未来全球再次遭遇通缩型衰退时,突破存款利率零下限的负利率政策可能成为重要的应对手段。如果负利率政策是有效的,零利率不再成为下限,中央银行就不需要提高通货膨胀目标为防止利率触及零下限留出空间,相反,中央银行调低通货膨胀目标具备了可能性。

目前实行负利率的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均非面向储户存款,而是针对银行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目前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为-0.40%,日本央行为-0.10%。

对于居民将存款转换为零利率的现金,来规避负利率影响的这一风险,2号工作论文提到,当持有现金的金额超出某一水平,保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将急剧上升;与居民持有现金的成本相比,即使激进的存款负利率, 比如-2%,也不会引起存款大规模转移为现金。

2号工作论文指出,数字货币的发展可以解决居民提取现金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问题。

中央银行为了推动存款利率突破零下限,需要将政策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某种资产的利率定为负值,而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现金利率为零,这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利率低于负债利率而出现亏损。因此,有力的负利率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必然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以替代现金,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设为负值。

点击链接,查看央行2号工作论文原文。


财经大事 滚动播报 热点直击

深度 政策 独家 数据 钢市 楼市 基建 机械 汽车 造船 家电 电力 煤炭 国际 外汇 图片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